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河北教师资源流动困局调查-3: 向中心城市,出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09:43 燕赵都市报

  “现在的情况是,小学老师在教初中,初中老师在教高中,高中老师都去了石家庄,所以学校的升学率逐年下降,许多学生也干脆转到市里上学。”省会西边某县一位中学校长无奈地告诉记者。据了解,这种老师向中心城市涌动的现象,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但是2000年以后似乎渐多起来。据省会某重点中学的一位老师介绍,光是栾城一中就有六七名老师到了该校。

  人往高处走

  “我1993年前后刚到学校的时候,老师总共70多人,而如今已经超过了300人。”河北师大附中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据他介绍,这其中有大学毕业生,也有许多是从周边的县里学校来的。2001年之后,普通高中的扩招,成了这些老师大举进入省会的直接原因,按照每增加一个班需要增加4名老师计算,某重点高中从一个年级8个班增加到20个班,就需要增加48名老师。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老师来自赵县、栾城、平山、藁城、行唐等地方的最多。“有的学校放暑假的时候排好了课,可是一开学发现老师没有了,赶紧又招聘老师应急。”

  户口政策和人事制度的放开,是这种潮流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郊县的老师到省会,户口不会成为障碍,档案也可以先放在人才市场。“一般解决编制问题都需要一段时间,但是他们一到岗位上,待遇和其他老师就是一样的,一级老师和一级老师拉平,高级和高级拉平,收入完全一样。”

石家庄十五中的柳军法老师告诉记者。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虽然可能对县里来说有点愧疚,但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发展,我觉得来省会没有什么不对的。”来自无极的刘老师目前在位于开发区的某中学任教。他说,以前在县里的时候,“评优课”是很难轮到自己的,各个学校按指标分派,他所在的学校名额少得可怜,很难轮到自己。“这是客观的,主观上有些地方的学校怕老师流失,对评优非常消极,怕老师一旦评上了就跑了。这种不靠待遇留人而靠限制留人的方法,只能更会让老师一有机会就走”,这位老师无奈地说。他到省会两年了,已经被评上了一次一等奖多次二等奖,这对于他今后工资待遇和职称都有直接好处。

  “以前在县里累死累活只能挣一千元出头,刚到省会就能挣到一千五六,而且过年过节的各种福利待遇也多,误餐补、结构工资、岗位津贴,这些名目的钱,以前在县里是根本没有的。”刘老师表示,除了这些外,像出差、学术交流、进修的机会以及科研论文等教学成果,因为平台高了,机会也就多起来。“对个人事业、阅历、人生,可以说都是受益颇多。”

  有业内人士介绍,由于许多老师被市里的学校“挖墙脚”,许多县中和市里一些原本关系不错的学校也有些僵硬。

  为了自家孩子舍了自家学生

  “除了考虑自己外,许多跳槽的老师考虑的是自己的孩子。”石家庄十五中的柳军法老师表示,这些进入中心城市的老师一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年富力强、业务素质较高的老师,他们的年龄一般集中在33—40岁之间。“一般是孩子该入小学了或者该上初中了,到了省会孩子可以找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而且作为子弟,进孩子父母任教的学校,在学费和录取分数上是有很大优惠的。”据了解,对于河北师大附中的老师,孩子进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上师大都有一些子弟的优惠政策。

  “我们国家目前经济发展还不均衡,中心城市和县里差距很大,在教育投入、待遇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因此这种流动是必然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经济不同,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是不同的,懂得教育重要性的县城老师想给孩子多投入些也找不到渠道,而到了省会,各种艺术班、特长班、补习班很多,这些资源于县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除了为孩子,还有就是家属。”柳老师介绍,有的是配偶已经到了市里工作,这样就可以团圆了;也有的“曲线救国”,哪怕一个人先来也要来。在县城里,这些老师多是半工半农,信息来源比较少,业务上很难提高。省会某校的一位化学老师今年36岁,已经是高级教师了。而他的一位在县城学校工作的大学同学,如今只是一级教师。“光是这一项,每个月的收入就差二百多元。”

  收入的天壤之别

  也许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也许进入新环境压力比较大,这些流入省会的郊县老师,一般工作都非常出色,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出很好的业绩。

  “除去工资高之外,在省会有许多额外收入,在县城是不可能的。”某县的一位校长告诉记者,他们那里很少补课,一些尖子生主动要求补课,由于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有限,他们就每人收一元钱,每个老师上一节课只有5元钱的讲课费。而到了省会,补一节课都在20-50元之间。

  “我不讳言,每年几个学校的老师一起编写几本教辅书,就能收获万元左右。”省会某重点中学一位地理老师告诉记者,除了编写教辅书之外,他还有机会带家教,或者给一些民办学校的“加强办”、“提高班”等讲课。家教一小时20-30元,而参加民办学校的讲课,一天就可以收获一二百元。“每年的五六月份,给艺术类考生上加强课,这两个月基本就可以收入一万元。我们还是副科,像数学、英语等课目的老师,每个月的额外收入都在三千多元。”而这些,在县里是不可想像的。

  “其实也有特殊的,比如正定,这两年跳槽到省会的就几乎没有。”据知情人士讲,正定中学老师的收入在周围这些郊县里可以说是最高的,而且学校还集资给老师盖了宿舍楼。这些优厚的待遇让老师能专注于教学,因此,正定中学的教师队伍和升学率也一直比较稳定。

  其他县的老师可能就没这么幸运,在记者采访的多名来自各县的老师中,有的说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投入不够,政策也跟不上;也有的说,一些县中的校长不是从教学一线走上去的,对教学业务知之甚少,许多在一线辛辛苦苦教学的老师,收入还不及一些在后勤、行政等二线教学部门的老师收入高。因此,许多人认为这些流失是必然的。

  教师流失连带学生流失

  “有时候想想县里的孩子还真是有点舍不得。”省会一位来自县中的老师表示,县里的孩子比较朴实,而且勤奋好学,城市里的孩子个性太强,教起来非常累。“其实回头想想,这对于县城的孩子来说太不公平了”。据一位业内人士讲,能够被省会重点中学吸收的县中老师,往往是该县的教学骨干和精英。他们的进城,让许多县里的孩子“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学校”的梦想更加遥不可及。

  在许多县,老师的流失是惊人的。省会南部某县一中,就有过好几次安排好课,老师却不见了踪影的无奈。甚至有的老师只是说家里有事要请假,而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这所中学为了应付这种现象发生,今年一下子招了30多名大学毕业生。“招收一名河北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生都非常困难,而像英语等紧缺专业,就连专科生都很难招上来。即使来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走,我们心里也没底儿,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政策和待遇可以挽留他们。”该校的教导主任向记者透露。

  随着老师大举进城,到省会就读也成了许多县里孩子无奈的选择。据了解,省会目前28中、43中、42中,甚至一中、二中都有许多来自郊县的学生。某县中一位教导主任向记者介绍,光他们学校去42中的就有50余人,而今年该县在省会的毕业生和复读生总共有100多人,这些人中有60余人考上了本二以上院校,而他们全县今年只有200余人考上了本二以上院校,这也是该校升学率和吸引力下降的一个直接原因。

  这种现象在周边其他县中也是常见的,而郊县优秀教师还在因种种原因向中心城市“迁移”,如此恶性循环,还在继续……

  本报记者:武岩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