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虚妄的利率市场化(IFN时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02:4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因为计息方式的调整,所以利率市场化又迈出了一大步。这种一哄而上大而无当的鼓噪并无多少稀奇,最起码,比之“超级女声”的火爆被归为民主社会的胜利,那还算是收敛得多了。

  很长时间以来,每有风吹草动,利率市场化就会被这样那样地叫嚷一番。原本这也算不了什么,无论不知为知之还是知之为不知,为着摩登兼带挣点散碎银子,不独这一行的人
如此。玉米粉做的洋参胶囊虽不能包治百病但至少无碍健康,中国人有的是难得糊涂的聪明,不必较真就是,除非这玉米粉质量实在太次,竟至有了黄曲霉素,那就另当别论了。

  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是什么?应该在于“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利率市场化首先是市场化的问题,对于它的分析、判断必须置身于市场这个环境来进行。这不是一纸行政命令可以解决的。

  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关于利率市场化的评判恰恰是以政策的某种松动为突出标志甚至惟一标志的,这种思维上的定式恰与市场化的核心要义南辕北辙,反映在银行以及存款人、借款人这边,则是对于政策的等待、彷徨、进退无据。

  一种最为典型的表现是,2004年10月28日,央行即已完全取消银行贷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商业银行可以自主根据企业和具体业务的风险状况进行定价。而在更早前,商业银行事实上也已具备一定的风险议价自主权。然而,这种政策上的放松并未带来资金配置效率的提升。大量低成本资金仍然争先恐后涌入

房地产、钢铁、水泥等过度投资领域,以至经济明显出现过热迹象而
宏观调控
不得不发。

  随着各种紧缩政策不断出台以及信贷风险急剧积累,随后出现的情况又大有矫枉过正的态势。银行为求自保,纷纷收缩贷款,转战“无风险”市场。

  由此,一方面,货币市场资金过剩,利率风险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贷款增速不断放缓,中小企业告贷无门,银行盈利能力逐步减弱。更有甚者,关于中国经济会否由热趋冷的担心亦在加深。

  这种关于市场化的谬误并不仅仅在于信贷市场。譬如说,2003年发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有偿服务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服务的重要原则,明确了商业银行收费的合法性、合理性,但两年来的情况却是,“各行为了占市场、上规模,纷纷采取降低收费标准、不收费甚至倒贴的做法,你高我低,你低我免,你免我倒贴,银行赚了热闹赔了钱”(唐双宁语)。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次存款计息方式的调整。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所处的阶段为贷款上限放开,存款下限放开。不难判定,如果不加以限制,贷款利率的重心将向下移,存款利率的重心将向上移。而这,并不符合中国经济现阶段的要求。

  以香港市场上的几家国际性银行为例,尽管近年来香港市场上的贷款竞争十分激烈,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国际性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仍分别高达3.22、2.80。而在内地银行中,中国银行的净利差仅在1.7左右,中国工商银行为2.01,即使是定价能力表现最强的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也只有2.44和2.36。

  由此可见,在官方强制性地维护存贷利差的情况下,内地银行的盈利能力仍然偏弱,其风险定价能力之差更是凸现无疑。

  人为抑制型的金融体系在以大量廉价资金推动经济高投入高增长的同时,其效率低下、风险过大的弊端亦在不断暴露中,然而,如果说,之前内地银行对于此一体制的维护主要出于行政安排,那么当前必须重视的苗头是,很多银行在所谓市场化的旗帜下纷纷掉头转向盲目扩张的短期取向。而其手段则是贷款低利率、存款高利率。

  利率市场化之所以重要,在于资金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其价格反映必须符合整体经济健康推进的内在要求,而商业银行所谓市场经济“看门人”的称谓亦来源于此。比照这种宏大的使命,则1万元储蓄一年增加0.12元利息这种低水平的调整,不仅显得无足轻重,更关键的是,不应由此而再度出现伪市场化与市场化的混淆。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9月23日 第一版)

  作者:葛丰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