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保险市场细分是市场发展的需要———中国保险市场形态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 05:53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本课题组组长

  徐文虎、韩天雄

  课题组成员

  方贤明、张立华

  随着居民收入分配由金字塔向橄榄型发展,保险业可承保范围与保险业务规模将急剧扩大。新的经济社会环境对保险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保险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保障。

  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从形成到发育进而完善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的转型,即从追求保费收入阶段到追求保险经营效益阶段,再到追求保险质量阶段。我国现在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型时期。

  保险公司在竞争中除了要维持市场份额,还要注重业务质量,在偿付能力一定的前提下不断地扩大业务规模,这就要求各公司必须拥有自己特定的客户群,因此第二阶段实质上是细分市场的阶段。

  保险市场细分,可以减少内耗,实现科学管理和科学发展,在国家保险业发展总纲下,实现市场主导化管理,制订不同市场的发展目标和模式,是中国保险市场成熟的特征。

  自2004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超过1000美元,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居民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社会需求更趋多样化,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人们更加追求生活内容的丰富、

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2004年中国保险业总资产突破了1万亿元人民币大关。新的经济社会环境对保险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保险业必须适应发展环境的变化,立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2005年年初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作了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开创保险业发展的新局面》的讲话,提出了保险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经济增长是保险市场形态分析的基础

  为了能够为宏观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又能做大做强保险业本身,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有必要分析我国目前保险业的现状,找到制约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确定保险业发展中的新的增长点。

  国民经济与保险业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从保险经济学理论和保险发展历史来看,经济增长和发展是保险需求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根本源泉,所以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前提。国民经济发展为保险业提供了充足的保源、良好的政策支持、稳定的金融环境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宏观经济发展状态良好,会为保险业的发展铺平道路。另一方面,保险业的发展也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着损失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职能。但是,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仍在转轨过程中,因此,在经济体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还有不利于保险业发展的地方。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保险市场发展的城乡不平衡和区域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和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各阶层居民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商业保险难以进一步普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程对人寿保险市场的发展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以及保险业承受的较大税收负担都成为我国保险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发展保险业必须坚持立足于我国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覆盖面窄,整体保障水平低。在这样的经济社会基础上发展保险业,我们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经营管理方式和保险监管都要与之相适应。要充分发挥保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使保险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人民的保障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保险业就要重视这种差异、承认这种差异,有的放矢,在迅速发展中国保险业这个总纲下,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所以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保险发展进行市场形态分析,以期为我国保险业的市场细分提供参考依据。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保险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发展目标更加全面,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认识上的新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年均增长速度达34%,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解决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完成好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需要不断扩大保险市场规模,提高整体实力。达到这样的目标,要求保险业既要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又要逐步调整和优化市场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改善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效益,努力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中心城市保险市场已经进入了行业规模适度扩大阶段,加入WTO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开始从局部开放到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外资保险公司将把抢滩中心城市作为其发展重心,因此中心城市的竞争将是空前的。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也使得我国保险市场与国际保险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这既给我国保险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保险业必须在对外开放中趋利弊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的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

  通过对保险业内外环境的分析,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应的依据。目前,保险公司的运营环境有三大变化:政府管制的放松和市场化,跨国贸易投资壁垒的下降和全球化,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崛起和快速市场化。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这三大趋势交互影响,相互促进,使得保险市场的竞争出现了跨业务竞争、跨地区竞争和跨渠道竞争的空前状态,这就要求保险公司要用信息化管理构架促进管理集中和风险防范,用客户满意导向战略落实顾客至上的理念,用战略联盟竞争战略接轨国际。基于这样的外部环境,在发展中要注意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突出监管的科学性,有效地促进保险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保险市场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总体规模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中国的保险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当前保险业的主要矛盾是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不相适应,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快发展,尽快做大做强。要处理好保险业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必须将保险业置身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自觉服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保险业从1980年全面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最初从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开始,以后逐步扩展到机动车辆保险、责任保险、人身保险等多个险种;保险市场的发展也从由人保公司独家经营到多家经营,到逐渐有了中介机构、独立的保险监管机构和保险同业组织;保险服务对象和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包括国有及集体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城乡居民个人。到2004年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规模达到11853.6亿元,同比增长30%。全国保费收入4318.1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89.9亿元,同比增长25.4%;人身险保费收入3228.2亿元,同比增长7.2%;纵向来看,全国保费总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04年底的4318.1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保险公司总资产由10.5亿元增加到11853.6亿元。最初,我国保险市场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62家,其中中资公司25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和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37家。另外,还有保险经纪公司88家,保险代理公司532家,保险公估公司121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7万多家,保险营销人员130多万人。

