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5中国企业高峰会 > 正文
 

中国汽车业:继续下滑还是有所反弹会议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19:19 新浪财经

  2005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于2005年9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世界经济论坛共同举办。会议的主题是:“中国下一阶段现代化:制定科学与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以下是会议实录:

  主持人:Richard Spitzer (美国Accenture公司汽车部全球执行董事)

  发言人:

  王忠明(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

  王向银(北京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刚(上海华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贾新光(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

  TIMOTHY JACKSON,(Tenneco Automotive技术部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经理,美国)

  SCHREMPF(华晨

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主持人:Richard Spitzer (美国Accenture公司汽车部全球执行董事)

  欢迎各位参加关于“汽车工业:继续下滑还是有所反弹”主题,中国的汽车吸引了很多的汽车工业,不管是销售还是市场,作为零部件系统服务方面的发展,这个行业面临很多的挑战。汽车越来越成熟,竞争日益激烈,车价下降。

  讲三个内容,我向各位专家提出一些问题,汽车工业如何解决国内汽车销售下滑、降价和生产成本提高的问题,请各位专家谈一谈。然后我们再看一下,国有汽车集团今后发展的战略?与此相关提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由于市场的细分,品牌建立和出口,是否对中国汽车工业增长是一个关键?第二部分请各位提问。这些讨论的问题有关或者没有关系也是可以的,看看中国汽车工业到底今后走什么样的路子?

  王忠明:

  谢谢主持人安排我第一个介绍有关情况,可能主要考虑到我待会儿要提前退场。

  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当中目前面临的价格下降、盈利下降这样的状况,我觉得这是必然的。如果不下降就没那么多的消费者购买,我们现在大量供应的汽车。只要供给能力上升、利润逐渐下滑是必然的,对于消费者和市场供给者之间仅仅在于要找出一个平衡点,汽车厂家应该有利可图,同时消费者也能买到自己满意的对应的汽车。供给能力上升之后,利润逐渐下降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并不等于对于汽车厂家来讲无所作为。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其它方式谋取更大的压低成本和相对提高盈利空间的希望。对于中国的国有汽车企业来讲,还有一个手段可以提高自己的盈利率,那就是有效的并购重组,当然也不仅仅是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和股份制企业混合经济型的汽车企业之间并购重组,从来都是发展企业经济的必要手段和重要手段。所以,汽车产业当中能够发生的并购重组,我们也一定能够看得到,也一定是提高汽车厂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相对环境下,也是提高自己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国有大型汽车集团如果能够有效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国有资产在这个领域当中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对于中国正在走向大型规模汽车企业来讲,未来重要的任务也应该作为一种战略规划,不遗余力培育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乃至竞争优势,充分发挥我们现在相对还占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成本价格低廉以及有相当程度发育的汽车技术不遗余力、不失时机培育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这应当是中国汽车产业激发强劲增长势头的关键所在。

  主持人:

  在竞争市场中我们如何充分利用环境,从成本角度来说,同时还有企业的整合,我们在其他国家已经经历过了,这样做并不是不现实的。首先请徐先生谈一谈关于汽车行业如何解决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竞争力的问题?

  徐刚: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来宾。中国车市目前表面来看好像是下滑的,我们判断是整个趋势是基本上持续以15%的速度上升。中国消费者购买家庭轿车愿望是没有降低的,或者说还会持续上升,因为中国的基数比较大。眼前由于油价上升和

钢材价格的上升,把原来就比较虚高的利润和价格拉回到相对比较合理的位置上。这种状况下,针对市场的细分需求、针对用户的需求推出针对性的产品,还是非常有前途的。

  SCHREMPF: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我们是一个合资公司,50%中国的合作企业,我们的合作目标对高端的市场,这是我们的对象,这是特别的市场和群体,根据我们咨询公司的调查,29%都是高端的车,这个数字也与中国高端客户在过去两年发展是相吻合的,从2000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可以看到的情况,是比较吻合,2002年高端豪华汽车到2005年可能会达到九万五千台。由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今后有钱人会买豪华的轿车,这是一种情况。另外,在这个行业中,越来越多的客户,不仅仅是普通的客车,是专用的汽车、特别的汽车,从高端品牌中可以获得。BMW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客户选择最好的产品,从我们角度来说,到八月底,销售一万台宝马汽车,就是说,我们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2004年的预计,我们相信我们今年销售结果会更好,因此我认为,我们非常有信心,这个市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而且是以量为基础的市场。

