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叶钦海:从嫁接匠到“荔枝大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 10:34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谭茜琛 文/图叶钦海,一位五十出头的农民,较高的身材,黝黑的脸庞,饱满的前额,粗眉下一双南方人的眼睛,稍厚而棱角分明的嘴唇。从外表看,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他却有一股特殊的魅力,有人称之为“叶钦海的魅力”。这魅力就是因为他研究试种成功了矮化荔枝,这魅力是因为他倾尽全部积蓄办起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家庭农场,这魅力是因为他具有博大的思想……在叶钦海“广东荔枝科普基地”的陈列室里,挂满了各色照片和锦旗奖状,有中央领导和海内外人士与叶钦海的合影,如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原国
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到叶钦海农场参观的留影,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日本会见叶钦海的照片,还有泰国、尼泊尔等地的参观团到荔枝基地参观优化荔枝苗圃的留影……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荔枝大王”。

  从嫁接匠到土专家

  荔枝,是古今称誉的岭南佳果。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称道:“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甜如醴酪……”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广东,品尝了荔枝,也情不自禁地高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叶钦海不是文人墨客,不会写出白居易、苏东坡那种佳句,但是,从小在荔香中生长,受荔香陶冶的他,对荔枝的感情远远超过任何文人墨客,他从小就吃荔枝、爱荔枝,更爱思考荔枝。小时候一有时间,叶钦海就会钻进荔枝园,用自己假想的良种荔枝树枝,切断了,接起来,包上冬叶,填上黄泥巴,缠上划。只要一进荔枝园,他便会常常忘记了吃饭。同乡的嫁接老手叶祥吉看中了他,把他收为徒弟。由于叶钦海的勤奋好学、聪敏过人,很快就成为了师父足下的得意门生。传统的嫁接方法是采用冬叶包泥保护接穗,可是叶钦海却感到这种方法操作繁琐,成活率不高。于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萌生了一种要改进荔枝栽培技术的想法。有一天,他在书上看到北方有种嫁接保护法比师父的方法简便快捷得多,于是便自己实验并取得了成功。当师父接过他实验成功得树枝时,看了半天,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不得不承认,叶钦海已经成功了,但他也感觉到无法再收留叶钦海了。徒弟不是个“安分的农民”,师傅原想把他培养成技术高超、受人尊敬的嫁接手,可是如今感到,叶钦海做的将要比这远大得多,已不可能再将他遮于自己的翅膀之下了。“当一个受人尊敬的嫁接手太普通了。”叶钦海认为自己不能只做一个手艺人,他要掌握一门技术,要在技术上比前人有所突破。于是,叶钦海开始疯狂地阅读一切和农业技术有关的书籍。天长地久、持之以恒,叶钦海从书本上得到的,不仅只是植物栽培知识,还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不停地试验、比较:切接法、靠接法、合接法、劈接法、腹接法、舌接法……不厌其烦,走火入魔。一次又一次突破,他终于创造了“创新法”,因此受到专家们的关注,被列为解放以来广东省农科技术32项发明之一。叶钦海成为了一个颇有名气的荔枝良种培育的土专家,摘下了荔枝嫁接的帽子。

  “二亩地”冲出起跑线

  有一次,叶钦海在一本书上看到介绍美国

苹果的栽培方法:矮化密植、激越经营,一亩地种100多棵,一片就是9万多亩,堪称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式苹果园”。他顿时眼前一亮:为什么荔枝不能也搞矮化密植呢?有了小苗嫁接就有了矮化的基础;通过矮化密植,不就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阳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吗?“我的着眼点不在于荔枝的‘延年益寿’,是要它‘鞠躬尽瘁’。最大限度地赢得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早挂果、多挂果,为人类多做贡献。”叶钦海如是说。于是,他来到生产队长家里,开口就要生产队拨出一块地给他搞实验。生产队长是个40多岁的庄稼汉,没多少文化。他闷头听叶钦海讲了一通矮化、密植的道理,感到十分惊讶。一亩地种成百棵荔枝?他在叶钦海的眼里看到了苛求、执拗和自信。“好,给你二亩地!”生产队长最后下了决心。正是这难能可贵的二亩地,使叶钦海的荔枝种植事业有了全新的突破。按当时的惯例一亩地应该是25株,而叶钦海的一亩地大概是86株;传统的方法一般八九年才能挂果,他的三年就挂果了。记得1982年是荔枝的小年,全
东莞
的荔枝平均亩产才250公斤,而叶钦海种植的荔枝却亩产450公斤!这不能不说是一次重大的突破,省农科部门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他们盛赞:叶钦海真是中国荔枝栽培史上第一个革新家!然后,这仅仅只是冲出了起跑线。

