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疲软已经使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面临着失去平衡和自主性的危机。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认为,2004年5-8月宏观调控力度过大的“百日调控周年效应”所导致的“国内实际投资增长接近于零”,使得中国经济内需不振现象越来越“抢眼”。他分析说,今年上半年GDP名义增长率为14.7%,实际增长率为9.5%,贸易顺差398.3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由去年上半年的1.0%上升为4.8%。去除贸易顺差,国内名义需求增长8.4%,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仅为3.5%。内需不振与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发展模式有关。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
经济发展动力在内需短期难以启动的前提下,逐渐转移向大进大出的国际市场。这种投入和产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随着出口的大幅增长越来越强烈,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动力也更多倾斜于出口,国内市场对经济的影响则越来越弱化,最终形成了内外经济的不均衡。现在,以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越来越畸形,2005年1-6月,外贸对GDP的带动达到40%以上,其中一季度还高达56%。同时,低估的汇率实际上是把非贸易部门的资源廉价转移到贸易部门,使贸易部门极度扩张,导致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受制于高度不稳定的国际市场和内需不振,成了中国经济的重大隐患。(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