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秋节复兴-憧憬:我们期待的中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 10:00 燕赵都市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一任时间砥砺,圆月依然会准时在月半悬挂天穹。作为传统节日,中秋节淌过了千年的历史河流,这一与落后生产力紧密相连的产物,在交通、通讯异常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该怎样过?除了吃月饼,我们还能想到什么?

  中秋假,离人的归家路

  这是一个时速以“百公里”计算的时代,面对电脑,声画也能同步传播到千里之外。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异地亲人的团聚反而变成了一件一年一次,甚至几年一次的奢侈的事情。

  “交通越发达,人们越分散。要是有了中秋节假期,也许能给团聚一条生路”,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表示。他说,在以前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的出行一般都是在100华里以内,中秋是一个庆祝丰收、离人归家的日子;而现在,交通和通讯发达了,人们渐渐离家更远,而快速的工作节奏,让许多人根本无暇回家,要是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也许团聚的含义会回归。

  其实这样的建议,早已经有人大和政协委员提出,并且极有可能成为现实。

  “人与人之间加强交往和沟通,应成为中秋节的更深内涵。”河北省社科院民俗专家陈旭霞也非常认同在现代增强中秋的团圆意义。她表示,中秋节起源于古老的对月亮天体的崇拜,是中国传统节庆中一个备受重视的象征团圆的节日。中秋之夜,摆上各样时鲜果品,合家团坐,一边赏月,一边吃着

月饼、瓜果,这一切都在提示人们团圆的重要———月圆、果圆、饼圆、人喜团圆,人们借助各种象征团圆的节日事项,表达一个共同的心愿,祈盼团圆美满。直到今天,拜月的观念与礼仪虽然早已消失了,但是,中秋节依然应是最引动人们情思的一种习俗。

  中秋,

传统文化的盛宴

  没有人强制我们过中秋节。可是在这一天,我们都会抛开繁杂,抬头看看天上的圆月。也许没有礼物,也许没有团圆,但一定会打个电话或写封信向家里问声好,报个平安。如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所说,“尽管在形式上中秋节过的不像圣诞节那样红火热闹,但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都渗透着对这个节日的认同,形式上淡化中秋节也并不代表我们淡化了家和团圆的概念,作为现代人,我们只是照着舒服的方式去生活。”

  “这是民族心理的一种自然的认知,凡是中华子孙,我们都会有这样一种归属的意愿。包括中秋节在内的

传统节日,当成为年轻人孕育传统文化基因的契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郑一民表示,我们的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与宗教、休闲的相关性不同,实际上都是一种重申民族精神的阵地。比如春节重感怀,端午重气节,中秋重团圆,重阳重敬老。“这些传统节庆在民族的精心呵护和拱卫之下,最终成为一个贯穿春夏秋冬的‘文化链’。他们肩负起凝聚民族智慧、引领文化承继的历史使命。”河北省社科院的陈旭霞表示。

  反思中国传统道德在市井民间广泛而深入传播的历史,传统节庆文化的功劳是非常大的。这是陈旭霞的观点,她认为,这种传承不应当被物质生活的丰富所冲淡。

  传统节庆文化对道德规范的传承,一方面得益于他无所不在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是他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通过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节庆民俗予以耐心细致传播的结果。

  除了吃,还有什么?

  我们越来越漠视传统节日里的精神内容,它残存的外壳———庆祝形式也成了我们病诟的对象。我们不仅要问:“除了吃,我们是不是还有别的可以做”?

  错误也许并不在传统节日,而在于我们自己。现代人把极具文化气韵的中秋节简单归纳为吃,这说明现代人已泯灭了追求精神享受的心情与兴趣。

  也许我们的先人意欲让精神的追求融入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他的终极形式便是衣食住行。而我们过传统节日的时候,上溯物质背后的精神本质,当是过节的核心所在。

  中秋有望列入法定假日

  今年6月有消息称,热炒已久的将端午、中秋、清明等中国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的倡议已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目前,专家就此事可行性的咨询、论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如一切顺利,有望明年进入立法程序。

  根据初步设想,列入法定假日的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清明、端午和中秋,但现行的全年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总数不会做大幅度增加。因此新增的法定假日将用压缩“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时间的方法进行调整。另外,除夕日也有可能纳入春节假期,以便让民众好好享受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晚餐—————年夜饭。

  声音

  ◎正方——放假纪念民俗更浓

  一位老师说,我觉得像什么端午、中秋都放假不太可能。大年三十放假确实有必要。

  市民张先生:除夕夜的团聚和年夜饭是春节最重要的标志,在外的游子和在外的民工,每年都要赶在除夕夜前到家,为的就是一家人在除夕夜吃团圆饭。赞成在除夕和清明、端午、中秋、元宵、重阳等传统节日放假。

  一位大学生说,现在人们对传统节日变得越来越冷漠,相反对洋节日越来越狂热了。难道节日也要和国际接轨?传统节日放假很有必要。

  ◎反方——放假未必能保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可现如今,不用说年轻人,即使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对端午、清明等节日的淡漠也是显而易见的。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传统节日不该被淡忘。

  如今,过洋节已成时尚,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更多的还是为了追求一种独特的西方文化情调,而“土节”不可能带给他们这些。因此,也有不少人以为,为传统节日放上一天假,当然可以不时提醒人们还有这么个节日,但是,如果不注意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不为传统节日赋予适合当代青年的文化内涵,想让传统节日“不走向衰落”,其实同样很难。

  建言:

  可以根据社会民众的需要,增添新的习俗内容。如开展社区赏月茶会,给民众创造交流机会和氛围。举办赏月游园活动或各种主题晚会,如“月光烛语”等烛光晚会,不管能不能回家,都提倡团聚———和同事的团聚,和朋友的团聚,和邻居的团聚。 ———河北省社科院陈旭霞

  钢筋水泥的丛林使人们变得冷漠而孤闭,中秋节除了家人的团聚,更应当成为大众沟通的一个契机,更应当成为呼唤民族大一统,天涯共此时的一种渠道。 ———省文联副主席郑一民

  中秋节理应成为调节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活动日。中秋节充分反映了中华传统节庆文化所竭诚追求和拱卫的团圆氛围,在月圆之夜,以圆月象征人间的骨肉团圆;“花好月圆”、“千里共婵娟”的团圆心理,更分解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灵激荡。利用这一传统节俗的优势,实现社会人事的和谐。 ———河北省社科院陈旭霞

  如果要设立假期,还可以在旅游上大做文章。“二泉映月”等美景可以成为更多人可以欣赏到的资源,用中秋假期出游赏月,加上秋季又是适合旅游的季节,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河北省社科院陈旭霞

  中秋节等传统节庆实质上是一个高度浓缩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其丰赡的内涵在现在和未来依旧具有恒久的魅力,关键是我们选择怎样过。

  本报记者:武岩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