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年报中捕捉投资新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06:08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截至8月31日,沪深两市共有135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5年半年报,占总数的99.23%。已公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00.17亿元,净利润1024.52亿元。其中有可比性的1341家上市公司在2005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38.95亿元,同比增长24.46%,二季度实现额比一季度增长13.22%;实现净利润1021.05亿元,同比增长3.52%,二季度实现额比一季度增长0.62%。
2005年中期,全部22个行业共盈利1024.52亿元,除了电子行业亏损9.35亿元外,其余行业都盈利。 在2005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速明显放缓、相当一部分行业业绩开始出现下滑的背景下,成长性的品种更显稀缺。可以看到,电力、食品饮料等稳定成长的行业在2005年会继续受到市场的追捧,而化工、电子软件等板块部分高成长的个股也会受到资金青睐。 1 半年报整体概况 整体业绩继续保持增长 截至8月31日,沪深两市共有135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5年半年报,占总数的99.23%。已公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00.17亿元,净利润1024.52亿元。其中有可比性的1341家上市公司在2005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38.95亿元,同比增长24.46%,二季度实现额比一季度增长13.22%;实现净利润1021.05亿元,同比增长3.52%,二季度实现额比一季度增长0.62%。 整体业绩增速明显减缓 有可比性的1239家上市公司2005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同比2004年分别增长24.07%和3.20%,而2004年中期同比2003年中期分别增长32.51%和47.82%。 按2005年中期净利润和6月30日总股本计算,已公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期平均每股收益0.139元,比2004年中期平均每股收益0.143元下降2.8%。已公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2005年中期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18%,比2004年的5.41%下降4.25%。有可比性的1341家上市公司在2005年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0.68%,而一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165.8%。 在可比的1341家上市公司中,2005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697家,占总家数的比例为51.02%,低于2004年中期的比例63.68%。对比2004年中期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布情况,2005中期在业绩下降的各个区域公司数占比增大,在业绩上升的各个区域公司数占比减少。 净利润主要来源于 少数行业和大公司 在已公布2005年半年报的1356家公司中,盈利的有1147家,占84.59%;亏损的有209家,占15.41%,亏损的公司共亏损124.88亿元。净利润排名前十位的依次是,中国石化、G宝钢、武钢股份、扬子石化、招商银行、马钢股份、中集集团、兖州煤业、上海石化和华能国际。亏损最大的前十家公司依次是京东方A、南方航空、TCL集团、锦州石化、ST屯河、*ST托普、科龙电器、仪征化纤、东方航空和石炼化。两市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主要来源于大公司,前10家、前20家、前50家和前200家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占总净利润的40.88%、52.39%和67.62%和92.91%。 2005年中期,全部22个行业共盈利1024.52亿元,除了电子行业亏损9.35亿元外,其余行业都盈利。金属非金属行业和采掘业盈利位居前两名,分别实现净利润278.63亿元和232.65亿元,分别占净利润总额的27.20%和22.71%。行业净利润集中度也比较高,前两个行业和前五个行业实现净利润分别占净利润总额的49.90%和71.45%。 行业发展各异总体忧甚于喜 根据已公布半年报业绩统计,22个大行业中只有信息技术的2005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0.32%,其余行业都实现同比增长。木材家具、房地产业、建筑业、造纸印刷业、金属非金属业、采掘业、食品饮料、金融保险业和综合类等10个行业中期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余均同比下滑。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前三名的是金属非金属业(40.71%)、采掘业(36.47%)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0.84%),增幅后三名的是信息技术业(-0.32%)、传媒与文化产业(5.53%)和纺织服装皮毛业(8.03%)。净利润同比增长前五名的行业是木材家具业(126.18%)、房地产业(53.01%)、建筑业(48.94%)、造纸印刷业(41.90%)和金属非金属业(30.88%),净利润同比下降前五名的行业是电子(-143.59%)、传播与文化产业(-48.65%)、其他制造业(-39.54%)、农林牧渔业(-28.05%)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6.63%)。 电子行业仍未走出低谷,虽然2005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06%,但是二季度继续亏损7.83亿元,全行业中期亏损9.61亿元。金属非金属业和采掘业处于景气末期,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虽然仍保持较高的同比增长率,但是环比增长率下降明显,两个行业2005年一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率分别为39.29%和9.25%,二季度环比增长率分别迅速下降为11.33%和3.5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都在20%以上,但是净利润却同比负增长,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6.63%和3.53%。木材家具、房地产业、建筑业和综合类的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金融保险业稳步增长,2005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31.67%和21.43%,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率1.68%。食品饮料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增速下滑,二季度净利润环比下降63.35,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集中进一步提高。医药生物制品业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75%,净利润同比下降1.64%。