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灾情死亡人数不再是国家秘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00:50 北京现代商报

  昨天,国家保密局、民政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自今年8月起,对全国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的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这意味着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以前对民政中关于灾情死亡人数作为秘密级材料这一个规定也随之淡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谢明指出,信息公开透明对救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989年由民政部、国家保密局联合颁发的《民政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规定,全国及各省、市因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逃荒、要饭、死亡的非正常现象的综合统计资料,属于秘密级资料,也就是说要经过批准、在一定时间内才可以公开。

  政务进一步公开

  当重大灾难发生后,一方面国家全力以赴救治灾情,另一方面全国人民急切关心灾区具体情况,但是国家考虑重大灾情发生后,可能会出现人心不稳的情况,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总数及其相关资料是保密的,这就导致了公众得不到关于灾情的准确消息。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教授金太军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处理各种危机或突发性事件,维持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秋序,是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和必备能力。在应对突发性重大事件时,政府表现出富于大局观的形势把握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但也暴露出发布灾情信息时不够及时,缺乏透明度,整体协调和应时重大危机的反应机制以及官员的考核和问责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为此,应加快推进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回应和保障公众的知情诉求,从体制上增强政府对突发性重大事件处理能力,建立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健全政府官员的考核和问责制度,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责任的追究,在充分履行政府职责的同时注意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强国际交流,建立危机处理国际合作系统,从而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完善公共管理体制,提升公共管理能力,体现服务型和责任型政府的本质要求。

  这次民政部和保密局宣布对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总数及其相关资料进行解密,可以说是在应对突发性重大事件上迈出了一大步。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说,对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总数及其相关资料进行解密,有利于进一步做好防灾救灾工作,是中国政府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保密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

  公众心理承受力提高

  “国家以前之所以把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的数量作为一个保密的东西,主要原因就是怕造成恐慌。”一位从事公共管理研究的专家对记者说。

  进入本世纪以来,人们频频地受到突发事件的威胁,从恐怖袭击到台风肆虐、从大火到

海啸等一系列突发事件折磨着整个世界。灾难给人们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锻炼了人们的心理承受力。

  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遇到突发灾害时显现得慌张、无助。当“卡努”正在我国沿海地区肆虐的时候,我们看见的不光是洪水横流、狂风大作,我们还看到上百万人员有序的迁移、更加准确详实的

天气预报、更加沉稳的抗灾心理。人们在自然灾害这类突发性事件的面前,表现得更加成熟了。

  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表示,解密因自然灾害导致死亡人员总数,有利于做好救灾工作,有利于做好保密工作,有利于推进政府部门政务公开,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如何建立一个快速的公共反应体系是关系国际民生的大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谢明说:“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等)就好像急性病,就要采取一种比较快速的治疗方法”。

  谢明说:政府首先做到对灾害的透明化报道,已经在自然灾害抢救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如何建立这样一个体系谢明举了个例子,他说这个体系就好比是

医院的急救体系,有专门的24小时值班医生、有120的急救系统、有专门人员配备等。谢明说:“这个就是最好的公共应急体系”。

  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回良玉指出: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效实现减灾目标,推动减灾措施的实施,必须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灾害预警应急机制,推动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

  商报记者 赖大臣 J051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