  而且我们也面临主席所谈到的问题,我们面临的挑战,我想谈三点,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首先,我们开发我们的代理商,到本月底我们有43个代理商,到今年年底我们将会有60个代理商。也就是说,我们在中国至少有一个省有一个代理商,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服务体系和网络。汽车这个行业一半在于售后服务,因此服务得好,他们会非常忠诚,你不必占领他们,有时候要争取一个新的客户的成本是很高的,但重要的是,你还希望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但是在中国市场中比较特殊,因为中国客户只有20%愿意开他们以前开过的车,因此我们希望把这种潜力进一步提高,如果我们在这方面有更多努力的话,这个公司会很成功的,会做得很好。

  中国的这些客户,他们购买和选择汽车是根据声誉、品牌,当然他们有时候这种服务他们考虑得并不是很多,中国市场并不是像美国和欧洲有悠久汽车市场,我们要确立我们的品牌,大家都知道,而且使客户能够满意。同时我们需要了解客户的意见,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要看一下他们拥有什么,他们需要很好的产品,很高质量的产品,而且中国客户期待值要高于其它国家的市场,像加拿大、美国、巴西、德国、英国市场。因此我在其它市场我有很丰富的经验,这是我想谈的一点,中国客户期待值很高,我们要针对这些客户,宝马的质量应该是享誉全球的,无论在慕尼黑、南非、美国、中国,我们质量都是一流的,都是一致,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实力。

  有了这种服务和品牌、满足客户的需求、很好的代理商,我们就有很好成功潜力和可能性。

  主持人:

  我非常感谢您的答复,宝马车确实很出色。请福田公司的老板,对盈利和面临压力有什么看法?

  王向银:

  首先非常感谢主持人先生提问,也非常感谢各位在座的专家,女士们、先生们,能够坐在这儿耐心地倾听。我想对主持人的问题,谈三点看法。

  首先,中国汽车经过“九五”、“十五”高速发展,特别是2002年、2003年、2004年这几年连续一百万辆速度高速发展以后,重新回到平稳增长期,比如说今年增幅回落,我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中国汽车实际上所走的路跟世界汽车走的路应该是一致的,中国经济一直是追赶型的经济,中国汽车的发展也会跟世界汽车发展规律一样,由高速增长到最后平稳增长。但是仍然不能掩盖中国汽车在未来几年之内,仍然是增长的方式,这是增幅回落。这是第一方面的想法。

  第二,在中国汽车经过高速发展、增幅回落之后,就面临着一个问题,许多汽车企业在前几年高速增长当中发展起来,它有一定的利润、也有一定的规模,未来它会面临收益降低、规模缩小的情况,这也是世界汽车面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它肯定要经历整合的路子。也就是说,它要么就通过一些手段来提高它的综合经济能力,要么被淘汰,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如何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呢?你是技术升级,中国汽车前几年引进消化为主,在引进消化的过程当中,有些企业有自己的自有技术,有些企业发展慢,未来的第一步那就是所有的汽车企业面临着技术升级,不管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都面临着这个问题。要想增加收益,第一个就是要增加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第二提高效率,效率这也是跟规模相关联的问题,如何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不盲目做大的产能扩张,而以市场竞争能力扩张你的规模和效率,这是汽车企业面临的第二个大问题。也就是说,通过技术升级,通过效率提高,是能够解决中国汽车工业在平稳增长阶段企业的效率和企业效益不降低。

  第三,福田是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当中值得在座同仁、专家,包括世界汽车关注的一员,它的成立和诞生的时间就几年,1996年成立,到现在也就是九年的时间,九年的时间福田公司的发展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6年到1999年,主要是在九五发展时期,那个时候福田公司靠单一轻卡产品突破市场,创造了中国汽车单一产品销量过十万辆的记录,成为中国轻卡第一品牌。第二阶段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的十五期间,福田汽车从单一品牌逐渐发展扩展到拥有现在的轻卡全系列、重卡欧曼系列,乘用车系列有SUV,拥有一个八个子品牌业务的企业,去年汽车产销量达到34万辆,在中国汽车总产销量当中排名第五,它的发展就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中国汽车工业仍然可以靠自己的积累和发展,特别是技术升级达到规模扩张和效益提高。

