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苏州和温州:如何更上一层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09:49 中国经济时报

  ——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研究员

  专家视点本报记者 徐伟 见习记者 王栗涛

  外资打造苏州 内资打造温州

  中国经济时报:苏州和温州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各自走出了经济腾飞的成功之路,分别被人们称为“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您如何看待这两种模式的发展?

  王一鸣:“苏州模式”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会,利用外资来发展当地经济,形成了相当大的产业规模。“苏州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外商投资、规模集聚和加工贸易,其核心特征是加工贸易。

  外资看好苏州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外资看好苏州当地相对来说比较廉价的劳动力。因为苏州地区有各种层次的人力资本,外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产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都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其次,苏州地区的产业基础较好,外资早期来投资的产业配套成本比较低。另外,苏州的园区聚集了许多相关企业,使得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也大大降低。相关配套企业在一起容易建立信任关系,而且还有助于形成创新文化的氛围,这也是苏州吸引外商的一个因素。

  温州模式是典型的民营经济,靠自我积累发展起来。温州的企业最早从家族式企业——作坊慢慢发展,然后再专业化分工,逐步做大。如果说苏州是以外资为主导,那么温州就是以内资——民营资本为主导;如果说苏州是规模经济集聚,那么温州比较有特征的就是专业分工的块块经济。从经济形态来看,苏州是加工贸易的产业,温州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共同点有3个:1、对要素成本敏感;2、自主技术支撑能力比较弱;3、利润的空间比较小。

  拐点上的温州和苏州

  

中国经济时报:前一时期,外界对两个城市的发展模式存在争议,您能谈谈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吗?

  王一鸣:苏州模式的核心特征是加工贸易,这个特征带来了以下的问题:第一就是当地居民收入没有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而同步提高,也就是说当地居民的所得比较少。第二,为了吸引外资,苏州当地提供许多优惠条件,包括土地价格和税收的优惠,但引来外资的同时也付出很多外部成本,所谓环境污染、污水排放这些外部成本需要当地以后慢慢消化,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第三,苏杭是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如果全部转化成为工业密集区,与当地的自然区域发展属性不吻合。苏州本来也是最宜居的城市,但是搞了大规模制造业,环境相应大打折扣,所以发展制造业是否与苏州区块的自然属性相吻合值得慎重考虑。

  温州现在也有资金外移的现象,这种外移一方面与本地的产业发展空间有限有关,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素价格抬升以后,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了,不得不发生产业转移,从小商品制造业转向

房地产业、煤炭行业、商业物流中心这些风险更大但是利润空间也更大的产业。

  创新是双城共同的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时报:温州经济正在经历成长中的阵痛,苏州经济也有“只长骨头不长肉”的问题,您认为这两个城市下一步应该如何走?

  王一鸣:目前看来这两种模式中温州模式困难更大一些,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转型的拐点。苏州模式则还有成长的空间,因为它依靠外资来支撑,而且苏州的产品档次较高,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两种模式都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调整的方向有三个基本方面:

  第一、增强自主技术的研发能力,这一点是两种模式共同面临的问题。从温州模式来看,由于缺乏工业化的基础,所以先天的科技资源非常不足,再加上当地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没有能力投入搞研发。企业总体缺乏对创新能力的建设,所以如何提升技术的研发能力是两个城市都面临的首要问题。

  第二、推动产品的升级和创新,温州现在大部分产品属于中低档,产品还有创新的空间,可以通过研发把中低档产品升级为更高档的产品,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或创造出自有品牌。另外,温州模式由于以民营企业为主,怎样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也是当务之急。

  政府需要在帮助企业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多做工作,特别是帮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财政可以拨款建设公共的信息交流平台——技术服务中心。由政府花钱吸引一批研发人员,开发一些针对中小企业产品具有共性的技术,然后无偿地转让给企业,以这种方式实现当地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第三,加大对

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个道理很明显,如果允许搞假冒伪劣的话,谁还去投资搞技术,还怎么培养当地的创新文化。

  苏州下一步发展的第一个方向是创新,创新是为了提高制造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然后培育自身的品牌。苏州现在拥有世界各国的技术,可以利用各国的技术来集成我们自有的技术,搞技术资源的整合——集成创新,作这件事苏州最具备条件。苏州还拥有一批有规模的企业具备研发投入的能力,这5千多家规模企业可以考虑建立企业自身的研发中心。此外,苏州还有许多合资企业,下一步应考虑如何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基地向国内转移,使制造环节减少、研发环节增加,使之与苏州的自然环境相适宜。苏州的当地企业则应考虑如何吸纳国外的科技人才搞研发。

  苏州市政府需要做的是如何促进技术链的升级,从而提升当地产业的层次。苏州的第二个方向就是发展现代服务业,降低交易成本。苏州发展地区服务业非常有条件,现在苏州的制造业规模很大,相应的为生产服务的需求也很大。而且近期长三角外商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在下降,而服务业的投资在增加,这说明外商投资也在向服务业转移。

  第三个方向就是区域的整合,长三角地区的各个城市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台州、杭州、宁波等都形成了大规模的制造业,形成了很多大的集群。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这些城市之间如何分工、整合、专业化,需要政府通过合理的规划来引导促进。

  第四,按照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节约经济、安全经济,这也是下一步需要去考虑的,因为长三角是中国自然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如果把这些地方的生态破坏了,环境污染了,我们工业化的成本就太高了。如何解决当地的水荒、地荒、电荒,使得当地经济发展更加协调,社会更加和谐,这也是两个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特别重视的问题。

  苏州温州都需要内外并举

  中国经济时报:“新温州模式”是否可以简单理解为走品牌路?“新苏州模式”是否就是通过集成创新壮大民营经济?请您简要总结一下“新温州模式”和“新苏州模式”的关键之处。

  王一鸣:“新温州模式”不能简单说是走品牌道路,“新温州模式”的内涵比较丰富,它必须是从本土的走向国际的,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转型,这种转型必须具有自己强大的自主技术作为支撑,然后逐步形成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除此之外,还有提升当地的人员素质,加大人力资本积累。

  “新苏州模式”简单说就是整合——集成——消化——吸收——创新,逐步提高自主技术比重和侧重研发能力等等,如何利用各国现有的技术集成创新我们自己的技术,苏州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

  其实苏州和温州两个城市之间也有互相借鉴之处,温州要把小产品整合成大产品,产品要升级。苏州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民营经济。但两个城市各自情况不同,需要各自去探索,走出自己的路子来,苏州如果绝对地去搞民营经济不一定是方向,温州本身有大量的资本输出,纯粹为招商而招商没有意义,温州的眼睛向外可以走和跨国公司对接之路。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