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助学贷款遭遇“盈利主义”(关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 02:0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在我脑子里,助学贷款这件事情比天还要大。”这是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一年前的表述。作为这项工作的主管者,当时的他面对新修改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新办法出台以后,贷款更容易了。”而他的设想是,全面落实新规定后,助学贷款的资助范围基本能涵盖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中得大约240万贫困生,年贷款金额将维持在140亿元左右。

  然而张保庆的乐观到底还是来得早了点。一年后的今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在政策和商业之间,助学贷款还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而不久前两部委惩罚措施的出台,显然表明这一寻找过程还未得到完美结果。

  进展之难令人瞠目

  9月1日,针对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甘肃8个省份执行国家助学贷款不力等问题,教育部学贷中心主任崔邦焱表示,从现在起,再给上述8个地方一个月的整改期,到10月上旬,对那些经检查仍不落实、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和高校,教育部财政部将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采取惩罚性措施。

  两部委所认为的执行不力无可辩驳。截至2005年7月31日,海南、天津、黑龙江三地按照新机制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和金额都为零;内蒙古批准贷款的学生只有12人,合同金额只有4万多元;青海、新疆、宁夏、甘肃四地按新机制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和金额也很少,所属的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落实国家助学贷款的承办银行。

  事实上,即使在助学贷款工作进展顺利的地方,也出现过不少出人意料的情况。统计显示,自去年6月实施新的助学贷款机制以来,全国新增审批贷款学生65万余人,审批合同金额51.5亿元。两相比较,仍然有很大的“该贷未贷”的缺口未能填补。如此巨大的数额,显然不会全部出自被点名的8个省份,国家助学贷款落实不到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6月30日,在山西省直属高校2005年国家助学贷款开标仪式上,省学生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副主任吴勤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三家来投标的银行提出的风险补偿金都远超教育部规定,最夸张的是,一家银行居然提出了80%的风险补偿金额度。

  “哪里有80%的风险补偿金啊?加上付的利息,数字也太高了。我们要有这笔钱,直接发给贫困学生就好了,还要助学贷款干什么?”即使在两个月后,吴勤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难捺激动。

  这种情况绝非个案。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报给银行的200份申请,只有107份进入审理程序,而该校有3000名贫困生。一位老师感叹:“200份都这么难申请,那更多的贫困生怎么办?”而华南理工大学为确保贷款学生申请资料的准确性,把所有经办环节都以“公章”的形式予以确认,包括经办人的签名,最多的时候办好一笔助学贷款要盖70多个章。

  银行叫屈有种种理由

  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需要贷款,而又有几百亿元的贷款指标没有用的这种局面?张保庆没有言明,但从他的话中不难窥见端倪。

  “从宏观上判断,现在还不能说大学生不诚信。因为最早的助学贷款是从2000年开始,8年的贷款期限,到2008年才开始还款。目前还没有到2008年,还不能说大学生不诚信。”很显然,张保庆指的是银行担心大学生不还贷。

  来自基层的指责更为尖刻。“企业去贷款,最起码还能请银行方面吃顿饭,我们则是公对公,什么也没有。”一位学生处处长这样说。

  然而银行也是一肚子委屈。“我们什么也赚不到。”一位曾从事助学贷款的地方银行业人士抱怨道,“手续多、投入大、额度小,追缴贷款如没有学校配合,我们根本没法开展工作。开始还承诺说无法收回的贷款,由高校和学生贷款管理中心一起偿还,后来这个说法也取消了。承办政策性贷款也没有什么优惠政策,所谓呆坏账核销,其实是拿银行的税前利润冲销呆坏账,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事实上,助学贷款推出之初,就有专家指出,在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助学贷款作为国内惟一的无担保贷款,风险极大。

  “现在已经不是上面下一个文件,下面的银行就会坚定不移执行的年代,银行必须考虑所要承担的风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劳凯声一语中的。

  政府督办能走多远

  在两部委的点名批评压力下,一些省份开始坐不住了。

  黑龙江是被点名批评的8省份之一。为督促各高校尽快与银行签订银校全面合作协议,黑龙江省教育厅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并组织相关单位就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磋商,对一些实质性问题予以解决。

  目前,黑龙江省正采取“日督办”制度督促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全面落实。截至9月8日,该省共有20所省属高校与中国银行签署了银校全面合作协议,首批两所大学的1442名贫困大学生已领到国家助学贷款。

  “我们正在督促其他4所未签约学校积极与银行方面联系磋商,尽快签署银校全面合作协议,同时督促已签约学校尽快将贷款发放到学生手中。”黑龙江省教育厅有关人士表示。

  “所谓的新问题,都是老问题。”张保庆说,教育部门惟一的办法,就是向地方政府施加压力。“(地方政府)脑子里根本没有贫困学生的概念,不关心贫困学生。”因为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地方高校的助学贷款发放越多,地方财政承担的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就越多。

  多数专家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表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个集政策、福利、教育和金融的复杂混合体,其政策性和社会公益性明显大于盈利性。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仍在政府。因为在整个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中,唱主角者非政府莫属。

  除了财政直接拨付外,政府的作用还应该体现在窗口指导方面,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商业银行自主积极性。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提供的思路是,“教育部、财政部要推动中标银行和高校之间的全面金融合作,不只是对学生的贷款。高校也是银行的大客户,除了学生贷款的需求之外,它还有很多的资金需要找出路,还有很多的存款可以存到银行,银行会计算整体的利益和高校的关系来投这个标。所以,大家不能光说风险有多大,风险和利益是一致的。”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9月12日 第四版)

  作者:本报记者 卫容之 发自上海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