  第二,福田企业的发展虽然只有九年,但是它的发展速度,九年当中,产销量从当初两万台增加到三十多万台,占中国整体汽车市场的17%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卡车市场,基本上是在商用车的领域,34万辆是中国汽车销量最大的企业,它依靠除了技术进步以外,就是效率,两万多人,九年当中通过效率提高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然后通过规模盈利。虽然目前以商务车为主的企业,未来福田也会逐渐进入乘用车领域。也是要依靠自有技术,依靠我们的效率,我们相信,有政府大力支持,包括宏观调控,有国家一系列的政策和世界汽车市场做后盾,特别是依靠国际配置资源,人力资源的配置、零部件资源配置都可以国际化,只要企业有效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我认为中国汽车企业一定能够在这种调整当中充实发展自己,特别是像福田这样的企业,完全能够通过自我调整达到效益提高,甚至走国际化的路子。谢谢各位,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

  谢谢,您讲得非常好,非常重要,我们也已经看到,您已经提到符合工作成本效益的工作、竞争性问题、市场份额等等,SCHREMPF讲到宝马在这方面非常好的工作,他们有不同的市场细分,有优先市场,如何开发这方面的业务,他们有自己的经验等等。我们现在想从供应者角度,谈一谈中国汽车市场面临的现状。

  JACKSON:

  女士们,先生们,感谢你们花宝贵的时间同我们进行重要的讨论。从美国的TENNECO AUTOMOTIVE公司来讲,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汽车产业有巨大的增长力,也有很高的营业率,我要讲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能够证明我的结论。

  新产品新的车型能够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在中国汽车产业上它拥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中国现在将要在今后的12个月当中推出20个不同新的车型,我想这些新的平台能够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的话,会使得我们在中国的年收入,在今后的一年中增长30%。

  第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还有质量和创新。这三者的重要性对于中国今天的汽车产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消费者能够做出一个选择,他们将会选那些最有价值,最有技术含量,而且最能够创新的车型,这三个因素对我们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相对西方成熟国家汽车市场来讲,它的重要性更加重要,比如说汽车的质量以及汽车排放,从欧二变为欧三,最终变为欧四的标准,还有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可以提供排放技术控制方面的一些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缺乏这个技术的公司实现增长,我们在这方面也发现,我们一些中国比较好的客户是非常重视车辆的性能,他们对于车辆的刹车系统的改进非常重视,不仅是传统的客户,我们通过在中国建立合资的企业,我们现在还看到,中国一些国内的汽车厂商也在努力地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使得他们能够赶上全球的汽车生产商。甚至中国本地的车辆制造者也在把目光投向国际的市场。

  第三,我认为有必要采取一些大力的措施,控制我们在中国进行车辆生产的成本,使得这些车辆能够出口到西方的国家,控制成本的措施就包括控制生产的成本,保持车辆设计和工程方面的价值,使得我们车辆设计成本最低,同时也不会牺牲车辆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同时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努力,完全掌握我们整个车辆价值链,通过我们第二家和第三家公司提供很好的车辆服务,在这方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技术的含量。我们也发现,随着我们在价值链当中不断地管理管理方,使得它的重要性能够等同于甚至超过于西方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们就会不断地提高我们这些车辆部件本土化的水平,这也会造成很大幅度的增长。

  这个产业的工作条件是比较艰难、困难,我们这个公司受着很多方面的制约,同时我们也要在这方面不断地努力追求精益求精,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保证我们的利润率。

  主持人:

  我知道在车辆生产的环境当中,您认为价格消极的因素会不会对营业率带来影响?因为现在有这些先进的技术,也比较着重于供应商的角度,但是这样是不是会给车辆带来更好的价格呢?

  JACKSON:

  我的想法是相反的,如果你为你的车辆进行推广宣传的话,如果你只注重车辆的成本,营业率问题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如果你能创造一个比较有利的品牌,让消费者都喜欢你产品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说北美的汽车市场就是这样,在现在北美汽车市场有一些车辆可以以零售价的价格出售,但是有些车辆必须打折八千美元以上,我想其中最好的一项区别就是,我们的设计要使得消费者能够感到吸引他们的,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生产非常好的产品。

  主持人:

  您做的这一点说明澄清是非常重要的。

  贾新光:

  我坐在这个地方很有意思,我的右边是中国的自主品牌,我的左边是国际上的著名品牌,这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现在的形势,当然他们在台上还没有打起来。

