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走出发展与保障的两难境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 09:29 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如何处理收入与分配体制改革中效率和公平的协调,社会保障体系的建制理念仍未能找到比较完善和准确的定位。

  一、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实际问题

  1、就业压力的挑战:一方面是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巨大的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在
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就业问题的严峻,除了总量还存在着结构性就业矛盾,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越来越低。同时,我国就业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非公经济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传统的以“单位”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和办法已不能适应这种分散化、流动性强的就业格局,一是大部分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险的个人帐户里并没有积累,需要补缴养老、医疗保险的相关费用,这对于原来收入就较低现在又处于下岗失业状态的失业者来说相当困难。二是目前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由企业负担,一些国有企业欠费严重,非国有企业参保不足。同时,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后,农村老弱人群的基本保障问题更加突出,到2004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6353万人,医疗保险人数为12404万元,有学者认为,我国失业警戒线是7.03%,9.73%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将进入风险期,由于贫富差距的扩大,不同阶层群体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现,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保障的差异,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2、目前我国男性公民的退休年龄是60岁,女干部是55岁,女工人是50岁,在此基础上,支付退休后养老金的年限按10年的预期设计,但事实上我国人均寿命已达到72岁,这就造成我国

社保基金缴费期短,支付期长,人口老龄化导致企业缴费的人员与退休人员之比,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0:1迅速上升到目前的3:1,最近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我国虽然早已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但为了保证当期养老金的支付,统筹基金也就是说从现在正在劳动年龄的人那里筹集资金,和个人帐户资金一直混帐运行,统筹部分透支了个人帐户资金,并未形成实际的基金积累,
养老保险
个人帐户空帐近7200亿元。

  3、在老龄化方面,西方国家是“先富后老”,中国则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而且规模大,速度快。2005年1月6日,我国人口突破了13亿,计划生育政策使这一数字推后了4年,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样一个现实,据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平均年龄将是44岁,这一方面进一步加剧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和社会保障以及家庭抚养的负担;而放松人口控制,使庞大的人口增长绝对数出现反弹,将增加失业风险和社会负担。同样,如果延长退休时间,也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不能释放给社会,不能充分就业的人口同样会与老年人口“争夺”有限的社会保障资源,解决失业问题和解决养老问题,形成了一种内在钳制关系。

  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

  1、首先,要尽快建立起最低养老金制度,尤其是加快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流动和转移的新型制度框架,为每一个进城务工的人员建立社会保障帐户,并且帐户资金可以转移。其次,下决心把土地承包权永久地固定给广大农民,使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成为一种包含使用权、转让权、继承权和抵押权的土地财产权。再次,逐步创建社保与商保相结合的农村养老

医疗保险制度,坚持“养老以个人帐户为主,医疗以统筹为主”的原则,在资金管理方面,则采取商业保险模式,提高运作效率。

  2、去年底,经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养老保险公司的成立,体现了我国保险业逐步走向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企业与个人之间的权力与责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控制不合理支出,通过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改变社会保障的固有形态,促进社会保障走出单一的财政范畴,逐步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负担养老责任的局面。

  3、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保之源,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说,就业是他的最大保障。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大力扶持和发展投资少,就业门槛低、就业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鼓励失业职工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对那些促进就业很小的项目,要严格控制土地,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

  4、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可将现有退休年龄调整改革方案提高5岁。其次,通过具有法律强制性的税收形式以代替现行的缴费方式,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国际上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通常做法。当前,关注贫困人口和帮助贫困人口,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而且还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需要。有统计表明,近5年来,城镇高收入群体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用于不消费的份额从18.7%上升到35.9%,而低收入人群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用于不消费的份额从12%下降到5%,显然,帮助贫困人口,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社会消费总量。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安徽淮北分行)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