  锲而不舍终成“荔枝大王”

  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风化雨,春风得意马蹄疾。此时的叶钦海已不满足于眼前的一些“小打小闹”,他要朝实现荔枝矮化、密植、高产、稳定、优质、早结的十二字战略方针大步迈进,他办起家庭农场,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的现代“农场主”。结果农场创办两年,叶钦海就获利20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数字。按照一般的推算,十年的承包期满,叶钦海就可稳稳获利100万元。当时就有人劝他把钱存银行,自己吃利息享清福算了。但是叶钦海却决定要“孤注一掷”,将20万元全部押上,大干一场。叶钦海说:“我认为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就是快乐。满足这种兴趣,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幸福。以前,我对外国人放着飞机不坐,骑车周游列国也感到莫名其妙,不过,他们很快活。别人不理解我把20万元扔在荒山上,这是志趣不同而已。”于是,1984年,他又创办了占地200亩,承包期30年的第二个农场,也就是今天的广东省荔枝科普基地。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叶钦海种植的120棵“妃子笑”亩产645公斤,1990年亩产867公斤,1991年亩产突破1003公斤,1992年更是达到了亩产1016公斤……要知道,当时全国荔枝的平均亩产才250公斤,他的产量已相当于全国平均亩产的4倍。1992年,邓小平南巡给南粤大地掀起了一股改革开放的热潮,叶钦海也趁此良机与惠州市、水口镇政府合作,创办了一个占地2000亩,总投资3000万元的现代化设施管理的“立体化”农场———惠州荔枝城。1995年,他又与广州市科委、市林业局、花都区政府等部门协商,联合创办一个占地一万多亩的特大农场———广州荔枝园,叶钦海自负盈亏,独立经营。无疑,这是一个高标准的科研生产单位,又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荔枝生产商品基地,更是“三高”农业的典范。在那里,只见阡陌纵横,一座座的山头呈现出一片喜人的绿色,到了荔枝挂果的季节,满山红红翠翠相互辉映,煞是好看。这里还有大型的养猪场、养鸡场和鱼塘……你会不禁感叹:“真系乜都有!”叶钦海对记者说:“荔枝是世界‘果王’,现在,我国的荔枝产量和质量都名列世界之冠,我们绝不能让‘果王’的金牌让人家夺去呀!我要以东莞科普地委基地,以惠州荔城为对外窗口,以广州中华荔枝园为大本营,全方位推进。”叶钦海颇为自豪地介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还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过“叶钦海荔枝科技成果展示会”,我在会上宣布了要让京城人民吃上真正高品质的“妃子笑”,因为进京的荔枝是在凌晨3点采摘的,早上乘头趟航班进京,当天就可以投放市场了。所以,现在“叶海牌”荔枝在北京等地的势头很好。目前,叶钦海正积极筹备成立一个生态园,“建这个生态园就是主要是为了把自己现有的农场充分利用起来,建造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场所”他有些得意地说,“城市的生活节奏太快了,要真正做到放松不容易,在我这个生态园里,不仅可以吃到地道的绿色食品,可以呼吸新鲜空气,钓钓鱼、散散步,还可以得到饮食文化的熏陶。”

  [新锐点评]

  叶钦海,从种植2亩荔枝地起步,到20亩、200亩、2000亩、20000亩,自办四个农场,步子越迈越大,道路也越来越宽广,每一步都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其实,真正的“果王”不是荔枝,而是人,是锲而不舍、科技兴业的奋斗者。叶钦海,从一个嫁接匠到土专家、企业家、中国荔枝大王,他的胸襟、胆识和气魄,他的经验与成功,本身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是当代民营企业家崛起的范例!(观宇/编制)(来源:金羊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