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二核:自主发展才不会受制于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 05:02 中国青年报 | |||||||||
中国民族核工业发展史上有两件可以比肩的大事。第一件,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二件,就是40年后秦山二期核电站———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的顺利建成。前者意味着中国拥有了核力量,后者则证明了中国人拥有了自主设计、建造、管理和运营大型商用核电站的能力,成为中国和平利用核能一个新的里程碑。 浙江海盐县,这座位于杭州湾北岸安静的小城,注定成为中国核工业“二次创业”的
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认为,秦山二期扩建工程将在我国新一轮的核电建设项目中,继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他说,要继续探索自主开发核电的新路,倾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品牌,推动我国核电加快实现国产化,尤其要将秦山二期扩建工程做成“核电设备国产化驱动项目”。 从来没有人,像秦山二期的创业者们那样执著于“自主化”三个字。“一定要自己干!”在整洁而现代的秦山二期主办公楼里,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江坚定地对记者作出这样的结论。他讲了一个小故事证明自己的观点。在“秦二”工程安装压力容器(相当于核电站“心脏”的关键设备)过程中,由于设备“接口”问题,需要对几十根导管进行改造。公司咨询了若干外国同行的报价,都在十几万美元上下,对方还一口咬定:你们自己改不行,太危险,会出问题! 因为成本太高,“秦二”业主方最终决定,把工程包给中方建造人员。据说施工方狠了狠心,咬了咬牙,最后报价2.5万元人民币。“工程完成得很漂亮”,李永江说,“我们中国工人的制造能力一点不差,结算时作为奖励,我们付给他们10万人民币,而这才是外国人报价的十分之一啊。” 在秦山二期的建设过程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核电站现场到处都是这样的案例”,李永江说:“你不相信自己,自己不去尝试创新,就会永远受制于人。” 经过8年探索与建设,秦山二期1号机组2002年4月正式运营,当年发电34.9亿千瓦时,负荷因子为74.9%(记者注:负荷因子,就是“机组一年中有多少时间用来发电”,是电站运行效率指标);2号机组2004年5月正式运营,当年发电40.4亿千瓦时,负荷因子为98.7%。这大大高于65%的最初设计值,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与国内同期引进的核电站建造成本1800美元/千瓦相比,“秦二”1、2号机组单位造价只有1330美元/千瓦,节省了近三分之一。 同时,秦山二期工程在核电站的堆芯设计、安全壳内布置等300多项核心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并使自主设计率达到90%。另外,为了加大设备国产化,“秦二”本着“凡国内能生产的都选用国内的”原则,在55项关键设备中,47项选择由国内厂家生产。上海电机厂、东方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保定变压器厂等国内著名制造大厂,几乎都参与了“秦二”的设备制造工程,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制造业能力和水平。 在油价高涨、能源紧缺的今天,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已成为各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结构非常不合理,清洁、高效的核电装机容量只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而法国这个数字达70%~80%,美国超过20%,世界平均水平为16%。“积极推进核电”,已经成为未来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恰恰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秦山二期核电站的自主建设结下了硕果,这为我国未来的能源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核电具有高科技含量,产业链很长,核电国产化对我国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有巨大的拉动作用,甚至能催生出新的工业体系,这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经济与科技全面进步。 “它唤醒了几乎被边缘化的中国整个核工业链条。”核电秦山联营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杨兰和认为,秦山二期核电站的自主建设,使我国在核燃料制造、辐射防护、乏燃料后处理等许多核工业关键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这都是参与设计、建造的核科技人员,对核电站几百个系统、30余万个部件、上百万张设计图纸庖丁解牛般反复磨合、反复实践的结果,由此才使中国核电的自主化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并且为中国核工业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科技人才。 2002年6月,胡锦涛同志到秦山二期视察时作出这样的评价:“核电产业是高技术的战略产业。实践证明,高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拿钱是买不来的。要继续坚持以我为主,这是发展核电的必由之路。” 本报北京9月7日电 作者:本报记者 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