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秋节复兴-反思:中秋节的冷与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 10:00 燕赵都市报

  他们的中秋节

  有多少人会认认真真地过一个中秋节呢?

  “我不敢有回家团圆的奢望,中秋节只是给我提供了一个想家的机会。”李哲,一名游子,我们这个城市中的一个白领,家在遥远的南方,中秋节对他而言只是一个文化上的符
号,过节的冲动对他并没有丝毫的诱惑。

  不同的人对中秋怀有不同的情感和寄托,但这个节日的原始内涵却似乎与现代人渐行渐远,“我越来越不愿过中秋节了。”在行政机关供职的王先生向记者诉说了他的苦恼,每到中秋节,他都要为打点方方面面的关系煞费一番脑筋,“这种做法说起来很俗气,可是多年来这已经成了习惯,大家都在这样做,你有什么理由置身事外呢?”在他看来,中秋节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传统已经让位于功利化的目的,这个节日最初的宗教意义和道德内涵已经被飞速发展的现代生活无情地拦腰截断。

  与冷漠相对应的是,也有喜欢这个节日的,一位乡下的亲戚近日进城,谈及乡间习俗,记者惊讶地得知如今在他们的村子里,每到八月十五的晚上还都要焚香上供,许多人还在用手工自制

月饼,这样的情景多少年来几乎没有改变,换句话说,只要这种农耕模式下的乡村能够延续,那么这种周而复始的传统节日的庆祝就将一年一年地上演下去。

  事实上,中秋节这个产生于数千年前农耕时代的乡土节日,在21世纪的工业文明的背景下多少显得有些苍白而无所适从。

  商家的失落

  假如没有月饼,中秋节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

  正应了“盛极而衰”这句古话,月饼这个节日的特殊纪念物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疯狂之后,今年终于开始回复它的本来面目。

  “其实,以前那种动辄成千上万的天价月饼,都不过是商家宣传的一个噱头,它是一个畸形状态下的产物,月饼经济成为折射这个社会另一面的一个缩影。如今国家政策上的限制,就是对这种畸形经济的一种纠正。”一位月饼经销商向记者慨叹,过去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暴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比起往年来,他今年的生意冷清了不少。

  已经有社会学家认为,月饼已成为一种特殊的传统文化的象征,就好像端午节的粽子和元宵节的汤圆一样,是延续我们这个民族传统的一个符号,在每个时代,它都会有不同的蕴涵和象征。

  月饼从近年来的暴利跌回到今年的平民身份,其间可谓几人欢喜几人愁,从制度的层面来考量,以政策的干预来矫正月饼市场的畸形发展,抑制了这个产业链条上的暴利成分,尽管这种抑制对平民阶层来说并无太大影响,大部分人群并未因为政策的抑制而减少购买需求,但这一国家干预政策的影响其实更多在于调节社会心理,满足大众对公平和平等的渴求。

  在这其中,受损最大的当属那些一心追求高额暴利的生产商和经销商,他们的失落将令这个中秋节变得另有一番趣味。

  沉重的节日

  国学研究专家朱汉民教授认为,“中秋”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每逢佳节倍思亲,写照了中秋节自古以来具有的“爱国爱家”的文化情结。

  “中秋”除了代表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外,还承载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成就———是我们的祖先经过长久的经验累积才计算出的这一历法,为我们的生活有节奏、规律地进行提供了“时间观念”。

  节日被赋予某些伦理道德之类的沉重元素,却缺乏轻松娱乐的精神,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过节的一大缺陷。如果说,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节日里相对丰盛的吃食等物质因素还能够给人们带来诱惑、带来欢愉的话,那么,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点诱惑、欢愉也正在消失殆尽。这使得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变得老气横秋、暮气沉沉。

  对传统的回归使得近年来人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诸如中秋节升格为法定假日,以及中秋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类的话题,但这些外在的形式却无法支撑起中秋节的精神内核,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和割裂,使得许多年轻一代审视中秋节之类传统节日的目光游移不定。

  传统文化的回归是一个口号,然而,这种“回归”毕竟来得太迟,而且缺乏实质的内容。回顾这些年我们的传统节日,无一例外不是“匆匆过客”,昙花现过又立刻消失。所以,总有人感叹过年没有年味了,端午的粽子没有以前好吃了。现在,距离中秋已经很近了,市场上那些提前上货架的月饼,虽然包装漂亮,看上去也很可口,然而真正感兴趣的人却很寥寥,月饼与中秋的密不可分正好说明了我们在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上的浅薄,在我们看来,粽子只能端午吃,或者月饼只能中秋吃,囿于这样的观念,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息只能是越来越淡。其实,我们丢失的远远不止这些。在国外,聪明的商家们将传统节日的含义延伸得很广。比如圣诞节,会有与圣诞相关的产业出现,玩具、音像、饮食,使圣诞节更像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产业。在中国的很多玩具店里,几乎都有“圣诞老人”的影子出现,而我们中国有关传统文化的产业却是少之又少,每年,从春节开始,然后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年年是一样的过,但味道却一年比一年淡。

  纵深:传统节日缘何被冷落了?

  观念上的“破旧”和行动上的“立新”存在着矛盾。传统节日多源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如春节祭灶君,端午祭龙、祭屈原,中秋祭月等。很长一段时间里,上述节日和习俗被贴上迷信和封建标签,以至于谈到传统民俗文化,每每可以听到诸如“弘扬正面影响,消解负面影响”之类的担忧。

  过节却没有过节的时间。如今,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除春节外,端午和中秋都没有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人们依然是“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没有过节的时间,是个实际情况。

  传统节日所组织的娱乐活动大多由政府或单位举办文娱演出,又普遍缺乏认同感和参与感。春节看“电视晚会”,中秋购买月饼,端午节吃粽子———这一家一户的闭门过节,能好玩到哪去?

  新造节庆的极度频繁正在使日子过度节庆化。在旅游节、电影节、音乐节乃至啤酒节、

美食节等新世俗节日层出不穷的蜂拥之中,中国的传统节日十分不显眼。

  片面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和消费主义,使已有的节日多少变成了所谓“促销的时机”和“旅游的项目”,节日的意义日渐沦为经济学上的统计数字。

  古今月语

  诗词抒怀

  杜甫:“……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李商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苏轼:“……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短信祝福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天,有谁知五六月?

七夕相聚太遥远,八月半月圆人盼圆,九重登高把你念,十里长街望穿秋水!

  一起看月亮去!

  八月十五将至送你一只月饼,含量:100%关心,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幸福;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

  本报记者:赵志国;实习生:袁志广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