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商业银行急需建立小企业风险管理体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05:53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前阵子,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助理吴国华陪同一位欧洲微型贷款专家在上海做调研,当听说他所在的银行4万元以下的贷款回收率达到99%,坏账率仅0.2%时,吴在羡慕之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亲自到那里去看看,到底是什么因素让这家银行的风险控制效果如此显著,而在国内小型或微型企业贷款往往是与高不良率、高坏账率联系在一起的。其实这也是当下许多像农商行一样欲在小企业信贷市场有一番作为的商业银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风险大成本高制约发展

  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就更显突出。其中固然有银行对小企业不够重视,又有相关法律法规、信用环境不够完善等因素,但对以商业利益驱动的银行来说,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小企业贷款风险过高,而银行在上面投入的人力、时间也并不亚于大企业。

  上海银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顾建忠介绍说,该行从2000年开始,发放小企业开业贷款和个人助业贷款,这是为支持上海市4050工程开发的业务,上海银行还因此于2004年获得全国再就业先进单位。截至2004年底,累计发放贷款1964笔,1.26亿元,平均每笔只有6、7万元,但仍然要按正常的贷款程序发放。而效益又如何呢?据当时报道过此事的记者说,想要找到通过助业贷款成功创业的案例很难。

  同样以中小企业、农户为客户主体的农商行也有着类似经历。从上海农商行本身的发展历程,吴国华总结出小企业贷款大量坏账存在的原因:一是银行作为非政府组织,发放带有公益性质的小额贷款,往往被借款人视作政府行为,以为由财政或者银行买单,根本就没有还款意识。二是政府虽然认识到小企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但银行缺乏符合市场经济的商业运作机制,造成贷款向富人和特殊关系人集中,其结果还是坏账增加。

  因此,银行加强小企业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小企业风险管理体制。

  积极探索建章立制

  据悉,针对这些问题,一些银行已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上海银行根据支行市场定位,对不同支行、不同产品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授权,部分低风险业务权限直接下放到支行,形成一批小企业业务特色行。上海农商行按照客户类别和员工能力分类区别授权,适度下放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简化业务手续,逐步形成了快、活、灵的贷款服务特色,同时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联系,发展与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合作关系以降低风险。深圳发展银行则利用基层信贷员熟悉企业、对行业动态敏感性强的特点,在信贷员层面开展专业操作,在分支行层面开展专业审批,各分支行间互通有无。

  对于防范控制风险,各行首先都提到了要完善商业性担保公司管理体系。吴国华说,在目前社会信用环境差、民间担保公司缺乏法律约束和行业自律的情况下,与中投保这样有政府背景的担保机构合作是合理选择,但不能只依赖一家担保公司。因此,有银行建议制定《商业性担保公司管理办法》,建立担保公司的市场准入和退出规则、评估标准、评级制度等。

  银行希望,由政府出面建立小企业贷款补偿基金,对

商业银行小企业新增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开展各级政府、委办的基金与银行间的合作;允许银行对小企业贷款采用较高利率,以补贴较高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作者:记者 朱莉

  (来源:上海

证券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