  关于现在汽车市场的形势,可以打一个比方,比方当早上起来天气不好的时候,这个人可能一天的情绪都不太好,恰恰这个时候他需要打起精神来。实际上过去两年,汽车市场太好了,所以大家都没有精神准备,一旦出现天阴了,它情绪就不好了。所以,首先是思想上的问题,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打起精神来,市场好的时候,偏偏要冷静坐下来,所以这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我们在研究中国加入WTO影响的时候,我们作为研究的人员提出来,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会出现利润下降甚至工厂关门。但是,2002年的时候,出现非常好的市场情况,所以很多人嘲笑我们说,你们的研究一分钱不值。但是看来,我们所预言那些困难是推迟了,并不是没有出现,而且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最困难的时候,因为企业还都在拼命地叫唤,等它叫不出声的时候,才真正困难了,有一批可能永远叫不出声儿来了,但是现在还没有出现。所以,对今后的竞争还要有更大的思想准备。我们现在还是120家汽车厂,没有一家关门,所以现在形势并不是最坏的时候。

  另外,价格大幅度下滑有一点像雪崩,这实际上是对过去高关税保护造成高价格的一种惩罚,市场给予中国政府高关税保护政策的惩罚,这个惩罚非常痛苦,我们的消费者跟着承受了这种痛苦,企业承受了这种痛苦。从国外投资来的那些朋友们也非常痛苦,所以这种价格的下降趋势还会存在,因为竞争还是在持续。

  另外,这种价格的下降也造成了消费者反而在购买的时候质疑,中国叫持币待购。为什么呢?这两年消费者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他买了车回去以后,很快就听到降价的消息,这是非常痛苦的,他的钱等于有一部分就消失了,这个车已经不值原来的钱了。所以,企业应该认为现在这个形势还是不错的一个形势,我们还在增长,今年汽车市场能够增长10%,但是我们现在的企业,因为过去日子过得太好了,他们在现在没有过苦日子的思想准备,所以中国的企业应该在加强管理上下功夫,降低成本。

  主持人:

  您讲得非常好,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国有汽车公司未来战略到底是什么?这与我们刚才讲的自然而然所出现的整合相关。这是前面一位发言人讲到了,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这儿再讨论一下,这些国有汽车公司未来的战略是什么,我们也是他们的一些合作伙伴。我们现在可以讲一讲他们今后未来的命运?

  王向银:

  非常感谢在这个问题第一轮就点到我了,刚才大家已经跟大家做过交流,福田汽车是在中国汽车企业当中比较年轻的企业,尽管它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仍然比较年轻。所以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就是中国汽车跟世界汽车肯定是有差距的,在技术、品牌、质量上从目前来讲都有比较大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中国汽车业的一员,我们不承认这种现实,那是无知。这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个意思。

  第二,中国这几年发展可以证明,中国汽车跟世界汽车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这一点也是不争的事实,相信各位有识之士都能够看得出来。不管是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也好,从技术水平、质量水平都在提高,而且提高的速度很快。这个差距的缩小就表明,终究会有一天中国汽车在品牌、质量等各方面会逐渐缩小差距,并且赶上世界汽车发展的速度,这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三,在差距缩小方面,我认为商用车缩小的速度更快。大家从今年上半年进口的总量可以看出来,今年商用车进口,1—6月份下降59.5%,也就是说商用车不管从大客还是从卡车,在这里面中国汽车有它自身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几个方面:

  1、技术。中国卡车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它的技术水平是提高很多,特别是通过引进国外、国际上的汽车人才,使整车匹配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都提高很多。

  2、资源国际化。目前中国汽车的许多零部件技术水平都来源于国外一些技术,也就是说资源配置上,在零部件配置上吸收很多国外先进的技术资源,所以它的水平也在提高。

  3、综合质量水平。由于有这几条,还加上中国自己自身特殊的优势就是成本水平,国外一个重卡十多万美金,中国的重卡在同等情况下,它的价格只有它的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这与中国成本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试想或者商用车技术水平不是低很多,质量水平有它自身的优势,它有非常高的性价比和成本水平,肯定会取代一些进口市场,所以这就是今年上半年为什么商用车进口会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还有别的原因。所以说,商用车企业跟世界比例缩小的速度会加快,这是第三个方面。

  作为福田,是中国商用车企业当中销量最大的企业,特别是我们都是自主品牌,去年34.1万辆,全部是自主知识品牌,在未来战略是:

  第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我们的自主品牌,在技术、质量、成本优势的发挥上,我们会发挥前几年福田公司既有的优势继续往前推进,为民族品牌、民族汽车工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二,我们不排除合资合作,福田不管是在整车还是在零部件上面都跟国际上的大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大家都知道,福田在03年跟奔驰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协议,生产中重型卡车,这是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未来在零部件上也会合资合作,既走民族品牌之路,也不排除接受和吸纳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这是我们发展战略。

