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一墙之隔兴衰两重天(地方·长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08:05 人民网-市场报

  近来,在华北最大的蚕桑基地、素以蚕丝出名的山西省阳城县,传诵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两厂只隔一堵墙,一个兴来一个亡”,令人深思。

  阳城县城南不远有个坪头村,一墙之隔坐落着两家缫丝厂,南边是国营阳城缫丝厂(以下简称阳缫),北边是村办佳美缫丝厂,现已改制为阳城佳美茧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美)。如今,两个缫丝厂却面临着不同的命运,曾经3次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的阳缫已
经倒闭,而经过改制的佳美公司生意却异常红火。记者近日走进阳城,对此作了探究。

  进入阳城缫丝厂区,只见“铁将军”把门,院内杂草长得有半人多高,车间里锈迹斑斑的设备被厚厚的灰尘覆盖着。听厂里的工人说:“工厂从2001年停产到现在4年多了,一直没有恢复生产,工人们每人每月只能领取330元的生活补贴金,日子过的很是拮据。”而“佳美”厂区,却是另一番景象,厂房内,机器轰鸣,机轮飞转,身着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在精心地操作着,与隔墙的阳缫形成鲜明的对照。据董事长吴美棠介绍:“佳美现在每天能产300多公斤白厂丝,今年上半年生产了50多吨,产值达1000多万元,佳美的产品质量很好,大多数都销到了国际市场上,最近又开辟了杭州市场,也很受欢迎,每吨丝可获利润1—2万元。”

  按照常理,阳缫的发展应该远远好于佳美。过去的阳缫名气很大,曾获得过全国纺织系统和和山西省工业系统先进企业的光荣称号,所生产的梅花牌SE桑蚕丝在全国缫丝行业中有很高的声誉,曾3次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缫丝厂不简单,天天有人来参观”是阳缫辉煌时最生动真实的写照。而佳美却没有名气,出了阳城县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佳美了。

  面对“蚕茧大战”的不同选择是导致两厂“一兴一亡”的直接原因。阳缫之所以由兴到亡,其直接原因是近几年发生在阳城县境内的“蚕茧大战”。阳城县作为华北最大的蚕桑基地,年产茧在200万公斤以上,由于蚕茧收购过程中的利益驱动,造成了全县多方收购蚕茧的“大战”,而“大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茧价飞涨,茧质下降,缫丝成本大幅增加。习惯了正常生产的阳缫,面对“蚕茧大战”的严峻挑战,虽然也想过很多办法,终因管理机制的落后、职工人数过多、应对市场能力差等因素,最终在负债3000万元后走向停产。

  而同样遇到了“蚕茧大战”带来的冲击和茧价高、茧质差挑战的佳美,面对这种冲击和挑战,首先千方百计筹措蚕茧收购资金,全厂170多名职工人人入股,少的几千元,多的几万元,共筹到资金300多万元;茧质不好,就想方设法改进工艺和技术,专门到晋城市内请来了曾经在阳缫负责技术和工艺,担任过晋城市丝绸研究所所长的缫丝专家丁良方进厂具体指导,使百公斤丝消耗400多公斤蚕茧降为304公斤;“大战”使阳城蚕茧大量外流,面临无茧可缫的停产威胁,佳美远赴浙江、山东等地购茧,保证了正常生产的需要;为了应对挑战,佳美开始主动与阳城县境内的多个乡镇经纪人和养蚕户签定了合作合同,按照合同,佳美将实行蚕茧收购最低保护价,为发展桑园的农户资助50%的桑苗款,走出一条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新路。

  当地群众介绍说,这两家缫丝厂,都是生产白厂丝,主要设备有缫丝所必备的煮茧机、缫丝机、复摇机等。阳缫有职工1300多人,而佳美只有170多人;当阳缫经营不景气时,上级主管部门曾四易厂级领导,但惟独没有考虑过企业体制的改革,眼下改革虽说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从阳缫的情况看,国企改革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挑战面前,有两个不同点:一是心态不同。阳缫遇到困难,虽然也有些着急,但心里的底线是:我是国营的,政府总不能看着我们的困难坐视不管,所以不是真着急。而佳美则想的是:我是民营的,闯不过难关企业就要倒闭,自己的投资就要付水东流,所以是真着急。二是遇到困难的态度不同。阳缫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找市长,找经委,找主管局。而佳美则想到的是如何靠自己闯过难关。

  《市场报》 (2005年09月05日 第三版)

  作者:本报记者 史钧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