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 正文
 

中海油竞购启示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 12:30 《财经时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马毅颖

  启示1中国公司仍需韬光养晦

  直接启示是,不论政治背景如何,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是走向国际的根本。面对国际市场,尤其是在与诸如美国这样的市场老手竞争时,中国企业要更加注重兼收并蓄,
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中海油此番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跨国并购演练,使中国企业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并购游戏规则和实质有了更加直接的体会。

  普遍认为,此番并购操作具有国际水准,能将一个中国的国企通过上市公司个性化地展现在美国人面前,是一次大胆而独特的亮相。

  但是除了熟悉和运用西方规则和手法之外,还应注重东方谋略的运用。即使我们的境外上市公司,仍然是中国公司,美国人不会因为我们用了他的语言、方式和方法,甚至模仿得和他一模一样,而把我们当成同类。

  启示2必须掌握项目运作的主动权

  中国公司由于自身状况和缺乏跨国并购经验,现阶段以至今后一个时期,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然要依靠西方中介机构,以往中国在这方面教训很多,要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要么妄自尊大。专家们普遍认为中海油此番竞购表现张弛有度,进退有序,在相对不利的情况下没有被牵着鼻子走,始终掌握了项目运作的主动权。不但毫发无损,市值还增加了近1/3。

  与外界猜测所不同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中海油在每个关键时点上作出的决定,都是充分沟通之后,在没有投资银行等顾问参与的情况下由公司管理层独立做出的。

  启示3走向国际做好全方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国际经济形势风云诡谲,变化多端,即便我们提前做足功课,也常常会碰上始料不及的情况,更何况直接挑战美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老牌知名企业?此番中海油案例将国际商战的扑朔迷离表现得淋漓尽致。事前所做的调查研究不可谓不充分,一波三折后,洋独董们聘请的诸家机构调研结论甚至比原先更好,但是这样多的美国著名机构和著名专家却任谁都没想到在全世界极力倡导市场化、商业化理念的美国会对一个商业项目大讲政治。这足以提醒我们不可以轻信任何承诺,必须在出征之前更加充分地设想问题和困难。

  启示4摈弃国际交往新教条主义思维

  美国通过中海油并购案再一次昭告世人,在涉及紧缺资源的跨国企业行为问题上,决不可能存在单纯的商业行为。傅成玉在总结时说了两个没想到:一没想到

雪佛龙作为中海油的长期合作伙伴会把政治手段引入到竞购中来,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的公司不但这样做了,还动用了多年积累的所有政治资源打了一场名副其实的“政治仗”;二没想到在美国运行了20多年、并且被美国总统布什肯定的相关法律程序,为了维护一家美国公司的利益就可以轻易改变。

  中国加入WTO后一直严格按照商业规则办事,而美国却可以不奉守这一规则!这让受过美国教育的傅成玉痛定思痛之后,不得不逆向思维:如此看来我们也没法儿和这些规则太叫真儿了,当伤害到中国国家和企业利益时咱也可以灵活运用。

  启示5提高跨国运作中的政治技巧

  商业的事情交给企业家去做,政治的事情交给政治家来解决。在商业项目上,企业要尽量淡化国家背景,降低政治对抗成本,企业家不应该承担政治责任。政府虽然不应主动接招儿,避免授人以口实,但在企业受到境外政治势力和负面舆论的明显围攻时,应该体现有效的政治技巧和策略。

  仅从媒体角度考察,应该支持我们的主流媒体表现必要的政治经济敏感,引导积极的舆论策略跟进,对明显的不公平竞争和攻击之词应该据理回应。否则不但置企业于单兵作战之窘境,也让企业和民众产生不必要的误解,过于“温良恭俭让”反而助长境外别有用心舆论乘虚而入。此番竞购全过程中,西方某知名媒体及其中文网站极具匠心地扮演了诡谲叵测的角色,小道消息似的严重泄密报道贯穿始终,不但让中海油饱受尴尬,也暴露了我们传媒存在的许多问题。

  启示6拥有投行顾问之外的顾问

  外脑时代是人力资源多元化的另一种说法,企业家有必要借助方方面面的外脑组成自己的核心顾问班底。对于企业来说,并购成本=初始成本+整合成本,整合成本理论上不在投行考虑之列,而这却是企业并购的最大未来风险。中海油是次能够在外界火爆的氛围和内部高度紧张的节奏中保持冷静头脑,审时度势,有理有节,不但表现了高度的投资人意识和资本市场技巧,更是内外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干的完美结合。

  启示7研究“走出去”的自我营销策略

  中海油遭遇美国“政治门”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有必要思考更加有效的自我营销策略。中国仅仅对外宣示“和平发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让西方世界和美国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企业,化解因为陌生和偏见带来的本能防范和恐惧感。商业活动中的心理因素常常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改变认知决非例行的公关程式就能迅速解决。中海油竞购中,起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雪佛龙动用政治手段有意放大对所谓“中国威胁”的恐惧感。这也促使我们自问:在国际舞台上,政府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营销中国?企业如何更有效地营销自己?

  尽管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之久,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傲慢与偏见仍需在未来历史进程中抹平。中海油竞购尤尼科的“探宝船”和平之旅,尽管看上去无功而返,但是仔细思量,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斩获颇丰,无论是无形资产还是有形资产都获得了大幅提升,更有那些任何课堂都学不来的真知灼见。可以肯定,这一事件带给世界和中国的信息与心理冲击,决不会伴随并购硝烟的散去而被尘封。它应该而且必将作为

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一个缩影而载入中国现代企业史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