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松绑银根避开通缩陷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 09:18 经济参考报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郑京平15日强调,虽然目前中国的物价增长偏慢,但绝不是通货紧缩。

  郑京平表示,从目前的货币供应来看,经济活动中流动的货币并不比以前更少,经济也不比以前更冷。郑京平是在统计系统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在7月份全国经济形势发布会上曾提及类似观点。

  分析师们认为,增速缓慢的物价指数将对中国企业的利润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投资活动和经济增长。他们认为央行放宽信贷控制,将有助于确保中国经济避开通缩陷阱。

  通缩之辩

  据国家统计局上周一公布的CPI数据显示,8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升1.3%,低于7月份的1.8%。CPI的快速下行导致经济学界对于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争论升温。

  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经济放缓和通缩的压力正在增大。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表示,最近几个月中国的物价消费指数以每年1.5%至2%的速度递减,出厂价也在下降,一旦国内生产总值走弱,通缩就可能随之而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也认为,物价回落的幅度极为不正常,通货紧缩的警报应该拉响了。

  对此,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郑京平表示,目前的物价涨幅偏慢,但绝不是通货紧缩。不过,郑京平同时给出了扣除粮价和食品影响后惊人的物价数据,“扣除这两个因素,2004年物价指数增长不到1%”。

  袁钢明称,现在担心的是通货紧缩将多快到来,而不是会不会到来的问题。经济发展与物价息息相关,价格变化预示着经济将下滑。如果企业的利润已经下降到影响投资的时候,那么出现真正的通缩是很有可能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增幅锐减22.5个百分点,建材、机械、电子三大行业的利润在全线下降。

  产能过剩

  郑京平称,目前的物价涨幅偏慢的原因,首先是成本问题,中国企业用在人力资源和环保方面的费用太少,这会影响商品价格。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由投资拉动,大量的投资项目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从而压低产品价格。

  很显然,膨胀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引发过度的产能扩张,从而带来生产能力过剩,进而导致了制成品价格下降。

  数据显示,钢材、铝材和水泥等从今年初以来就出现了过剩,引起价格大幅度下跌,煤炭最近也开始出现过剩情况,分不同品种,价格下跌了10%至20%,电力供求缺口去年为3500万千瓦,目前已缩小到2000万千瓦,缺电的省份也从去年的25个减少到目前的18个,估计缺口到年末会进一步缩小到不到1000万千瓦,因此至多明年就可以达到平衡,2007年也将开始过剩。

  而更为严重的是,虽然已经出现了许多产能过剩的警号,但是仍有大量项目在建设,会在2007年投资周期过去后形成更大规模的产能投放。例如,目前在建的钢铁产能仍有1.5亿吨,是目前产能的50%;在2010年以前,将有5万亿千瓦的发电能力建成投产,是目前产能的1.13倍;到2007年,汽车生产能力将增加到1500万台,是目前产能的2.8倍。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认为,2007年以后大批重工业项目将会进入产能的集中释放期,而以前阶段主要吸纳社会产出的重工业投资却出现了“落潮”,全面的生产过剩就不可避免,在中国就可能爆发首次的生产过剩危机。

  求解货币供应

  分析师们认为,去年

宏观调控以来紧缩的货币政策在为投资狂热降温的同时也对国内的市场需求起到了冷却作用。因此,下半年货币供应及贷款增长目标都将有望得到调整,适度放宽紧缩的货币政策也将有利于经济增长。

  事实上,8月份货币供应增长加快,进一步证实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已经松动。按照央行2005年货币信贷增长目标预测,M1和M2均增长15%及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但据央行日前公布的8月份金融运行报告显示,8月份的货币供应增长明显加快。

  报告显示,今年6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7%,增幅比去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末和今年5月末各高1个百分点;7月份M2同比增长16.3%,增幅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8月份M2同比增长17.3%,增幅比上月末高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

  在货币供应增长的同时,银行信贷投放亦正在回暖,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97亿元,同比多增740亿元。其中,当月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增加1188亿元,同比多增加847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776亿元,同比多增加31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8.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幅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这样操作的企图,一方面使货币供应偏松,市场利率走低,短期内减轻

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在中长期内,较宽松的货币环境,可以预防资本约束下信贷规模增长持续走低及经济下行苗头的进一步发展。

  夏斌称,货币政策或者说进一步的其他金融政策短期内肯定是不会“无为而治”,维持不动的。

  作者::汪洋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