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经济安全遇油价风险 专家呼吁建市场化调控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02:09 每日经济新闻

  黄庭钧 新华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油价安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强烈地挑战着未来经济发展的安全。必须直面和思考的是,正处于难得的“黄金发展期”的中国经济,如何应对“油价风险”?

  石油安全表现为“油价安全”

  我国以战略石油储备为主的石油安全战略,正遭遇来自市场层面的挑战。石油经济专家张宏民等认为,在当前油价高位震荡的背景下,我国的石油安全将突出表现为“石油价格安全”。

  “由于我国缺乏成熟市场经济体中所具备的价格避险机制,

石油价格暴涨及随后可能出现的暴跌,有可能对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构成冲击。”张宏民说。

  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局部地区石油供应中断和短时期内石油供应紧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讲,世界范围内石油的供应是充足而有保障的,不会出现供应中断无油可买的局面。“我国目前面临的价格风险,才是在较长时期内我国‘石油安全’的最大挑战。”张宏民说。

  根据国际能源署一项研究数据,石油价格持续上涨10美元,将减缓我国经济增长率0.8个百分点;摩根士丹利的研究也表明,布伦特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桶,中国的GDP将损失0.06%。这些研究尽管给出的数据不尽相同,但都表明

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油价影响力不足

  0.1%我国石油价格风险陡增的根源在于,作为一个石油贸易大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博弈中我们却常常处于一个被动承受的境地。

  上海证监局副局长黄运成提供的一份数据称,目前,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占世界石油贸易总量的6%,但在影响石油定价的权重上却不到0.1%。

  作为一个石油消费和需求大国,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消费量和需求量”这个“强势因素”,通过国际资本市场,乃至搭建我们自己的资本市场,对世界石油定价产生“有利于我”的足够的影响力。但在现实中,这个有利的“强势因素”不仅没有用好用活,反而被国际投机商作为炒作油价的由头大肆利用,造成我国“越高越买、越买越高”的局面,被国际油市不断走高的震荡行情“牵着鼻子走”。

  专家认为,目前,石油安全本质上已经从“生产-供应型”的“供给安全”,转变为“贸易-金融型”的“价格安全”。“所谓石油安全,就是能够以可以接受的价格持续获得石油,也就是价格安全。这已是国际共识。”黄运成说。

  据黄运成等专家分析,对我国而言,石油价格安全包括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是中国作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如何参与国际石油定价;微观层面是石油及相关行业如航空业、汽车工业等通过一定的价格避险机制,稳定石油及石油产品价格,取得稳定发展和创造最大公司价值。

  专家呼吁建立市场化调控机制

  “中国作为一个石油生产消费大国,在现有经济发展状况下,将越来越吸引国际石油公司、企业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具备成为亚洲石油贸易中心的条件。因此,在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时,我们必须有争做亚洲石油贸易中心的‘雄心’。”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原油单元风险控制经理杨华说。

  以期货价格作为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基准,已经成为世界通行的游戏规则。有人认为,2004年的国际石油价格中有10美元左右的“投机溢价”。“但我们不能就此去对中东产油国说,油价中有10美元是由于投机造成的,所以我拒绝支付这一部分价格。”石油期货专家李辉说。

  “既然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那么所能做的惟有积极参与、适应并运用好这些游戏规则。”李辉认为,我国的市场调控者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市场工具,必须尽快参透这些工具背后的游戏规则。

  根据国际石油贸易的经验,成熟的石油市场,一定会培育出石油期货市场。换句话说,石油贸易市场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必然需要期货贸易。因此,期货贸易和期货市场的出现是大宗商品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而期货贸易和期货市场,也就成为当今世界大宗商品贸易市场化高级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石油贸易既然已经进入了市场化发展的阶段,那么进行石油期货交易,形成石油期货市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五矿

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陈浩然说。

  事实上,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即使石油供应充足,一个国家的石油安全也还会受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威胁。不少专家因此认为,我国多年来渐进式的石油体制改革,如今已走到如何确保石油价格安全的“关口”,亟待寻求创新和突破。

  上海证监局副局长黄运成结合其在同济大学进行的一项课题研究成果呼吁,为保证国内市场的稳定和有序,保障国内工业发展,“中国有必要建立一个市场化的调控机制,参与全球油价博弈”。

  “由于我国缺乏成熟市场经济体中所具备的价格避险机制,石油价格暴涨及随后可能出现的暴跌,有可能对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构成冲击。”

  ———石油经济专家张宏民“所谓石油安全,就是能够以可以接受的价格持续获得石油,也就是价格安全。这已是国际共识。”

  ———上海证监局副局长黄运成

  “既然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那么所能做的惟有积极参与、适应并运用好这些游戏规则。”

  ———石油期货专家李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油价风险相关网页共约14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