  同时,福田在做大做强商用车的基础上,在十一五期间会有计划、有步骤进入乘用车领域,也就是说未来在十一五期间,我们保持商用车的领先地位,同时要确立在乘用车福田汽车应有的地位。

  第四,国际化。如果我们汽车只在中国生产车、销车,这个车最终做不大,汽车企业只有国际企业,没有地区汽车企业,而不是现在的六加三、六加四,所有世界不属于哪个国家,而属于世界,中国的汽车企业要想做大,最终要走这条路。传统上说,只要你生产的汽车有30%作为出口就认为已经实现了国际化,未来福田会在国际化上确定自己的战略,特别是商用车的战略,是我们十一五重点要确立的路线,未来第四个战略就是国际化,十一五期间我们重要的目标,把福田建设成国际化的商用车汽车企业,并且确立乘用车应有的地位,这就是福田未来发展战略主要的部分。我们也相信这个目标很高,这个路很长,只要我们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差距和优势,由政府和各位同仁,包括在座各位新闻界专家的支持,我相信我们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谢谢各位,谢谢主席。

  主持人:

  就宝马公司谈一谈在中国的情况?今后的计划以及如何面对合资公司和中国汽车业的整合和汽车行业的看法?

  SCHREMPF:

  这确实是一个趋势,也是压力,我们希望在汽车行业进行合作和协作这是一种趋势,而且对于合资公司来说更是如此。即使是像这样的高端品牌,我们公司规模需要确定一定的规模,第二我们需要一定的产量,我们才能达到成本效益,第二点我们在汽车行业中我们受到严格监管,我们是一个外国品牌,我们必须有45%本地的产品,才能在进出口税方面受到一些优惠,需要本地经销商和本地生产商进行合作。我们的伙伴有两个,一是金杯和中华,因此我们双方之间的合作很多在2004年时候合作很多,我们共同使用我们的喷漆车间,还有供应商都是一样的,即使一些零部件方面,我们也是华晨公司供应商也有一定优势,加强本地的合作优势,同时在技术方面如果我们使用同样的喷漆车间的话,我们需要有同样的技术,因此这些也会进一步提高我们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使我们本地的伙伴与他们慢慢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也可以进行出口,我们需要合作、需要协作,共同发展,从而有利于我们公司的发展,同时对于我们进入新的外国市场的时候也是有利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我们品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未来。但是我们必须考虑我们的规模,因为太小的汽车公司很难生存,因为今后人们期待会变化、技术会发展,因此,人们也可以针对一些特殊的群体,但是大批量的生产,大的公司来说,他们至少需要考虑那个公司具有最小的水平,因为我们也有我们最低的生产规模,因此最低的规模至少需要使我们能够在今后发展中获得规模型经济的好处。

  主持人:

  JACKSON您对于供应商方面有什么看法?

  JACKSON:

  我想未来国有企业的发展,用一个答案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我们要看到到底西方汽车工业的未来如何?我想也是一样的。这些公司要成功,这些公司首先必须要提高他们的市场份额,不断地增长,对于中国来说,汽车市场将继续增长,而且他们可以扩大自己的份额,我想会得一个非常好的结果。有一些我们的同事已经提到了,目前这个阶段他们目前正在学习如何在全球经营,走向世界,因此他们可以成为第一个出口,从中国向其他市场进行出口,我们也会取得成功,像我的宝马同事指出的,这些公司他们要学习如何维持非常好的资本投资、如何实现大的生产量,以及如何能够与我们的伙伴共享资源,我想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因素。

  当然如果没有这样一些成功标准,这些公司他们除了在本地以外就无法发展,或者在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中失掉市场份额,而且最后会出现很大的困难。当然,无论在供应方面和整车方面,我们都没有什么区别,质量都是很重要的。我们TENNECO AUTOMOTIVE公司有五个合资企业在生产汽车,在中国主要是针对中国的需求,我们现在第一次在开始关注我们如何能够把我们的这些部件向其它国外25个国家进行出口,我们现在也开始看到了我们取得一些小的成绩,本地生产的部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有一定的竞争力,而且我们可以开始出口了。

  主持人:

  中国汽车行业未来是否要合资还是走向国际市场?

