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留学经济人气渐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04:42 深圳商报

  外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去年井喷首次与出国留学人数持平

  中国留学经济人气渐旺

  【本报北京9月4日电】(深圳商报驻京记者徐香梅汪涓)中国日渐增强的国力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教育部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4年12
月31日,2004年共有110844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6715人,自费生104129人。同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数为114663人。这一年中国留学进出口人数首次基本持平。

  外国

留学生人数创了四个“第一”

  2004年,创造了中国留学经济的四个第一:一是来华留学生数量最多的一年,总数超过11万人,比上一年度增长42.63%;二是来华留学生绝对数量增加最多的一年,增加来华留学生33129人;三是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国家数量最多的一年,已经达到178个国家;四是来华留学历史上外国学生就读学校数量最多的一年,共涉及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420所高等学校和其他教学、科研机构。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刘宝利近日透露,到2007年,在华外国留学生人数将达到12万人。

  2004年度各类

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4663人,比2003年度减少了2.2%。截至2004年底,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超过81万,留学回国近20万人。近年来,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呈现递减趋势,同时,越来越多的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2004年回国人员总数25116人,比2003年度增长了24.6%。

  留学为学汉语和在中国工作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申办奥运会获得成功以及加入WTO,学习汉语和到中国留学已成为世界潮流。学习的专业从中文、中医等传统学科扩展到科技、经济、管理、法律等应用类学科,攻读硕士和博士的人也在增长。

  朱彤,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资深中文老师,曾受邀去日本的大学教中文。她告诉记者,北京语言大学至今已培养留学生7万余人,每年有1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留学生在该校学习。以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留学生人数最多,美国等国增加得最快。非洲留学生的数量相对还是较少。她还告诉记者,大约有1/3的外国留学生愿意留在中国就业。其中,韩国学生最多。

  来自日本的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井福太朗说:“如果让我选择在国外就业的话,我会首选中国,因为中国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国家。”像井福太朗这样看好中国就业市场的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不过,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就业还存在一些障碍,如外国留学生办中国“绿卡”难,中国的就业市场对留学生还未全部开放,外国留学生就业面窄,就业服务机构少等。

  相关资料:

  来华留学始自隋朝

  早在7世纪以前,我国就开始接受日本派遣的“遣隋使”、“遣唐使”以及大批留学生和留学僧,向其传授中国文化,隋朝也由此成为中国开始大批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时期。我国政府始终重视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工作,把它看作我国对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1950年开始,我国接受了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33名留学生,到1999年的50年里,我国有关高等学校共累计接受了来自160多个国家的35万余人次各类留学生。其中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有近8.3万人次,自费留学生27万余人次。

  改革开放以后,来华留学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到1999年的21年间累计接受了34.2万余人次来华留学生。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来华留学生数量也大幅增加,从1992年的1.4万余名,发展到1996年的4.1万余名,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留学生层次也明显提高。

  1999年至今,来华留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加。其中来自亚洲的留学生人数排名第一,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依次排在其后。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和德国的留学生人数名列前5位。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自费留学来华呈现了快速上涨的势头,正如自费出国留学已经占了中国出国留学生的94%一样,自费来华的留学生已经超过92%。(汪涓)

  作者:记者徐香梅汪涓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