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洋MBA青睐中国商学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 02:41 每日经济新闻

  Vincent Bricout是位美国小伙子,曾获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最近他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开始了其商业管理学习生涯。像他这样选择在中国就读MBA的国际学生越来越多,仅中欧2005级的MBA中,留学生就有35名。

  事实上,“国际化”是近年来中国企业界的关键词,也是商学院教育的热点话题,学员的国际化与多元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中国商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MBA

  来自

  18

  个国家

  学员国际化,既是商学院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其与国际商学院接轨的标志之一。香港科大商学院2005级MBA新生中,58名学员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中国内地学员14人,中国香港学员11人,美国、英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学员33人———学员的国际化程度达56%。

  香港科大商学院副院长、MBA课程主任SteveDekrey博士说:“科大MBA项目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学员聚在一起,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帮助学员开拓视野,使其更好地适应国际商业环境,在亚洲乃至全球开拓自己的事业。”

  据中欧MBA课程学术主任王建铆博士介绍,自2002年起,中欧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招收学员。2004年入学新生中19%为海外学员,2005年这一比例增至21.4%,留学生也增至35人,也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

  中欧MBA行政主任李瑗瑗认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开放的天时、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之窗的地利及中西合壁的教学模式是吸引留学生们选择在上海读MBA的主要原因。

  国际化≠美国化

  事实上,多数MBA学员更愿意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朝夕相处,体验多种异域文化给他们带来的熏陶。

  来自

  欧洲的Thorsten Seeger曾在埃森哲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当他感觉自己需要接受管理教育、学习新知识时,他选择了来中国。Thorsten Seeger说:“我希望在一个真正国际化的环境中学习,选择学校时我再三考虑过,觉得美国的商学院以本土商业管理研究为主,那里只能给我提供美国化的环境,而在亚洲中发展最快的是中国,所以我选择了到中欧读书。”

  龚武也是一名MBA新生,他曾在2年内游历9个城市,边工作边旅游,还在坦桑尼亚有过创业经历。他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并不容易,人际关系、文化冲突、商业规则等诸多问题都很棘手。为更好地认识、适应国际商业环境,选择国际化的商学院充电甚有必要。

  在中国开始职业生涯

  近两年来,虽然MBA教育开始趋于理性与务实,但仍不乏希望借MBA这个跳板实现薪水与职位重要一跃的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洋MBA们心态更显平和与务实,在中国接受MBA教育往往被他们当作在华职业生涯的开始。

  Klomp Jeremiah(中文名为孔建民)是香港大学-复旦大学2004级的一位MBA。他出生于美国内华达州,毕业于美国空军军官学院,曾获上尉军衔。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在美国,空军服役满20年便可退休,“到时候,我打算来中国从商,现在学习MBA可以提高我的领导能力。”

  西班牙籍的中欧MBA新生EduardoCasado曾接到了欧洲INSEAD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但他拒绝了———因为在他看来,MBA教育会对个人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学员应该着眼未来,寻求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对其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他说:“我能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我将此次中国学习之旅视为人生的一次冒险,希望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掘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作者:安静 每日经济新闻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