  徐刚:

  我们上海华普汽车是完全民营的汽车公司,所以对国营汽车企业发展来说,我们站在民营汽车企业的角度提一些建议或者说谈一些我们的看法。

  不管是民营的还是国有的,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发展,但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状况下,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中国的本土的汽车企业面对着来自全世界最著名的,像宝马等品牌同台竞争,所以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也完全有信心,在这么大的压力下面,因为考虑到中国的汽车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好的,或者说总量还是挺大的,所以对国有汽车企业也好,包括华普汽车民营汽车企业也好,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考虑中国的自主品牌,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有一个定位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的定位、产品的定位、价格的定位。上海华普汽车定位在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中间具有海外文化特色的自有品牌的汽车公司。因为我们觉得,在眼前中国的车市下面,要成长年销量在几百万辆,与国际上汽车大巨头完全并列的汽车公司,眼前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几个细分市场上可以还是有所作为的,我们要寻求我们汽车公司自身的特色。

  第二,产品定位。某一个产品要针对某一个细分市场,最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中国汽车消费者在汽车消费观念越来越成熟,需求也越来越明确,所以我们华普汽车公司三类的品牌就分别针对经典的、运动的、时尚的目标消费群来定位。

  另外更重要是价格定位的,我们把我们的产品或者是中国汽车公司的产品放在中国普通消费者夫妻两个一年的工资购买一台车,按照这样子的定位考虑。现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平均工资两千到两千五百元人民币,夫妻两个一年的收入是五万到七万元,我们华普公司产品定位在五万五千元到八万元之间,这样针对目标消费者考虑,首先是一个定位。现在哪怕最认真的努力,造出跟宝马竞争的车型,我认为是不现实的。

  第三,中国的自主品牌,国有也好、民营也好,关键是要采取恰当的战略,也就是说,要采用从过去以产品为导向,真正转到以市场为导向,这是我们跟国际上汽车企业最大的差异。一个产品能给不能消费者接受,不是一个这个企业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关键是能不能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华普公司针对初步成功有梦想的人士,根据他们这批消费者希望这个车大气一点、有价值一点,同时价位又合适一点,希望针对这些需求,我们进行专门的研发专门的生产,首先的战略以顾客导向,作为我们所有战略的第一步。我们采用叫目标聚焦、差异优势,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话,才能某一个细分市场上,我们本土后来发展汽车市场一席之地。

  第三,根据中国消费者特点和世界上其它消费者的特点应该注意一个品牌文化特色。我们现在都在讲国际化,一个企业具有国际化之前,首先要有它的民族性,只有民族的才有国际的。你不能笼统讲国际化,最后丧失品牌原有或者特有的特色,所以上海华普汽车建立在中国最时尚、工业最发达、科技最先进、人才最密集上海为背景或者为基地,我们以海派的文化作为我们的特点,海派的文化主要以产品是精制的,科技是先进的,同时技术来源是以海纳百川作为发展的背景,所以我们也是这种状况下,才能形成代表中国的代表上海文化,以上海作为品牌诉求点有特色的产品,这样子才能寻求某一部分消费者的喜爱,这样子才能应对目前价格逐步往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给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东西。

  在技术、资本、人才上,我们采用全面合作的办法。现在完全靠自主研发,完全靠自己努力的话,显然时间是不够的,我们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跟国际上著名的有实力供应商和研发机构、工程检测机构和强大和合资供应商的寻求全面联合,最紧密针对需求的话,真正满足客户需求是满足他消费心理的产品,而中国人是最了解中国人的,所以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企业真正研究中国消费者需求,有针对性研发出有特色的产品,中国的自主品牌,包括国有的、民营的企业,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主持人:

  贾先生,作为一个合资企业的合作伙伴,而且现在也成为汽车生产或者供应商方面全球供应者,您认为,在合资企业非中国一方的合作伙伴,他们在合作道路上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贾新光:

  中国的合资企业都面临着制度冲突、文化冲突。制度冲突实际上就是两种机制,来自国外的市场机制和国有企业原有的计划经济机制。另外一个就是文化冲突,国内有一种民族化的情绪,认为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是占领市场,是把我们的钱赚走,而且企图控制这个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双方也有不同的看法,中方总是认为外方不肯拿技术过来,外方认为我的技术、知识产权现在还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所以,这样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在中国好像认为这么合资下去,中国的汽车工业就没有自己的了,外方也认为,再进一步的发展也非常困难,于是提出能不能独资、能不能控股这样的要求。

