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看这些投资公司如何“蒙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11:16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近两日,本报揭秘原始股报道,使一些投资者迷途知返,还有一些投资者收起准备买原始股的钱。而随着记者采访的深入,这些公司推销原始股的伎俩也一一暴露出来。

  招数一:三颗“定心丸”

  在一番神吹海侃之后,这些投资公司的顾问们、经理们还要给那些前往咨询的人吃上
几颗定心丸。第一颗是允诺上市。在金生投资公司采访时,工作人员一再强调,他们正在做的这家公司明年年底肯定上市,而诸如这样的承诺是投资公司给投资者必吃的定心丸,在具体的操作中,有的公司还愿意提供书面的上市保证。中介公司不是证监会,怎能承诺别的企业会上市?股权证、托管卡是给投资者吃的第二颗定心丸,“先交20%的定金以及身份证,我公司会在5天内到成都托管中心帮投资者开户,其余80%的款在投资者拨打成都托管中心的电话查询确认购买股票的钱到账后,再补交余款。”诸如此类的推销往往让投资者深信不疑。问题是,如果这些上市公司不能上市,或上市时间遥遥无期,这些运转正常的钱,要想“钱生钱”,可能只有慢慢地等待了。第三颗定心丸就是承诺回购,通过暗访发现,天徽大厦上的几家投资公司还使出绝招,向投资者承诺回购。

  招数二 巧演“双簧”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投资公司所说的西北某某公司,竟然都称上市确有其事。有的公司说出的上市时间甚至和投资公司介绍的不谋而合。一位深谙其中内幕的投资者告诉记者,为把原始股推销出去,股份公司和中介机构经常巧设双簧计。针对投资者会打电话询问,他们会事先约定好说法,这样就会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度。而一旦原始股推销出去,股份公司就会付给中介公司一定的扣点。像这种情况股份公司纯粹是为了圈钱,根本没有什么上市的目的。有的中介公司还会拿着股份公司成立的批文,对投资者说是允许对外发行

股票的批文。不过,据记者了解,批复“股份公司成立”与“允许对外发行股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招数三 海外上市弄玄虚

  将到海外上市是这些投资公司惯用的手段,他们利用投资者对海外上市的不了解,大肆蛊惑,“这家公司要不了多久,将要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现在买,包赚不赔,机会就在眼前……”在金峰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推销的时候,就是如此地花不少功夫。不过内幕人士指出,其实,这些所谓的海外上市中国企业是让一家海外壳公司俗称BVI收购国内拟上市企业股权,这个壳公司同时也去收购OTCBB上的壳公司,因此真正在海外上市的并不是国内企业,而是这个BVI。而国内投资者购买的是国内企业原始股股票,通常情况下,国内拟上市公司会按照4∶1左右的比例进行缩股,将国内股票换成海外公司股票,这样一来,其实国内投资者所持有的所谓海外上市公司股票每股成本就是实际购买价格的4倍。如果按照采访中投资公司介绍的购买原始股4元/股计算,海外上市要达到16元,即2美元左右。据有关人士介绍,中小企业在实现海外上市后大多沦为垃圾股,完全丧失了融资功能。以美国OTCBB市场为例:截至2005年6月底,在该板上市的70多家中国公司中,股价在3美元以上的仅7家,大约50家企业的股价长期在1美元以下。在美国,股价在3美元以下即被视为垃圾股,基金等机构根本不敢介入。·记者藕海滨·(来源:合肥晚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