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改推进金融创新(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系列报道之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 01:5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今年6月,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建立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中重要的一项即“加强金融服务的建设”。上海市金融办公室副主任马弘表示,“国务院批准浦东建立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试点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加快金融创新,完善现代市场体制。” 一个半月后,央行二总部落户上海浦东,专家指出,央行成立上海总部为上海的金融改革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作用,有利于上海金融创新过程更加畅快。
“摔了跤爬起来再走” 8月15日,央行表示,将加大力度推进房地产金融产品的创新,预计首批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将于2005年第三季度发行上市。 8月11日,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主任杨迈军在出席FIA(美国期货行业协会)亚洲衍生品大会时表示,推出金融期货的条件更加成熟,目前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正在准备中,各交易所相关部门也在进行相关方面的工作。 外汇市场上,就在7月22日出台汇率制度改革政策后不到1个月,央行连续发布文件,大大增加银行间市场外汇交易的品种和范围,其中包括外币掉期和外汇远期交易这两个新的衍生产品。 金融创新或许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春天。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已制约了中国金融业和实业的发展。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金融创新。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中,新兴市场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过一点挫折没什么可怕,摔了跤爬起来再走”,金融创新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金融创新已经全方位地展开。从单个企业来说,就有产品创新,金融组织架构本身的创新,营销渠道的创新以及技术制度的创新,甚至收入分配薪酬制度的创新等;单一经济组织之间的组织架构也起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互相参股,搞合作代理等;监管部门的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而且近两三年变化很大,比如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等。此外,央行的金融调控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 金融创新是双刃剑 “中国金融创新能力较弱,金融产品定价能力不足,受到的制约也较多。有些金融产品从提出、设计、到送有关部门审批,前后已有6个年头,但到现在还没有批下来。主要是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和中期有一些金融产品‘摔了跟头’,出了一些问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影响。决策层由此对金融创新产品的审批采取了谨慎态度”。 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说的“出了一些问题”是指,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我国金融创新一度表现为理性定价不够,金融机构内控能力不强,而且有些品种的市场定位也出现了问题。譬如说当时发行的一些企业债券,本应该在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但当时却简单、轻易地扩大到社会上,卖给了居民。由于居民承受能力较低,市场一有波动,容易形成社会问题。 受到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制约,当前我国金融创新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而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大部分金融创新活动仍然需要严格审批。中国目前金融改革、金融创新的很多事情要干都要批准,不批准就没法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主任夏斌如是表示。 近日,受上海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办邀请,汇丰、摩根大通、东亚、花旗等12家外资银行行长和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其中重点谈到,希望能够多发展一些金融工具以适应市场需求。 与会的华一银行行长江天锡表示,“在审批方面,我们当然也理解监管机构的难处,但是很多金融业务在国外已经很成熟,外资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也很强,市场也有这样的需求,因此完全可以在审批方面放得更宽一点”。 但另一方面,监管者有理由继续使用审批“利器”。比如去年以来各家银行兴起的理财产品大战,理财产品销售已达300亿元,产品结构更是层出不穷。但银行种种不规范行为亦令监管层头痛不已:有的要求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必须附带一定量的储蓄存款,有的理财产品投资起点仅为1000元,还有的借人民币理财实行逃税。 除了违规方面的担心,关于中资金融机构因创新能力不足而面临巨大冲击的观点更具长期性,甚至在所难免。法国百富勤银行固定收入衍生品市场亚洲区负责人TSCheah认为,放松金融创新管制后,面临最严峻考验的将是中资银行。一旦外资银行能够(通过衍生产品)直接与终端客户开展业务的话,中资银行有必要去适应这个环境,并保持自身竞争力,从而成为一个风险承担者和金融产品提供商,而不仅仅只扮演中间商的角色。 而决策层的态度是,中国将继续为金融创新建立有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其关键在于:一是调整政府和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大部分金融产品都应该让市场来考验,而不是政府;二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明确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位,有些金融产品应明确定位于机构交易;三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编后】 本报自8月24日起陆续推出的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系列报道今日划上句点。目前,已启动股份制改革的中、建、工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已确定境外战略投资者,建行有望于10月赴境外上市,工行股份公司也将于10月中下旬挂牌,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本报将继续追踪报道有关最新动态。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9月08日 第二版) 作者:本报记者 卫容之 发自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