  在中国方面也有一些误解,比如说和外方商谈一件事情,外方不同意,它认为外方想控制这个企业,自己没有话语权了,有人打一个比方,两口子商量买一种东西,女方不同意,男方也就不买了。但是我说这个比方是不合适的,为什么呢?在中国的家庭里,女方说得算的,是绝对控股的,在合资企业里面,双方都有平等发言的权利,你的意见别人不同意,并不等于谁要绝对控制这个企业,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上应该沟通,从文化上交流。我觉得有些企业做得比较好,我知道有的合资企业他们差不多要吵架,最后吵到现在,可能都快过不下去了,已经有过过不下去的了。应该说有的企业之间合作得很好,有一个企业中方的高层和外方的高层每个月至少约着打一次高尔夫,外方的高层教会中方的高层,这是一个很好的象征。另外有的合资企业提出来,外方母体和中方母体之外创造合资企业的文化,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外方企业到中国来,中国有一句话叫:入乡随乡、入俗随俗,强龙不压地头蛇,所以你总要和当地的人合作,总要了解和适应情况,文化上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我想您对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好,我在这儿也看到您的个性在这方面建立起来了,建立一个合资企业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而且也应该让它是一种对双方来讲是共赢的结果,让他们的关系能够对双方有好处。下面是提问时间,你们可以自由地提问题

  (提问部分)

  提问:

  在座的几位,是不是认为中国有可能将会开始建立自己的汽车平台呢?特别是考虑到中国汽油价格非常高,

  是不是中国建立自主的汽车平台?

  SCHREMPF:

  这个问题主要是涉及到中小型的公司,如果他们共同生产汽车的话,很显然他们要注重经济规模这个领域,我们在这方面看到不仅仅建立了合资的平台,还有一些共同生产等等,这一点不仅仅与中国有关的,在其它地区也是如此。

  王向银:

  中国汽车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应该讲,不管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已经有了自己的技术平台,不管是自有的还是创新,我认为它是世界汽车综合技术转化的结晶。在乘用车领域,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消化外来技术,中国已经有一批企业在成长,而且上半年的销量不错,而且突破了十万辆的界限。

  第二,在商用车这个领域,原来中国有传统一汽、二汽,现在我们认为在商用车领域,特别是在卡车,福田汽车有自己本身商用车平台,而且这些商用车平台,随着将来国际资源的配置,会更加地优化和发展。所以,我认为,目前这个平台已经有一个雏形,在国际资源配置以后,未来不管乘用车和商务车会更完善发展自己的平台。

  提问:

  我是奥美公关的。我的问题就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公司如果输到世界其他地方会有什么形成出现?您认为中国车辆进入到国外车辆最大有利因素和最大障碍是什么?中国的品牌和国外的品牌有什么区别?人们对于你们的品牌在国外的认知同中国人对中国品牌在国内认知,两个认知上有什么区别?

  JACKSON:

  我要想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这个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刚才谈到韩国的汽车生产商,坦率地说他们是在北美和欧洲很快建立他们的品牌,他们提供的车辆价格比较低廉,而且使用燃油也比较经济,款型也比较好,所以我想对于很多中国品牌来讲他们也面临很多的机会,特别是世界上油价在不断地飙升,油价好像在欧美比中国的油价还要高,这样的话,消费者就应该能够发现,如果燃油效率很高,而且价格合理又满足他们所谓排放安全标准的话,他们就会在这些国家销售得很好,并且占领自己相应的位置。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也发现有一些本地的汽车生产平台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想这些车辆现在在欧洲和北美都能够买得到,他们也能够在这方面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主持人:

  这一点讲得非常好,它正好涉及到了这些产品出口到大的市场,像欧美之后,情况到底怎么样的情况,而且也回答了竞争力是不是能够保持下去的问题。

  SCHREMPF:

  我曾经主持过BMW和克莱斯勒的合资公司,但是我看到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和宝马都生产了自己的产品,中国也有自己奇瑞的品牌,我想这也是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之一。

  提问:

  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巴西也发展起了自己的汽车市场,巴西车辆的产量超过道路修建的数量,这个青年和中国的情况也比较类似,之后巴西决定采用使用酒精作为燃料的技术,用酒精代替燃油,而且纯粹是使用酒精作为燃料,中国有没有这种可能呢?从巴西的经验来看,传统的汽车产业,从巴西情况上的情况来讲,再继续依赖石油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太有利,从二氧化碳的开放等等角度来看,中国汽车生产或者中国的汽车产业是不是有可能从巴西的经验当中学到点什么?而且也采用所谓替代技术,我想对于国际上的车辆生产厂商可能也是他们能回答的问题。

