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 国际标准与贸易壁垒的思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 10:3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贵报上期文章《中国出口面临标准危机 每年损失高达上百亿美元》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的确,一些发达国家的产品“标准”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相当大的难题。但是,笔者以为,在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应防止另一种倾向,即把“国际标准”等同于“贸易壁垒”。 在WTO致力推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正逐步降低,各国
此外,正如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施用海所说,“标准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然是一种趋势,我们的企业有就必要去积极适应、跟进并进而争取主导地位。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为企业提供这方面的最新信息,另一方面,也要从发达国家身上学习。从本身利益考虑,也应为进口商品“量身定做”一系列的科学标准。 (陈治明/福建) 银保大混业的背后 银行绕开分业的规定,通过变通的渠道设立保险公司,其混业本色已隐约可见。这将是一种潮流。交通银行已经利用自己在香港的交通保险,曲折迂回到内地,而现在,中国第一大行工商银行,也想拷贝交行模式,利用工银亚洲,取道CEPA,实现银保大混业。更不要说以保险起家的平安集团,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收购平安银行提早现实了银保共容。据说,中信集团也将亦步亦趋,开拓保险领域,与平安“近似化”生存。 这种银保大混业,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业将逐渐淡化英美式的管制色彩,而取德法的金融全能模式。英美的分业式做法是1930年代的金融化程度低下的产物,而德国全能模式则是70年代新的全球一体化的“标本”,这种金融上的混合,虽然会在短期增加金融监管上的难度,长期来看,则与经济发展的形态更适应。 (费戈/广东) 保险投资的“正”与“负” 保险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了,现在投资规模年增长已高达4000亿。(见《21世纪经济报道》9月8日20版文章《保险投资年增4000亿,财政部欲改会计准则》)同现在已经进入投资领域的其他金融主体不同,保险公司通过出售保单承诺,能够获得大量的现金流入,这种现金“增生”的性质同银行有点相似。 但是,保险投资存在非常大的问题。从上半年保险三大巨头的中报可以反映出。去年保险投资比较依赖协议存款和基金,而今年则强烈依赖债券。实际上,今年的债券走势不错,所以保险投资收益也有非常好的起色,把去年的投资浮亏都冲掉了。但是,目前的国债已经很难达到到期国债收益率的高度了。也就意味着上半年“狠赌”一把债券的投资策略面临着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将对下半年的投资带来非常大的风险。 (杨鹏/安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