  从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的状况来看,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保险业发展也不平衡:广东、上海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供给主体多,需求量大,竞争也激烈;而中西部地区,保险需求量小,保险意识淡薄,其保险业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据统计:2001年中国保费总收入中,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的市场份额最高,最低的是西藏;东部5省市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为40.348%,而保险业落后的5省市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仅为1.909%,不及中部地区一个中等省的份额。到2004年4月末,保险资产规模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是江苏、上海、广东。其中,江苏为885亿元;上海为779亿元;广东为585亿元。

  从世界保险业的角度看,据《西格马》统计,我国的保费收入总额已经超过了荷兰、瑞士、西班牙、南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体现了我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在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上,与发达国家甚至与较先进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是中国保险业目前面临的挑战,也同时向海内外保险界展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保险市场的总体态势是在政策扶持之下形成的寡头垄断市场,只有上海等少数开放城市进入到垄断竞争阶段,并且保险市场整体还处于卖方市场状态,因而,保险公司在竞争中积极性较小,并且忽视消费群体的客观需求。只有当市场完全开放以后,外资公司的进入,才会加剧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靠政府维系的这种垄断状况会有很大改善,市场的因素会成为竞争的焦点,这种放开以及竞争的引入会对消费群带来许多好处,卖方市场将在竞争下转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才会真正成为保险公司供给的源头。对保险公司而言,在争夺市场的过程中,不光是发达的城市成为竞争的焦点,在对客户进行深层次认知--细分的基础上,提供的保险产品也才更有竞争力。

  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从形成到发育进而完善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的转型,即从追求保费收入阶段到追求保险经营效益阶段,再到追求保险质量阶段。客观地说,我国现在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型时期。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的保险业处于第一阶段,是保险业务的扩张阶段,可以看到各个保险公司忙于占领市场份额,市场被几个大型公司垄断,小公司发展缓慢,保险产品同化、费率单一、合同条款雷同,业务重规模轻效益。2003年4月,保监会出台了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监管的管理规定,同年又停办了健康长期分红类产品,说明我国保险业开始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型,逐步进入到注重保险经济效益的阶段。其间,保险经营者和监管者共同努力,丰富产品、完善费率标准、使合同和条款人性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小保险公司加速成长,外资公司涌入,国有公司通过改革积极应对。保险公司在竞争中除了要维持市场份额,还要注重业务质量,在偿付能力一定的前提下不断地扩大业务规模,这就要求各公司必须拥有自己特定的客户群,因此第二阶段实质上是细分市场的阶段。

  保险市场的细分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保险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针对以上市场形态分析的结果,从当前保险市场运行情况看,有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产品结构单一,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二是经济补偿能力低下,我国保险业支付自然灾害的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仅为1%,远低于发达国家20%的平均水平,作用发挥得很不够。三是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商业性养老、健康保险发展资格老,但程度低,离国家养老与健康保障体系的支柱距离较远。四是在为三农服务方面,近几年农业保险业务出现了萎缩,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对保险的需求。五是在保险监督管理方面,长期以全国作为一个整体为制定相关的政策,忽视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降低了监管效率。并且,我国对主要险种条款和保险价格实行严格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产品的差异化和保险价格竞争。这些矛盾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深层次问题在具体领域的集中表现,有长期性问题在当前发展阶段的突出反映,有体制不健全和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也与发展观念上的偏差有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全面、系统地考虑,坚持标本兼治,归结为一点,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首要一点就是要进行市场细分。美国市场营销学者温德尔·史密斯认为:一个市场的顾客是有差异的,他们有不同的需求,寻求不同的利益,企业应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对市场细分。

