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双重压力加速医药行业分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 09:24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陈莺实习生刘泽庆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从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状况看,时下,医药批发企业民营资本占四成;药企进入低价竞争时代;而药物研发成为制药药企前进的瓶颈;各药企面临着双重压力。因此,加速行业并购重组成为医药行业今后的“重头戏”。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医药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25.39亿元,同比增长23.45%;完
成工业销售产值84.56亿元,同比增长8.62%;完成工业增加值804.52亿元,同比增长23.45%,增幅高于去年和前年同期的增幅;实现销售收入1975.72亿元,同比增长24.64%。恢复较为明显的是卫生材料、中成药和化学原药制造,其中化学原药扭转了去年惨淡经营的局面。表现最稳健的依然是中成药制造业,今年1-5月销售和利润增长幅度分别达到28.18%和25.03%。化学制剂制造业也扭转了去年不利的局面,在销售增长11.95%的同时,利润增速达到20.95%,出现了少有的利润增长高于收入增长的局面。另据统计,2004年医药商业511家重点企业(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商品销售收入净额为1637.63亿元,占全行业的78.88%,其中排名前1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合计为434.81亿元,占行业的20.95%,占重点企业的26.55%;利润总额为17.07亿元,其中前10位利润合计为7.87亿元,占行业利润的66.30%,占重点企业的46.10%。反映了企业经营的差异,同时显示出行业效益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行业规模效益优势进一步凸显。

  医药批发企业民营资本占四成

  对民营资本来说,医药行业也许是开放较晚的行业之一。药品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无论在工业领域还是商业领域一直都是国有资本唱主角。该行业开放不过三四年的时间,民营企业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已经蓬蓬勃勃。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在我国医药批发企业中,由民营资金作为主资金流的企业数量已经占了总量的40%,在中小城镇这一比例更大,民营医药批发企业已经成为医药流通企业一支不可小觑的生力军。民营医药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首先是融资困难,大多民营企业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新药研发能力较弱,新药数量少,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即使上市的民营医药企业,其产品也是主营中药和保健品占多数,新药开发大多仍停留在剂型改造、处方加减等短线研究方面。融资难度大是制约民营医药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其次是人才的匮乏,在民营医药企业中,既懂专业知识,又能拓展市场、参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缺少能挑大梁,且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新药开发带头人或学科带头人;缺少既懂药学技术又熟悉国际医药市场,懂得外国法律,运用

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专门人才。即使是销售额名列前茅的大型民营医药企业,在药学专门人才的留用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困难;而中小型民营医药企业更是由于择业观念和用人机制上的误区,吸纳专业技术人才尤为困难。

  国内药企进入低价竞争时代

  目前,我国药品生产领域存在比较严重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国内医药生产企业有4000多家,流通企业有数万家,而一个“阿莫西林”国内生产的企业就超过100家,“先锋”的生产企业则超过200家,这就直接导致药品流通渠道混乱、无序竞争严重,最终形成低价竞争,导致医药业利润趋零。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中国有近2/3的医药企业正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医药业的销售总额为1900亿元,而利润只有区区7亿元,利润率不到0.4%!许多从事治疗药品制剂生产的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一企业家甚至认为,中国医药产业除极少数专利药品和品牌药品外,产品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低价格竞争的时代。低价竞争直接导致了国内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中国药品企业平均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2%用于研发,远远低于国外一些药品生产企业17%-18%的研发投入水平。全球五大药品制造跨国公司之一的阿斯利康,每年的研发投入更达到销售收入的20%以上。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国内企业只能靠大量仿制西药求得生存。目前,中国西药97.4%是仿制药品,这一现象令同一个通用名下往往有几十家、上百家企业在生产。而跨国公司的药品和他们在华投资企业的产品几乎挤占了中国医药高端市场的全部。

  制约药企前进的瓶颈

  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上流通着的国产药品基本都不是原创新药,非专利药(仿造药)是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重点。由于没有专利保护,其利润远远不如自主研发的新药,而资金的不足又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创新。“没有新药的结果,就是钱全被别人赚走,”一位医药公司的经理发出感慨,“就因为是新药,某种生产成本每瓶不到一美元的抗生素药,在中国就可卖到220元人民币!”日益注重研发的跨国公司逐渐将原料药的生产转给中国完成。中国化学原料药的产量目前排名全球第二。业内人士透露,国外往往以低廉的进价从中国收购原料,加工后又返销回来,价格一下子就翻了几十倍。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家的“近视”也限制了药物的创新。中国的国有药企注重求稳,缺乏锐意;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由于贷不到款,它们急功近利,缺乏长线思维。但是企业如果想发展想做大做强,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是不行的,增强医药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成为中国医药发展必经之路。

  国内药企面临双重压力

  中国的医药企业目前实际上面临着双重压力。第一重压力是药品关税进一步降低,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第二重压力是来自国内医改,国家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药品价格连续政策性下调等,都对医药行业的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双重压力将加速我国医药行业的分化,同时也使医药企业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增强核心
竞争力
的进程更显紧迫。

  医药行业加速并购重组

  2004年并购、重组成为医药流通领域的重头戏,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相继加快了并购重组步伐而成为区域性的龙头企业。这些并购重组促进了医药流通体制的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医药流通领域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控制力和经济效益。在这个并购重组大潮中,民营企业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流通领域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如湖北九洲通、上海复星实业、深圳海王星辰、安徽仁济等企业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子琦/编制)(来源:金羊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