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灾难再次凸显美国的脆弱(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 00:04 北京现代商报
灾难再次凸显美国的脆弱(图)
  9月10日,在新奥尔良市,民房在遭到飓风“卡特里娜”破坏后留下一片瓦砾。新华社发

  当新奥尔良市还是一片河泽的时候,美国人又沉浸在另一种悼念的悲伤中。四年前的9月11日,纽约曼哈顿的世贸大楼在全世界的惊呼中垮塌,几分种后五角大楼也被撞塌。世界因此而改变,围绕着反恐的主题,美国人在惶恐中度过了四年。天灾人祸让号称强大的美国暴露出脆弱。心灵旧伤未愈添新伤

  每到周年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回溯与反思。“9·11”给美国人心灵带来了无法修复的创伤,成为他们内心深处永远的痛。

  根据最近
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在“9·11”恐怖袭击后,70%的美国人感到心情沮丧,近一半的人无法集中注意力,而1/3的人出现睡眠障碍。一位美国心理学教授说:“袭击事件可能会造成空前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它的侵害范围将超过美国历史上的任何灾难。”无疑,将会有更多的美国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经常光顾心理诊所了。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前,硅谷地区失业人数就大幅上升,位于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心理卫生中心,每天接待的咨询、诊疗人数与一年前相比居然增加100%以上。

  也许时间是让人淡忘恐惧的最好的方法,但是事与愿违。四年后,“卡特里娜”把人们刚刚要愈合的伤口又吹开了。天灾人祸正在考验着美国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经济风灾造成损失数千亿美元

  袭击事件除直接造成数百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和惨重的人员伤亡外,给美国经济至少造成1000亿美元的损失。这还只是一些直接的影响,而更大的损失还在于它对经济的长期影响。

  在过去4年中,尽管美国经济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打击,虽然它挺了过来。但是在不知不觉中,美国的经济运行方式已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其中最大的转向就是政府出手干预市场的力度大大加强。对于做假公司这一问题,小布什政府就让不少CEO们感受了手铐的滋味。但是对经济制度无休止的调整,从长远来看,只会使美国各大公司丧失活力,打击业主创业信心,从而导致整个美国经济增长的停滞。

  此外,搞好国防预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也不是易事。自冷战结束到“9·11”事件发生的这段时间里,美国一直执行着开放经济的政策,把商业利益放在首位。但“9·11”事件发生后,“反恐”成了首要任务,这种改变必然会增加军费开支,由此也必然会影响到美国经济复苏政策的顺利执行。

  如果说“9·11”袭击经济目标给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那么卡特里娜到来显现出美国经济比以前显得更加脆弱。

  据美联社9月10日报道说,在未来几周,飓风“卡特里娜”救灾方面的花费肯定会攀升至2000亿美元,这场灾难所耗费的资金有可能接近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场战争所花费的3000多亿美元,仅在新奥尔良,花费就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建筑设计问题埋下灾难隐患

  摩天大楼早已被许多建筑界人士称为“高级麻烦”,“9·11”更加验证了这种麻烦的可怕,世贸大楼成了历史深处最惨痛的记忆。其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国家片面的追求建筑物的高大,实际上为灾难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据报道,由于“卡特里娜”中心没有经过新奥尔良市,所以,该市的建筑物没有严重的破损。但是,飓风带来的连日暴雨导致部分地区积水达到6米。曾经在美国工作过很长时间的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曹虎对记者说:“做为一家咨询公司,我不建议我的客户在新奥尔良市投资,那里是个很危险的地方。”

  为什么要在这么危险的地方建设像新奥尔良这样的大城市呢?据统计,美国28%的石油生产以及绝大部分的海上石油开采,都集中在墨西哥湾地区,这也许是孕育新奥尔良这个“建在风头上的城市”的主因。

  其实早在这次飓风来临之前,一些专家学者就对新奥尔良的前途担忧。地质学家长期以来就认为,数百年来实施的工程项目不会对防止飓风侵袭起到太大的作用。

  一些专家还建议将新奥尔良海岸的沼泽地重新填满、改造防波岛、修建更多防洪堤坝、限制流入河道和沟渠的水量,甚至建议修建一个两层楼高的带有防洪水闸的围墙。但是诸多想象只是停留在图纸上,飓风还是真的来了,摧毁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其实有时候灾难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当时在建设城市时候多听专家的意见,也许卡特里娜也不会让美国人损失得这么惨重。安全反恐任重道远

  从“9·11”以后世界各国全加紧了对反恐方面的投入,2005年,俄罗斯联邦财政部长库德林宣布:将为军队、情报等部门增拨1570亿卢布(约合54亿美元)反恐经费;美国战争研究机构称,全美国在2005年预计投入3120亿美元;英国计划关闭、削减海外使领馆的规模,将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反恐等工作重点。

  然而4年来,反恐以独特的方式改变着这个世界,小到登机检查、银行储蓄、出门旅行等个人生活琐事,大到反恐立法、政权变更、国家关系等国家或国际大事。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正处在一个与全球恐怖主义做斗争的时代,然而每年数千亿美元的花费使世界变得安全了吗?

  今年7月7日的伦敦连环爆炸案,其后接踵而至的第二次伦敦爆炸案、埃及沙姆沙伊赫爆炸案让人们再次心生疑虑:经过4年的反恐斗争,世界还没有安全。

  商报记者 赖大臣 J051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