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跨国婚姻"应警惕金融霸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 05:53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外资金融集团入股中资银行除了比拼投资规模,外资对我国银行业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参与的态势。外国金融机构入股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入了高密度期,而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外资早就已经进入并且逐渐扩大规模,有些甚至已经实现控股。 可以预言,随着中国政府所承诺的2006年我国开放银行业市场的时限越来越近,将有
外资金融机构入股国内商业银行,其目的绝非仅仅是取得部分股权、分得部分利润,绝非仅为分予一杯羹而已。作为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这些外资金融机构最终都希望通过入股中资商业银行,最终实现控制这些商业银行和相应的中国市场份额的目的。实际上,按照现行的外资金融机构入股比例不超过25%、单个机构入股比例不超过20%的规定,如果中资银行的股权比较分散,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高,股份转让的意愿强烈,那么,外资的比例虽然不超过20%或25%,但仍可以实现对中资银行的控制权。事实上,个别外国金融机构已经对少数中小银行实现控股。 有的外资银行在取得控制权后,可能压制中资商业银行自身的创新和业务发展,按照其全球战略来设计合资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规划,将中资商业银行演变成为外资金融机构一个分支机构;还有的外资金融机构可能把中资商业银行作为其转嫁风险的一个工具,将其在全球市场上的金融风险转移到中资商业银行身上。凡此种种,都是金融霸权的表现,将会极大地损害中国金融业的安全。 虽然中国目前国际收支资本项目尚未开放,但金融开放带来的外部风险已经在日益上升。面对越来越热的银行业引资浪潮,监管当局应该加强对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监管。一方面必须加快立法,另一方面对已经出现和正在准备引资的案例加强监管。总之,在开放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同时,保持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性。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确保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 作者:冀国 (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