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 09:3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华尔街日报》(9月15日) 对高油价无需恐慌 油价达到了1970年代“石油恐慌”的水平。一种绝望情绪在蔓延。消费者和政府都在担心,但不妨放松一下,因为现在世界经济运行得很好。通货膨胀维持在可控制范围内。
和1970年代相比,美欧日的经济都更有弹性了,不用实行当时的价格控制来应对。如果像经合组织说的欧洲更脆弱一点的话,那只是因为它控制更多一些而已。工会的削弱使工资成本难以像以前那样提高。德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欧洲的出口从产油国换回了现金。 另一点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合组织说现在每单位GDP的耗能只有40年前的一半。法国四分之三的能源来自核电,德国则利用大量的煤。我们已经比1970年代进步很多了,希望政府这次不要帮倒忙。 《金融时报》(9月16日) 亚洲升息并不太可能减少投资行为 物价上涨正重返亚洲。瑞士联合银行UBS预计,亚洲地区的消费物价指数今年将上升1.5%,2006年将上升1.9%。接着,中国台湾央行昨天稍许调升了利率,韩国已暗示可能会跟随升息。印尼与泰国上周均提高了利率。 上升的利率破坏对亚洲的投资的可能性不大。举例来说,不断减速的经济增长意味着在利率问题上必须谨慎行事。通货膨胀并不是总会反映到消费物价中,例如韩国对石油没有补贴而是课税,因此韩国的加油站几乎没有出现过油价大幅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的忧虑在一些撤销了补贴的地区最大,印度和泰国最为明显。 即便这样,利率上升将不会带来多大麻烦。例如在泰国,实际利率目前仍然为负值。这使得在高油价抑制出口需求的时候,消费者的支出得以保持。 法国《费加罗报》(9月15日) 中国汽车试营欧洲市场需要策略 在Toyota和Honda现身欧洲40年,Samsung,Kia,Hyundai进入欧洲市场20年后,中国的汽车制造者们第一次出现在欧洲汽车展览会上。这些“新秀”吸引了不少眼球。其中吉利的展位是此次展览会中占地最大的,然而,吉利此行的目的并非出售它的汽车。他们还要为取得欧盟的许可而努力。 JP Morgan分析员认为中国的厂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战略来进军欧洲。他们想首先测试一下欧洲消费者的反映。另外,奥运会的举办对帮助本国工业走出国门有着重要的影响。1964年东京奥运会与日本车进入欧洲时间吻合,1988年首尔奥运会也帮了韩国制造者的大忙。而三年后,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 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法国市场是块硬骨头,然而,中国汽车价格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华尔街日报》(9月15日) 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好途径是依靠市场 印度新近推出的《农村就业保障法案》的未来效果可能没有预想的那么好。该法案刚在议会通过,内容是为每个申请的农村家庭提供每年100天的就业机会,将耗资91亿美元,占GDP的1.3%,有人称实际开支将是这一数字的4倍。 这一法案难以取得预想的效果,因为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好途径是依靠市场,减少干预。如果修改严格的劳工法,促进投资和创业,应能创造更多的工作。取消复杂的监管体系,将能使印度制造业取得和服务业相同的成功,这是比该法案更好的创造就业机会的方法。 日本《每日新闻》(9月15日) 完善海外选举制度 增进大选公正性 围绕海外居住者要求确认选举权的诉讼,日本最高法院判决为:国会违反公务员选举法。国家因没有履行宪法条例而被判赔偿处罚,这个判决的意义是划时代的。 海外选举制度应该在国际化加深、海外居住者增加这一背景下进行检讨。海外居住者的此项权利同样受到保护。据估计,海外选民约有72万人之多,毋庸置疑,如果忽略不计这个问题将会影响大选的公正性。国会必须更敏锐的应对这些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 但现实问题是,海外投票伴随着种种困难。最高法庭指出“全球通信手段愈加发达,传达候选者等选举信息不能说很难,可以利用网络普及来传达信息”。另外,海外选民的配合度也是必要的。选民自身应该有积极投票的主观意识,这样才不会辜负最高法院下此重判的一番苦心。 联合国峰会 《纽约时报》(9月15日) 美国不应回避对扶贫的承诺 多数美国人不知道千年发展目标、蒙特雷共识或多哈回合议程为何物,但它们关系着世界20多亿人口的生死。昨天布什在全世界领导人面前谈到了这些问题。 千年发展目标的要点是在2015年前将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并减少疾病、饥饿和促进男女平等。但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甚至在会前试图从最后文件中删除所有提到它的部分,虽未如愿但也将其内容大大削弱。 2002年的蒙特雷共识要求富国将GDP的0.7%用于发展援助。但美国官方却一直不愿兑现。本月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是继意大利之后第二最吝啬的富国。 为了取得穷国对反恐的支持,2002年美欧在多哈会谈中同意取消农业补贴,但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实质进展,反而变成了美欧之间的争论,而穷国继续忍受饥饿。布什昨天宣布要取消所有关税、补贴和其他壁垒,并称这是世界解脱贫困的关键。话说的很对,世界在等待着落实。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9月15日) 要摆脱苦涩就要改革 联合国峰会召开之日,也是各种损失的清算之时。毋庸置疑,安南的管理能力这几天饱受批评,他的改革方案遭到流产。联合国已经分裂,无论是富裕、强权的还是贫穷、弱势的国家,遵从的都只会是自身利益,而非公共福祉。 虽然如此,联合国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很显然,它已不再高效和值得信赖,需要改革。 德国《商报》(9月15日) 认清联合国改革的难点所在 昨天大会正式开幕。目前世界所面临的贫穷增多、核武器扩散、人权受损、恐怖主义、联合国改革等一系列的紧急问题,似乎又遭到搁浅的命运。谁来承担失败的责任?首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难辞其咎。联合国内部的腐败和管理不力使得开展其它工作变得举步维艰。 为失败负最大责任的还是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美国拒绝接受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反对联合国关于维护人权和防止核武器扩散的新标准。这些分歧阻碍了其它所有重要领域的进步。而事实上他们没有意识到,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工业大国的安全问题乃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俄罗斯《生意人报》(9月15日) 联合国改革的俄罗斯视野 峰会的召开并不意味着联合国改革的问题会取得任何进展。安理会增设常任理事国席位的问题仍是争论的中心。俄罗斯建议,改革不必急于进行,且其过程不可以损害安理会的“工作能力”。 此外,安南在改革提案中列出了他对联合国在十年内的改革方案的7点建议。除增常和人权委员会的改革之外,还包括针对阿富汗等国建立重建委员会,在种族灭绝冲突中保护平民,裁军和防止核扩散,乃至推进经济发展的建议。如今议案中只剩建立重建委员会和保护平民两项议案尚未被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