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CPI创23个月新低 专家认为通缩苗头已显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00:46 北京现代商报 | |||||||||
昨天,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这是CPI自2003年10月开始大幅上涨后,23个月以来创下的最低点位。尽管CPI并没有把住房消费的上涨因素计算进去,但不少业内专家已经开始对通货紧缩的苗头表示担忧。 马力不足 三驾马车两驾疲软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目前来看,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有所减弱。 首先,今年7月21日,我国调整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这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一定影响。另外,贸易摩擦近期有进一步扩散的倾向。在国内的政治压力下,美国和欧盟相继与中国发生了贸易摩擦。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已经结束,中美纺织品谈判还在进行中。从纺织品、鞋类争端再到不久后可能出现的自行车反倾销调查,出口商品在海外的频频受阻,预示着今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经过2年多的宏观调控,房地产等行业过热的现象已经得到遏制。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投资趋缓主要源自于从去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加上今年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新一轮调控,投资趋缓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得以继续。 消费不旺 存货积压通货紧缩隐忧显现 CPI一直被认为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标准。从2003年10月份到2004年全年,CPI一路走高,最高点位达到了5.3%。针对中国经济出现了局部过热的现象,去年年初国家适时进行了宏观调控。 今年自4月份以来,CPI一直维持在1.8%以下,最低时更是达到了8月份的1.3%。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这说明消费增长比较平稳,但动力明显不足,随着“十一”黄金周的到来,消费的增长还有待观察。 但是,与8月份CPI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8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却上涨了5.3%。而且,今年以来,PPI一直维持在5%左右的增长。赵锡军表示,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出现了供电和供油紧张的局面,能源价格也涨得很快,但8月份的CPI并没有体现出来。CPI和PPI之间形成的“剪刀差”表明,我国的价格传导机制有问题。很多产品都滞留在库房,没有进入流通领域,造成了生产和消费的脱节,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就会导致通货紧缩现象加剧。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也曾指出,中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尤其到第四季度、明年年初,很可能会再度出现通货紧缩,而通缩的苗头目前已经显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分析师祝宝良则表示,8月份CPI同比增长1.3%不能完全说明中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通道。因为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2%,这说明消费品的绝对价格还是上涨的,并没有出现下降。 刺激内需是当务之急 经济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赵锡军指出,目前我国拉动经济增长不能指望外国人,也不能单纯扩大投资。因为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经济结构中生产与消费脱节。首先必须明确,扩大内需才是解决中国目前面临通货紧缩问题的主要手段,而要扩大内需,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生产结构调整上,即鼓励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调控产能过剩的产品。 林毅夫在今年的“CCER中国经济观察”论坛上也强调,通货紧缩、物价不断下降背后的原因是生产能力全面过剩,供给全面大于需求。要最终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必须消除过剩的生产能力。就目前而言,关键是要启动需求存量,特别是将财政政策向农村倾斜,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将有力地释放农村已有的实际消费能力,解决产能过剩,增加就业和缩小城乡差距。 商报记者 张培娟/文 S051李烝/制图 J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