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人庆 情牵民生动个税(图)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08:35 人民网-市场报 |
|
9月27日,就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问题将举行立法听证会,这是全国人大历史上举行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个税也成了9月份最受广泛关注的话题。2004年个人所得税收入达1700亿元,它已经和企业所得税一起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两个税种。
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800元提高到1500元,这个议案是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提交的。有人说,把钱收到国库里是财政部的天职,提高个税起征点,据测算国家财政收入一年要减少200多亿元,金部长会心甘情愿吗?
从1%到52%
8月底,金人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个人所得税
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将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目前的800元/每月提高到1500元/每月,以解决城镇居民生活费用税前扣除不足的问题。
金感慨道:“个人所得税是最难收的税。最大的一个原因是要把你到底有多少收入弄清楚。我们个税的征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包括税法也不完善。”在作草案说明时,金人庆指出,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起征标准是1993年制定的,但是“在当时的就业者中,月工薪收入在800元以上的为1%左右,到2002年,这个比例已升至52%左右。”在收入提高的同时,职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也呈上升趋势: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1993年提高60%,消费支出明显增长,超过了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每月800元的减除费用标准,导致“职工消费支出不能在税前完全扣除,税负明显加重。”
“公共财政的作用就是帮助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为了支持经济发展,我们有时候必须减税。”金人庆曾说。
从收钱到分钱
“财政部长的职能不仅仅是收钱,更重要的是把蛋糕做大。”金人庆笑称,“蛋糕做大后还要分好,让大家都吃好。”
金人庆说,近几年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医疗、教育、文化、科技和基层公检法司的投入是应该的。他明确表示,中央财政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不会减少,可能还会增加。
金人庆认为:“财政的钱要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高楼大厦要建设,但更多的钱要花到基层去。“一个地方高速公路修了很多,却没有产业,高速公路不是晒太阳了吗?不如把这些钱省下来多干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金部长替政府和老百姓合算了一笔账:“10元钱多不多?中央出10元,省里出10元,老百姓出10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等于给农民买了保险,农民不会因病致贫。”“宁可我们少搞城建,少搞华而不实的项目,也要多给老百姓实惠。做好这些,省委书记和省长可以说功德无量。”
金人庆经常引用一句古语:“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他认为,财政支持经济发展责无旁贷,这也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从根本上讲,财政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只有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中财政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局长不讨人喜欢”
金人庆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当过粮店会计,粮食局副局长,县长,副省长,北京市副市长。1998年调任国税总局局长。2003年任财政部部长。
金1998年调任国税总局局长正值亚洲金融风暴汹涌,他说:“我当了一辈子官,大概只有那一年我对做官艰难的感受最深刻。”
1999年元旦下午4点半,金人庆和同事在值班室,当最后1元税款进入国库,实现了增收1000亿的目标时,他已泪流满面。金坦言,不是为了完成目标特别高兴,但是为此,我们的100万税务干部,确实付出了非常大的艰辛。
作为国税局长和财政部长,金人庆始终是“玩数字的人”。他曾经跟文艺工作者开玩笑:“我们是玩十个数,你们是玩七个数。你们七个数玩得很开心,我们玩十个数玩得很累。”
有人曾评价,他是最受欢迎、也是最不受欢迎的局长。
“我觉得这个评价还算客观。因为我的工作就是依法从纳税人口袋里掏钱。从别人口袋里掏钱,跟往口袋里放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包括我自己,我也希望有人能够老往我口袋里面放钱。从这个角度讲,大概有的人不太喜欢我。但是我想,我们掏来的钱确实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假如没有税收,大家的生活不可能过得像现在这样安全、这样方便、这样富裕、这样开心。税收跟每个人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讲,我相信全国的老百姓会是喜欢我的。”为了用之于民的目的,即便有些人不喜欢,金还是愿意坚定地扮演好自己的这个角色。
从1998年到2002年,他和他的百万税务大军见证了新中国税收历史上税收收入增长最快、增收最多的五年。作为国家税务总局的局长,他考虑的还不这么简单。“增收是一个指标,但不是惟一的指标,税收工作到底做得好不好,更重要的是看税收对经济发展究竟是起了促进还是阻碍的作用。”
“金人庆时代” 从积极到稳健
孙雷
6月10日,金人庆在英国首都伦敦接受由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的“2005年度亚洲财长”称号。金人庆拨冗远赴英伦,其意决非仅仅接受掌声。向世界阐明中国自己的理解和逻辑,这是一个机会。
众所周知,金人庆及其前任财长项怀诚一直坚持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其成效卓著,但争议也从未停止。《银行家》杂志每年在世界范围内评出杰出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它的颁奖台也成为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的讲坛。
在领奖词中,金人庆宣布:“预计(中国)今年财政赤字将由去年占GDP的2.7%降到2%,中国经济正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目标发展。”
对于金人庆来说,接受《银行家》的颁奖不过是此次欧洲之行的一部分。会晤英国财政大臣布朗,会晤美国财长斯诺,会晤德国财长艾歇尔,会晤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金人庆的行程排得满满的。
而在诸多的会晤中,金人庆总是在不失时机地向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中国经济正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目标发展。正如他在颁奖晚会上说的:“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将造福于中国13亿人民,也将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和良好机遇。”
今年以来,中国及时将积极的(扩张的)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的(中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进一步趋向协调,工业增长减慢,农业增长加快,投资速度降低,国内消费上升。
“积极财政政策这么多年,形成了很多既得利益群体;转型为稳健财政政策,是要有一定勇气的。”一位业内专家说。而事实上,金人庆一以贯之的“相机抉择”财税理念和宏观经济形势的结合,无疑是推动财政政策发生重大转型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地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和完善。”2003年12月24日,在担任财政部部长后第一次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金人庆便提出了自己的这一理念。
在他看来,对宏观经济来讲,货币政策更多的是管总量,财政政策更多的是管结构。在宏观调控中,这两个政策应该密切相关,并且调控的力度、方向要大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取得调控成效。但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相机抉择”。
近期,在谈到稳健财政政策问题时,他同样着重指出:“财政宏观调控的灵魂或关键是审时度势、相机抉择”。而且他也在不同场合不断强调,无论是扩张的或紧缩的财政政策,还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只要符合宏观经济发展需要,只要运用得当,作用都是积极的。
如今,财政政策已经从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下一步将会如何?
在金人庆看来,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坚决落实所谓的“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的“十六字诀”。在这里面,仍然可以看到“相机抉择”和“务实”的影子。据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制止铺张浪费,以实现所谓“通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来替代一定财政资金的增量需求”的设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壮大财政实力。
《市场报》 (2005年09月09日 第七版)
|
|
财富人物栏目 相关链接 |
|
|
| |
| |
人民网-市场报其他文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