  在保险业细分市场的过程中,主要的思路就是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市场的划分,使得同一类型中的市场具有校为相似的市场特点和市场成熟度;不同类型的市场之间差别相对较大,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市场特点和市场差异就代表着市场的不同形态和不同需求。我们曾经分析过中国经济从东到西具有比较明显的梯度状态,又因为经济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础,因而保险市场也表现出同样的态势。所以在细分时可以考虑从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保险业务量、保险市场规模、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险企业效益、保险中介发展程度、外部环境状况等方面入手,依据各省市的经济状况及保险业发展程度,选取来源可靠的数据和可获得的指标,将我国保险市场进行细分,根据保险业综合发展水平分成几个大的区域。

  本文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保险业务量、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个方面考虑,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作为主要指标,利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以2001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的保险业进行细分,使得相似形态的地区被放入同一类,并且不同的类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别。聚类时对各个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数据单位的影响,各样品之间的距离采用欧氏距离,聚类方法选用了分类效果较好的类平均法。(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部分省市分类结果如下:

  第一类:北京、上海;

  第二类:浙江、广东、江苏、山东;

  第三类:黑龙江、安徽、湖南、河北、河南、湖北、四川;

  第四类:江西、广西、吉林、贵州 、甘肃、山西、云南。

  结果表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的保险业发展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而江西、广西、吉林、贵州、甘肃、山西、云南较为落后。

  国家可以根据保险业在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结合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提供不同的政策支持,在保险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相对地放松市场管制,强化市场和竞争的因素,使得这些区域较早地适应国际化的发展。在保险业发展较差的地区,国家除了一方面给予政策的扶持,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解决,使得落后地区能够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保险业的发展,让二者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的状态。对于费率、合同条款、保单、产品等各方面内容的管理就可以结合区域特点有效地进行监管和管理,避免在制定政策和进行监管时,由于各地区之间保险业的参差,难于有效地推出相应的措施和标准。特别是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已经逐渐进入中国市场,抢滩中心城市的保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我国总体处于初级阶段的保险业就必须根据这种现实状况,及时调整战略,利用保险业发展较好的城市进行试点,和外资公司进行竞争,提高自身竞争力,并带动全国保险业的发展。这样,在细分过程中其市场形态较好的这一类城市可以成为试点的被选城市。

  保险市场细分,可以减少内耗,实现科学管理和科学发展,在国家保险业发展总纲下,实现市场主导化管理,制订不同市场的发展目标和模式,是中国保险市场成熟的特征。中国保险市场形态分析是为了达到市场科学分类的结果。市场细分可以实现科学管理,科学发展,进而实现中国保险业迅速发展,真正发挥保险业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保险业刚刚起步,在1980年全面恢复后,已经跨越了发达国家发展的上百年历史。但是,中国保险业正面临历史性的转变,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形态研究,有利于实现中国保险业的科学发展,有利于中国保险市场有先后的实现市场转型,进而使中国保险业迎来又一个繁荣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上海市保险发展规划项目研究室)

  上海市保险发展规划项目研究室简介:

  成立于2000年8月,当时由上海市保监办主任周延礼兼任研究室主任,现由上海保监局局长孙国栋担任,

复旦大学保险系徐文虎教授等任副主任。研究室是为上海保监局和上海市政府保险决策提供参考的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保险前沿问题,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和做大作强上海保险业提供智力支持。(来源:上海
证券
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保险相关网页共约15,2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