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军
在第60届联合国首脑峰会期间,世界银行提出了一项根据国内生产总值、产出资本、自然资源、人的技术和能力等条件综合评价一国财富的新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我国2000年的人均财富为9387美元,不到美国的2%;中国内地的真实储蓄率为25.5%。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财富排行或者财富总量,尤其是人均财富都表现出一种极度关切的态度———这往往引发我们对于国家自豪与贫富差距的某些联想。“中国人均财富9387美元”无疑又是一个新的关注焦点,但是,在我看来,数字本身给予我们的优越感或曰“优势幻觉”往往稍纵即逝,而数字背后特别是世界银行新标准背后的“道道”对我们更有价值。
在世界银行新公布的报告中,贫富标准新添加了产出资本、自然资源、人的技术和能力等几项内容(中国的人均财富为9387美元中无形资产为4208美元、产出资本为2956美元、自然资源为2223美元),专家们从中得出结论:多数穷国的发展模式都难以长久支撑。正如世界银行首席环境经济学家科尔克·汉密尔顿所说,如果一户家庭每个月就只是从银行账户里提钱,或是为吃饱饭而变卖车辆、牲口等财物,那我们认为这户人家是没法支持很久的。国家的财富也是一样,背负再多的财富总量而“靠山吃山”,那就最终难免会到财富耗尽、发展无法持续的那一天。
显然,世行的新标准给了我们观察财富及经济增长的一个全新视角。这比我们单纯地关注单纯数字本身与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二八定律”更具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的自有财富而言,我们无需在意世行或者其他什么机构对于我们财富量的评价,那不足以支撑我们的自信和自立;我们真正应该在意的是,他们的视角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更为宽广的视野。
透过世行的财富新标准,透过中国人均9387美元的数字本身,应当对我们综合评价经济发展的可量化指标带来某些良性的思考,至少这样的标准相对于我们以往惟GDP的单一评价标准而言都是一种不小的观念进步,甚至于世行的这一财富新标准或可成为发展标准启蒙———在我看来,这正是中国人均财富9387美元的别样内涵,也是世行财富新标准对于中国的特殊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