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半年劲赚118亿 海外收购可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 17:50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刘冬

  在油价高企和现金充裕的情况下减少派息,会令人联想到,公司仍打算作类似尤尼科的收购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0883,hk)退出美国尤尼科竞购不足一月,国际油价不愿下行,中海油净利润创历史新纪录中报这时出台。其时,中海油市值较竞购尤尼科时,增长以亿计。

  此时的中报亮相,中海油首席执行官傅成玉再度奔走于国际市场,不懈向投资人推介这间中国的“好公司”。

  8月31日中海油宣布,截至2005年6月30日,公司净利润创历史新记录,激增至118.3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68.6%。

  对投资人而言,他们总想要的更多。是次中海油的利润虽然已经创历史纪录,还只在预期的下限,低于预期的122亿元。过去中海油的表现亦令投资界满意,但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实现油价却比预期低,只有43.91美元一桶,较质素较好的得州西部中级原油平均低15%,令投资者担心公司的原油素质。

  但里昂

证券仍维持中海油买入评级,并预期该公司下半年再派发特别股息。

  2005年上半年,中海油于中国近海还取得了4个油气新发现,其中3个为自营发现。

  中海油的桶油成本为11.76美元,其低成本居于同业公司前列,而国际原油市场的8月30日盘中已创出每桶70.85美元的最高点,对原油开采商未来利润空间可期。

  而对于刚刚了结的尤尼科竞购案中,竞争对手

雪佛龙要与中海油修好的表示,傅成玉的回应不带感情色彩。

  外电报道,雪佛龙总裁奥赖利称,中海油是一家成熟的公司,双方已合作20年,而且雪佛龙仍致力与中国达成一项液化

天然气交易,谈判的焦点是中海油入股,以换取向中国输送液化天然气。

  当傅成玉被问及中海油是否会就未来合作事宜与雪佛龙谈判时,傅成玉简短做答:“没有”、“中海油目前未就任何形式的合作与雪佛龙谈判。”

  阅读半年报可知,中海油2005年半年的派息比率,由去年同期的50%降至37%,在油价高企和现金充裕的情况下减少派息,会令人联想公司仍打算作类似尤尼科的收购。

  所谓油价低时收购资源,油价高时收购资产,中海油自会把握自己的节奏。

  中海油首席财务官及高级副总裁杨华表示,公司仍会按既有策略继续物色海外收购机会,但由于目前正处高油价环境,收购并不易。

  傅成玉补充,中海油进行任何收购,均会考虑对公司油气储备的帮助、经济上及财务上是否可行,当然风险与回报,特别是股东的利益为先行。

  “明知不可为而为,背后隐存的是大智慧。”有人如此评价尤尼科竞购中的傅成玉。中海油已经显示了中国企业家的眼光及胃口,他们需要的是时间与耐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