  徐刚:

  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目前销量每年以20%往上增长的时候,实际上社会上很多人在议论,也就是说油价上升、尾气的污染和交通的拥堵,中国的汽车工业要不要往前走?巴西的做法是值得学习、参考的。据我们目前的了解,党和国家政府已经提出来发展小排量车和低排放的车,把汽车产品真正作为交通工具考虑,中国的老百姓原来的需求心理里面把轿车还当做一个面子的工具,把它真正回到交通工具上,这是一个方面。

  作为汽车的制造商来说,包括我们的民营企业,实际上根据国家的要求,作为一个企业对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角度,用新原料、清洁燃料国家也很支持,我们公司和上海同济大学在全面合作,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会研发出来油和电混合的汽车,替代现有油和发动机。一方面汽车工业在发展,老百姓的需求在增长,不能限制住,另一方面对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环境污染做一个保护,怎样采用新的技术降低油耗是一个方向,我们都在努力,国家也在努力。

  主持人:

  请贾先生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贾新光:

  中国已经有好几个省在实验参合酒精的汽油,不是纯的,15%的酒精,我们现在还进行其它燃料的实验,包括用煤制取甲醇,也包括你炒菜的油也可以当柴油使,也包括天然气。我们现在也在研究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等等,有人还在想,能不能用压缩空气驱动汽车,那当然更好了,对空气没有排放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

  我不知道汽车生产企业和油品提供企业有没有一些沟通,比如说和我们的中石化和中石油,有没有沟通机制?

  贾新光:

  应该没有。

  我们现在油的定价机制不是由市场决定的,我去过广东,广东确实出现加不上油的现象,中国并不缺油,为什么加不上油,价格调整出现一些问题,调整的价值不改变的话,这种情况会经常出现。另外,我们中国没有办法控制油价,比如说美国新奥尔莱遭受水灾以后,石油价格很快上涨,布什政府拿出相当大批的储备石油,马上把价格压下去了,但是中国的石油储备在哪儿呢?可能在沙特阿拉伯吧。

  提问:

  我想问王向银先生一个问题,我想更多了解一下您在海外扩展业务的计划?扩展业务的计划是在乘用车还是其它的领域?如何推展你的扩展计划?

  王向银:

  刚才在讲福田发展战略的时候,我们谈到未来十一五福田将把国际化作为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化首先是在商用车,也就是说主要在卡车这个领域。中国的卡车一年有接近三百万辆,福田在中国卡车这个领域占有17%以上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轻型卡车领域,福田汽车的占有率在33%左右,未来中国卡车市场的容量会是一定的,除了内部通过竞争实现增长以外,未来发展出路之一就是出口。

  福田在2004年卡车出口已经突破一万辆,也就是说再出口上它有一定的基础,但是那个出口主要是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我们中国汽车的出口和乘车领域目前的出口一样,哪个地方适合你这个车就出口到哪个地方,这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国际化的企业应该达到的境界。未来车的出口,我需要或者我希望出口到哪些国家,我就开发适合哪些国家的产品。在卡车这个领域,福田认为自己目前具有这个能力,我们未来的发展是,在轻卡,我们要出口到日韩这些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它目前的水平,首先是从排放已经达到或接近欧四,我们目前中国政府执行的是欧二,这就是差距。所以,要想出口,我们必须开发满足欧洲、北美,包括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目前的排放水平。在这方面,我们两年前就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在动力系统等等,开发打造这种类型的车,所以我们把那种出口叫主动出口。也就是说福田首先是要制定国际化的战略,然后在出口这方面首先实行的是卡车的出口,而且是主动出口到发达国家,这是我们未来的战略。当然在这里面除了排放条件以外,还有油耗、噪声等等其它的技术标准,还有安全,像欧洲、美国、日韩这方面的标准主动了解各个国家对卡车所出台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我们才能适合它的水平开发我们的产品,这就是我们下一步或者我们正在做的工作。

  主持人:

  现在要感谢在座的嘉宾,感谢他们非常好回答了问题。你们的想法也是非常丰富的,人们也非常理解市场的情况。你们也非常了解中国的独特的情况,我也知道,我们一开始从王忠明那儿听到了,他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想法以及他认为价格的下跌将会如何影响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之后我们还谈到了在产业的合并等等以及规模经济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听到像中国这样国家面临非常独特的环境,比如油价的上升以及交通产业迅速的发展,以及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等等,这些非常独特涉及到环境等等的因素。谢谢各位,非常感谢各位的时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