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专家解析中国经济:中国GDP长期增长是可持续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 09:42 中国新闻网

  经济增长是一个现代故事。在工业革命以前,世界经济事实上处于近乎停滞不前的状态,其经济增长率不超过1%。

  在工业革命之后,经济增长成为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但直到1952年以前,中国的经济仍然处于一个低增长的阶段。世界银行的专家麦迪逊(1998年)指出,在1700~1820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零,而在1820~1952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为负。按照中
国国家统计局(SSB)的数据,从1952~1999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7.7%的速度增长。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增长

  对于中国经济奇迹这个说法,我们已无法去考证其最初起源了。但中国过去20余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倒真是无愧于这个说法。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在过去20年(1978~1998年)的年均GDP增长率为9.7%。在1998~2002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通货紧缩,年均GDP增长率下降为8%左右,而在2003年与2004年,中国经济又重新步入了快车道,达到了9.1%与9.5%。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的增长率,是有很多不同看法的。世界银行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年均GDP增长率为8.3%(世界银行,1999年),《经济学家》则估计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仅为6%~7%,国民经济研究所的王小鲁和孟连(1999年)以多种方法进行估计,认为我国1992~1997年的GDP增长率约为8.9%,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约低2.2个百分点。笔者曾测算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率大约在7.7%~8.0%,这个数据是基于实物产量与物质消耗量数据得出的(李勇坚,1999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这与麦迪逊所进行的计算(约为7.5%)所作的估计比较接近。哈佛大学的艾伦·扬(2000年)的研究表明,使用国家统计局(SSB)的可变价格指数平减中国改革开放时期(1978~1998年)的总GDP和非农业GDP时,其增长率分别比官方目前所公布的数据低1.7和2.5个百分点。1986~1998年的增长率平均为6.2%,而不是官方所公布的9.2%。关于1997年以后的GDP增长率,则存在着更大的争议,最引人注目的看法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托马斯·罗斯基的观点,他认为,1997年~199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正负2.2%之间(他主要从能源消费、航空客户收入、53个产业物质产出、全国零售增长比人均费用支出增长要快得多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但是,这种观点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上海财经大学的任若恩教授指出:罗斯基教授的思维逻辑是,假定经济增长率与能源消耗增长率应该大致相等。这个假定与国际经验并不相吻合,而且这个逻辑并不能成立。笔者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统计体制下,地方政府既存在着高报GDP增长率的动机,又存在着低报GDP增长率的动机,正如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许宪春司长所指出的,如果对全国各地进行平衡,则统计数据应是可信的,即使存在调整因素,其幅度也很小。

  中国GDP增长的可持续性

  对中国GDP增长的潜力,在经济学界有过很多研究。例如,麦迪逊指出,从1995~201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人均水平来看,将达到4.5%,加上人口增长率估计为1%,则总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学者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CGE)对于中国2001~2020年的经济增长率进行了预测,其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达到7.9%,而在2010~2015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将达7.1%。

  在《2020年的中国》这份具有影响的报告中,世界银行的专家预测,2001~2010年,中国的GDP平均增长率为6.9%,而在2011~2020年,增长率将降为5.5%。世界银行专家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趋势(例如,前述很多作者均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趋于逐渐的下降通道之中)的认识是基于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在长达数十年中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过去的27年中保持了高达9%的增长率(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而这种增长率在很大部分是基于因体制改革而带来的生产潜力的释放,随着这种潜力的枯竭,经济增长不可能再持续。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存在问题的。

  从国际增长的实际经验来看,历史上从来都不乏有着长期增长的案例。例如,日本在1950~1989年中经济增长率达到了7%,韩国在1950~1989年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近8%。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收入1000美元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个点上往好的方面发展,就可能创造经济奇迹,例如亚洲四小龙;往坏的方面发展,就可能陷入到停滞陷阱中,例如拉美发展的经验。笔者认为,从长的历史时段来看,中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的增长,归因于改革的动力,即通过激励方式的改革,激发了过去数十年艰苦奋斗所累积的生产潜力;而90年代的增长,则得益于对外开放度的急剧扩大及人民生活需求的急剧膨胀,在这两个动力的推动之下,投资日益扩张(包括大量的民间资本投资),一路拉动经济上涨。但正是这两个因素,使中国经济走出了低水平均衡陷阱,为长期增长打下了基础。

  从经济增长模型的角度来看,如果用Y表示总的产出,即GDP,用A表示技术水平,K,L,H分别表示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则产出可以Y=AF(K,L,H)表示。普遍认为,这个模型对于经济增长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例如,曼昆等证明有着递减报酬和外生技术进步的Solow-Swan模型,能够对经济增长率进行解释。从这个模型来看,GDP的增长来源于技术进步、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加、人力资本的增加。笔者认为,在未来的15年中,中国的GDP能够持续增长正是基于如下理由:

  1.后发优势所带来的技术快速进步(具体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2.高储蓄所带来的快速资本积累;

  3.劳动力参与度扩大所带来的劳动力快速增长;

  4.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的人力资本增长:第一,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第二,更重要的是,劳动力在各个产业部门间的转移,从而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率。这一点至关重要。例如,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移过程中,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优先转移,而这种转移,将被视为是一个人力资本利用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可以合理地假定,存在一个人力资本寻租与耗散的过程。这种人力资本在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损失在各个产业是不相同的)。

  考虑到上述因素,中国的GDP长期增长是可持续的,其年GDP增长率应在8%左右。综上所述,在未来的15年中,如果不出现大的社会动荡与战争等不确定因素,中国的GDP增长可以持续。

  (据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 李勇坚博士)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