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质疑主流经济理论 称据此提出的建议有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 |||||||||
记者 傅春荣 13日北京报道 虽然2005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总体上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但仍存在一些结构性的深层次问题亟需解决。 9月11日至12日,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中
南开大学副校长、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表示,主办方此次主要考虑到三方面因素:理论与现实的背离、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露、经济理论发展的问题。通过本次会议的研讨,希望形成比较统一的观点,促进经济发展与理论的繁荣。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柳欣教授认为,依据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实际上是有害的。首先是经济增长率的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将宏观调控的目标定在实际GDP增长8%左右。实际上,对经济运行而言,重要的是名义GDP增长率,而非实际GDP增长率,这涉及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问题。 其次是当前的有效需求问题。在一个经济周期中,有效需求有涨有落是正常的现象,在经济高涨的时期,投资旺盛,增加了资本存量,使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比重增加,而工资性收入比重逐渐下降,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衰退。 第三是城市化问题。在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和生产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我国还有一部分农民处于绝对贫困中,为了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而苦苦挣扎,这是非常荒谬的。 同样,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骏民也将矛头指向了主流经济理论。他认为,经济理论的好与坏要以实践作为判断的标准,俄罗斯的教训证明现存的主流经济理论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市场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如何避免金融危机是转型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面对主要问题。尽管中国的银行存在高的呆帐坏账,但正是这些呆帐坏账在中国没有实现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解决了中国的金融压抑问题,很好地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出现,而根据主流经济学是无法解释这些问题的。 除此之外,中国社科院教授王振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易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晓西、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邹东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宇、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等等,就提高工资在GDP中的比重、城市化、国有企业改革等国内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最后,逄锦聚表示,中国的经济实践对于经济理论研究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很多现象是西方经济理论没有涉及和不能解释的,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和发展中国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