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站在拐点上的苏州和温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09:49 中国经济时报

  见习记者 王栗涛 本报记者 徐 伟 东 方 卢丽萍

  在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高速发展中,有很多城市都曾在改革的浪潮中引领风骚,而时至今日,一些曾经的“时代宠儿”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失宠了,另外一些依然在市场上如鱼得水,苏州和温州就是例子。作为两种颇具代表性的模式,它们的成败得失被人们一遍遍地总结。那么,如今这两种模式处于什么状态?最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做这篇“双城记”
的调查时发现,这两种模式如今都站在一个拐点之上。

  苏州、温州活力依旧

  尽管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苏州和温州的经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苏南模式中较具代表性的苏州,近几年依然保持着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苏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薛峰接受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4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7992元。

  以民营企业发展为特色的“温州模式”如今的发展势头并不比苏州逊色。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教授马津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去年温州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9141元,今年上半年温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高出一倍。

  两种模式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是由一些因素决定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苏州利用国际资本产业的转移形成本地有规模的加工贸易,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高起点,外部配套成本低,也容易提升自己的技术。”

  日资企业昂星(苏州)超声波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柴野佳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很多国际企业看上苏州工业园区,是因为园区形成规模化,比较成熟。

  苏州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苏州的产业结构比较高,能很好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徐逢贤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国家的宏观调控对一些地方可能意味着“灾难”,但苏州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往往比较小。

  温州人本集团总裁张童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温州没有什么先天的优势,如果要说优势,温州占民营化的先发优势,所以温州能超过其他城市,温州的小企业一开始都是家庭作坊式,是在石头缝里成长起来的,”他说,温州民营企业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任何地区的民营企业都难以形成温州的这种产业集群。

  “民营企业不存在计划经济的弊端,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马津龙说,政府的不干预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民营企业在遇到政策和外部环境不利时可以立即转换方向,政府的政策比较宽松,也使温州的企业家敢于走出家乡走出国门。有将近两百万温州人在世界各地经商。

  遭遇发展瓶颈

  “这两种模式遇到的困境都有相似之处”,徐逢贤认为,首先,两种模式都对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变化比较敏感。土地的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都会影响投资。第二,两种模式都缺乏自主技术的支撑,苏州是原搬外资技术,消化吸收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温州的民营企业缺乏资金去搞技术创新。第三,两种模式也都存在利润附加值低的情况,苏州的大块利润被外资拿走,而现在温州企业在买方市场下企业利润也在下滑。

  两种模式都有各自面临的问题。苏州居民姜雅丽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苏州这么多外资企业,可是居民的收入增长得很慢。”王一鸣说,“苏州人均GDP超过57992元,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1元,苏州人创造的很多财富却没有转化为收入和福利,最终目的要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罗仲伟说,“当地居民收入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除去国家税收和当地居民的工资以外,跨国公司拿走很大一部分利润。”

  苏州本地资源很紧张,能源也是苏州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罗仲伟认为,这将制约苏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苏州的招商引资是靠土地来换取资本,徐逢贤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也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而温州模式也遇到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走向全球化是一个大势所趋。罗仲伟认为,温州经济发展的势头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因为温州占了民营化先发优势,所以才能超过其他城市。当温州民营优势减弱时,其劣势就会暴露。温州区位条件比苏州差,受上海的辐射小。温州人口、资源、耕地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徐逢贤说,“毕竟温州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条件是很不利的,而且科技教育也不可能短时间能得到改善。”

  温州最近这几年出现资金外溢非常值得关注。温州居民于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这与本地产业空间缩小有关。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以后,资金就由制造业转向炒

房地产、炒煤和炒钢铁等行为。

  温州制造业对环境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温州市民林小央认为,温州的制造业对环境的破坏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治理,治理的费用远远大于这20年所创造的产值。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查,温州有些河水由于电镀工艺的污染,鱼虾在好几年前就已经绝迹,现在手也不能直接伸进水中。

  “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绝不能简单地说哪种模式遇到问题多就否定哪种模式。”罗仲伟说。

  拐点的方向

  无论对于苏州还是温州,“未来大的方向还是要融入国际,否则会被淘汰。”这是专家们的一致看法,也是两市调整的大方向。

  王一鸣说,苏州现有的经济基础使得调整难度相对较小,要做好对国外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摆脱土地制约的困境,而温州需要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体升级,改变现在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结构。

  总体来讲,“苏州应该往服务型城市发展,制造业毕竟对环境还是有影响。”罗仲伟说。

  相比较而言,温州的产业结构调整难度比苏州要大。罗仲伟认为,民营企业要走向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必须以强大的技术作为产业发展的支撑,努力提升产业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比如温州可以在低压电器的基础上往高压电器发展。政府财政应出资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技术服务中心,开发关键技术,并将成果无偿转让给小企业。

  特别令专家们担心的是,如果任由地下金融市场的无序发展,很有可能造成温州经济往不良方向发展。他们认为,国家建立相关金融机构对此进行监管的任务迫在眉睫。

  此外,现在

长三角服务业迅速增长,制造业增速下降,苏州和温州可以在制造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向服务环节转型,力争提升金融,贸易,物流等环节。徐逢贤说,两地政府还需要更大程度上整合现有制造业,使制造业朝专业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使经济向节约型,循环型和安全型迈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