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8日电据《北京晚报》报道,今日上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对使用油和酱油的质量检测结果,结果显示,食用油三成不合格,酱油营养不达标问题较为严重。
据悉,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对全国15个城市113家经销单位销售的食用油质量监测结果,标签不合格的问题比较突出。此次抽取的花生油、大豆油、菜子油211组样品中,51组不合格,合格率为75.8%。标签不合格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共有16组样品标签不合格。
工商总局指出,此次监测发现桶装油的质量普遍好于散装油,因此提醒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桶装油,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挑选食用植物油时,选择油色澄清透明不浑浊的、悬浮物少的,不要挑选有酸败或者其他异味的食用油。
此外,国家工商总局通报了酱油质量监测情况,酱油合格率为75.5%,但营养指标不达标占了不合格样品的85.7%。营养指标是衡量酱油营养成分的主要指标,其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表示蛋白质分解得越好,营养成分也越高,味道也就越鲜。造成营养指标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酿造发酵时间不够就包装出厂,或采用非食用性蛋白水解液用水直接勾兑而成。长期食用掺杂使假的酱油,将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工商总局提醒消费者,从感官上来判断:好的酱油色泽应是棕褐色或红褐色,澄清、无沉淀、无浮膜。如色泽深黑,表明加工温度过高,使酱油中的氨基酸和糖类物质比例降低,鲜味下降,也不便于长期保存。若酱油不透明、附着力差、炒菜不上色或在酱油的表面生灰白色小斑点的,则为劣质酱油。(杨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