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5中国企业高峰会 > 正文
 

徐刚:中国发展自主品牌要以市场为导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 11:04 新浪财经

  “2005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于2005年9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举办。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中国下一阶段现代化:制定科学与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以下是平行信息会“中国汽车业:继续下滑还是有所反弹”分会上上海华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刚的精彩观点:

  我们上海华普汽车是完全民营的汽车公司,所以对国营汽车企业发展来说,我们站在
民营汽车企业的角度提一些建议或者说谈一些我们的看法。

  不管是民营的还是国有的,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发展,但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状况下,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中国的本土的汽车企业面对着来自全世界最著名的,像

宝马等品牌同台竞争,所以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也完全有信心,在这么大的压力下面,因为考虑到中国的汽车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好的,或者说总量还是挺大的,所以对国有汽车企业也好,包括
华普
汽车民营汽车企业也好,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考虑中国的自主品牌,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有一个定位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的定位、产品的定位、价格的定位。上海华普汽车定位在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中间具有海外文化特色的自有品牌的汽车公司。因为我们觉得,在眼前中国的车市下面,要成长年销量在几百万辆,与国际上汽车大巨头完全并列的汽车公司,眼前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几个细分市场上可以还是有所作为的,我们要寻求我们汽车公司自身的特色。

  第二,产品定位。某一个产品要针对某一个细分市场,最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中国汽车消费者在汽车消费观念越来越成熟,需求也越来越明确,所以我们华普汽车公司三类的品牌就分别针对经典的、运动的、时尚的目标消费群来定位。

  另外更重要是价格定位的,我们把我们的产品或者是中国汽车公司的产品放在中国普通消费者夫妻两个一年的工资购买一台车,按照这样子的定位考虑。现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平均工资两千到两千五百元人民币,夫妻两个一年的收入是五万到七万元,我们华普公司产品定位在五万五千元到八万元之间,这样针对目标消费者考虑,首先是一个定位。现在哪怕最认真的努力,造出跟宝马竞争的车型,我认为是不现实的。

  第三,中国的自主品牌,国有也好、民营也好,关键是要采取恰当的战略,也就是说,要采用从过去以产品为导向,真正转到以市场为导向,这是我们跟国际上汽车企业最大的差异。一个产品能给不能消费者接受,不是一个这个企业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关键是能不能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华普公司针对初步成功有梦想的人士,根据他们这批消费者希望这个车大气一点、有价值一点,同时价位又合适一点,希望针对这些需求,我们进行专门的研发专门的生产,首先的战略以顾客导向,作为我们所有战略的第一步。我们采用叫目标聚焦、差异优势,形成我们的核心

竞争力。这样的话,才能某一个细分市场上,我们本土后来发展汽车市场一席之地。

  第三,根据中国消费者特点和世界上其它消费者的特点应该注意一个品牌文化特色。我们现在都在讲国际化,一个企业具有国际化之前,首先要有它的民族性,只有民族的才有国际的。你不能笼统讲国际化,最后丧失品牌原有或者特有的特色,所以上海华普汽车建立在中国最时尚、工业最发达、科技最先进、人才最密集上海为背景或者为基地,我们以海派的文化作为我们的特点,海派的文化主要以产品是精制的,科技是先进的,同时技术来源是以海纳百川作为发展的背景,所以我们也是这种状况下,才能形成代表中国的代表上海文化,以上海作为品牌诉求点有特色的产品,这样子才能寻求某一部分消费者的喜爱,这样子才能应对目前价格逐步往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给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东西。

  在技术、资本、人才上,我们采用全面合作的办法。现在完全靠自主研发,完全靠自己努力的话,显然时间是不够的,我们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跟国际上著名的有实力供应商和研发机构、工程检测机构和强大和合资供应商的寻求全面联合,最紧密针对需求的话,真正满足客户需求是满足他消费心理的产品,而中国人是最了解中国人的,所以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企业真正研究中国消费者需求,有针对性研发出有特色的产品,中国的自主品牌,包括国有的、民营的企业,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