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考核新标准”可解“助学贷款难”(深度·跟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08:19 人民网-市场报 | |||||||||
张保庆陈述的事实触目惊心。从表面看,造成政策变成空文的原因是:“有些地方对这项政策不够重视,落实的措施也不够明确”。实际上,这恰恰折射出政绩考核的缺漏。 助学贷款政策不落实,不是因为财政困难。数百上千亿元的浩大工程可以轻易上马,助学贷款与之相比只是杯水车薪,为何却不能得到划拨?细加思忖便不难理解。工程上马是成就政绩工程不可或缺的重磅元素。打造形象工程都需大额资金,而且,这些工程的效果立
因此,考察官员政绩不能仅仅局限于GDP、招商引资数量等经济实绩,还应加入环保、扶贫等其他考核指标,更应该把教育纳入考核指标之内,以制度保障助学贷款的落实。 学者马怀德说:“如果上级政府的命令和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被扭曲和消解,那么受到挑战的就不仅是中央的权威,更是法治的权威。无论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还是上级政府的决定命令,其本质都反映了法治的精神和力量。” 今年初,湖南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教育第一责任人。无独有偶,江苏也将把教育普及率作为各地全面实现小康的核心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建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 在新闻发布会上,张保庆对政策的不落实表示了无奈。那些急需助学贷款的学生更无奈。如何解决助学贷款的难题?笔者认为,破解之道就在于把教育纳入政绩考核的标准,并辅之以配套法律法规,将助学贷款制度化。 《市场报》 (2005年09月02日 第八版) 作者:王石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