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小工人搞发明终有所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03:29 重庆晨报

  李代明制作的一个模拟磁能发电站。本报记者张锦旗摄

  永动机已被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科学神话。奇怪的是,重庆市民李代明却一直想发明一个类似永动机的永磁机。不过,尽管花了26年时间,永磁机依然是李代明的一个梦想。

  但幸运的是,在对永磁机的研究中,李代明却意外地发明了无铁芯磁电机(专利号:
ZL200420033489.4),并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永磁机是个白日梦

  按照李代明的解释,永磁机就是将天然磁铁石或大自然中的其他磁能,转换成人类可直接利用能源的机器。其实质是一种将磁能作为自然界中的水能、风能、太阳能一样加以利用的新方法。

  不过专家认为,要想在完全不消耗其他任何一种已知

能源的情况下将磁能直接利用,目前还无法能做到。比如:此前国外也有人发明了磁能汽车、磁能发电机等,但不是造价高得惊人,就是实际操作性不强。有专家甚至称:与永动机一样,永磁机也是无法实现的。

  痴迷26年被指神经病

  1979年,刚满20岁的李代明成了重庆一家机床厂的工人。因为工作原因,他很快对磁能利用产生了兴趣。当时报着一种纯真的想法,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李代明走上了永磁机的研发之路。但他却没想到,这条路走了整整26年,却仍然没有看到终点。

  在这26年间,李代明几乎投入了所有的积蓄,制出了上百台各种原理、模样的磁能机,绘制了上千张图纸,但这些不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发明,却使他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并因此失业。亲戚朋友也开始从敬佩到怀疑,甚至开始背后称他“神经病”。

  失败中得到意外收获

  5年前,一家企业在改造一台大型电机时找李代明帮忙。他发现,这种电机体内装有的磁铁石,实际上就是利用磁能来减小电机工作时因摩擦产生的能量消耗。为了进一步改良这种产品,一年之后,李代明终于发明出了无铁芯磁电机,使整个电机告别了铁芯部件。据介绍,这个生产成本与普通电机差不多的新发明,最高可以减少50%%的能量消耗。今年5月,该项目正式获得了国家专利。

  这次意外所获使李代明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不再盲目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转而发明一些磁能利用产品。但由于负债累累,他希望能将这项技术进行转让,以支撑自己的发明。联系电话:60712040。

  永动机:一个科学

神话

  永动机的想法起源于印度,公元1200年前后,这种思想从印度传到了伊斯兰教世界,并从这里传到了西方。

  在欧洲,早期最著名的一个永动机设计方案是十三世纪时一个叫亨内考的法国人提出来的。

  17世纪和18世纪时期,人们又提出过各种永动机设计方案,有采用“螺旋汲水器”的,有利用轮子的惯性、水的浮力或毛细作用的,也有利用同性磁极之间排斥作用的。有学识的和无学识的人都相信永动机是可能的。但是,所有这些方案都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

  19世纪中叶,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被发现了。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能量守恒的转化定律使永动机幻梦被彻底的打破了。

  永动机的想法在人类历史上持续了几百年。最终,这个神话被驳倒了。中国基础教育网

  “靓颖”

商标炒到50万

  火爆的超女秀,让重庆市民蒋先生看到了商机。蒋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将“靓颖”作为无形资产保护起来,他已将“靓颖”两个汉字申请了“保健营养品及饮料类”商标(其创意为:“靓颖”与“靓饮”谐音,可理解为越饮越漂亮);并设计了几套“靓颖”的饮料包装图文标识,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目前,已有商家表示愿意以50万元的价格全盘购买。

  不过,作为张靓颖的粉丝,蒋先生表示自己只是为保护其不被别人恶意抢注,他愿意将上述注册的内容赠与张靓颖。专家告诉记者:如果无人(主要是张靓颖本人)在三个月内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异议,那么注册就可以成功。蒋先生电话:13330272158。

  1元钱学煲汤

  本报此前报道的“节能电焐煲”专利人龚妈妈,近日来信告诉记者:为了将她的煲汤技术广泛传播,现在想广收“徒弟”,交1元钱学费就可学会,学完还送一锅她亲自煲的汤。电话:66887540。

  国家攻关专利只卖3万

  重大关教授来电告诉记者,由他负责开发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高效节能环保型生活锅炉”(专利号:ZL90105888.2),在市场价格比普通产品平均低20%%的情况下,不但大大减少了烟、尘等污染的排放,而且还可节能30%%左右。这项专利至今已获得了30多项国家级大奖。

  为了更好地推向市场,关教授与校方商量:愿意以每家3万元的价格,进行专利许可权转让。电话:65121241。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曾欢采写

  重大教授澄清空调烧水温度有限

  近日,重庆大学空调热能系关正安教授再次对本报此前报道的“空气热能设备”专利发表看法:他认为利用空调热废气烧水确实可行,但在不另外增加能量的情况下,要把自来水加热到115℃,是不可能的。

  关教授认为:根据热泵原理,普通空调是通过载热介质———空气向外放热来进行制冷。而该专利的理论基础就是将“载热介质”由空气变为水,即空调向水放热而实现将室内空气冷却。

  但在实践中,为保证制冷效果,空调无论是通过空气还是水放热,可排出的热能温度,最多不超过40℃。因此,如果要将水加热到115℃,就必须要提供新的能量才能实现。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