纺织服装皮毛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03%,但是净利润同比下降16.33%,二季度环比下降45.14%。 2 业绩增长行业分析 周期性行业发展面临向下拐点 在2005年半年报每股收益前50名的股票中,钢铁股最多,占了13只,其次是煤炭股,有8只,第三位是化肥股,有4只。这些均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尽管受宏观调控和周期走弱的影响,但由于处于周期运行的高点附近,因此其绝对收益水平仍保持较强优势。 与绝对收益排序不同的是,半年报每股收益排名前50位的钢铁、煤炭和化肥股,在2005年半年报净利润增长率排序中,只有武钢股份进入前50名,成长性靠前的主要是房地产、能源电力和药业股,增长率排名在前50位的家数分别有6家、5家和3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行业的周期性特征有较大差别,钢铁、煤炭是最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度最强,虽然其绝对业绩水平较高,但基本上是周期顶点的最后一冲,从未来业绩增长的角度看,已不具备优势。房地产业虽然也受到宏观调控和行业紧缩的影响,但由于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影响,其利润增长仍有相当保证。能源电力虽然也属于周期性行业,但同时又具有公用事业的性质,在定价、投资等方面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要多一些,因而其周期运行要平缓得多,这有助于其提前走出周期低谷。药业属于非周期性行业,在宏观调控的环境中显示出增长优势。 半年报折射价值新核心踪迹 核心价值股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在不同的行业景气度下,在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绩优股。在当前经济增长减缓、企业盈利下降的背景下,仍然能保持增长能力的非周期性公司、优质资源类公司将会构成市场的新核心股群体。经过与2005年同期GDP增速以及社会平均收益水平的比较,并考虑到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的趋势变化后,可以看到软件、商业零售、金融、房地产行业的成长性将得以延续;医药行业中的一些具有品牌优势和定价能力的公司也将维持稳定增长。在上述行业中,业绩出现大幅增长的股票可能构成未来的新价值核心股群。 (1)银行业凸显中线投资价值 银行业从去年年报以来,业绩呈稳定增长态势,半年报显示银行股业绩均有一定幅度增长,浦发银行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36%,招商银行上半年公司业绩保持稳步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26.4%。因此从市盈率和估值角度分析,目前A股市场上的银行股已经具备了一定投资价值。未来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将使整个银行板块的预期市盈率与市净率下降,投资价值无疑会凸显。虽然目前上市银行存贷差还是主要利润来源,但是银行卡业务、个人金融服务等中间业务正努力开拓,未来银行业的盈利结构将发生质的变化。 从银行股最新公布的半年报来看,多家基金公司重仓介入。由于银行股中线还处于严重超跌状态,而未来股权分置方案如果能实现共赢,无疑将使得银行股的投资价值显现。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已具备了一定的中线投资价值。 (2)商业股业绩出现恢复性增长 2005年半年报显示,大商股份、新华百货、第一食品、广州友谊、华联综超、益民百货等上市公司均向市场献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报告,每股收益均在0.20元以上。百货类上市公司毛利率略有回升,其中益民百货、新世界、广州友谊的毛利率分别高达51.08%、29.11和20.05%,较前两年有所提升。南京中商、友谊股份、华联综超、大厦股份等也出现良性增长。商业板块正逐步得到主流机构的重视。 随着我国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商业类上市公司是消费升级的最大受益者。很多商业上市公司地处大城市的黄金地段,拥有大量的商铺物业和土地储备。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出现大幅升值,商业类上市公司房地产物业储备升值潜力巨大。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外资并购、资产重组等都将给商业股增添想象空间。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未来一旦进行资产评估,则有望引发公司净资产大幅提升,相应的二级市场股票估值水平也将显著提高。在未来全流通的趋势下,如果按第二批股改试点公司平均10送3的对价补偿,那么这些公司大多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从并购价值角度对零售业上市公司进行重新估值,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关注成长性良好的连锁类公司,如大商股份、广州友谊、银座股份、百联集团、益民百货、武汉中百等。 (3)核心医药企业竞争优势凸显 医药股票的行业平均毛利率远远高于其它行业,从医药股半年报业绩情况可以看出,每股收益排在前列的是马应龙、同仁堂和云南白药和G华海,中成药企业为主。广州药业、现代制药、华东医药、金陵药业、云南白药、恒瑞医药等净利润同比增长在45%以上。2005年半年报业绩表明医药板块业绩有所分化,中药板块业绩稳定。其中自主定价能力强,毛利率稳步提高的中药和生物制药个股如复星医药、天士力受到保险资金增持,具备资源优势的制药企业同仁堂、云南白药、片仔癀、益佰制药、马应龙引得基金、社保基金和QFII竞相扎堆增仓。从基金的二季度投资组合来看,在积极大规模调仓的背景下,基金对医药股甚至有不同程度的增持,该板块将继续成为2005年投资热点。而中药行业有可能更充分地分享基本医保市场扩张带来的增长机会。 (4)质优地产股抗调控能力强 半年报统计显示,47家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有7家亏损,47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共计22.86亿元,同比增长75.87%,其中包括龙头企业万科A在内的9家公司增速超过100%。目前已有万科A、深长城、金地集团、天鸿宝业、中华企业等公司预告2005年三季度业绩将出现50%以上的增长。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地产板块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的供给量,而需求则是相对刚性的。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行业优质公司仍具成长性。仔细分析基金投资组合报告和公司季报,不少机构投资者大举介入房地产板块。2005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对楼市的影响将逐步显现,房地产行业将逐步进入分化的洗牌阶段,未来房价走势将取决于今后的政策调控压力。那些拥有大批土地储备,具有成长潜力或项目即将进入收获期有成长性的房地产股,未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情形下仍可关注。 (5)网络产业保持高速增长 目前国家已把发展高科技上升到战略高度,政策引导将对科技股的后期走势构成中长期利好。预测显示,200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实现销售收入3.4万亿元,增长28%。从中线角度看,投资者必须从基本面深入挖掘,选择即将出现向上拐点的细分行业如元器件板块及科网板块中的优势成长企业如华胜天成、新大陆、中信国安等。 3 投资机会分析 高成长上市公司投资机会分析 在2005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速明显放缓、相当一部分行业业绩开始出现下滑的背景下,成长性的品种更显稀缺。可以看到,电力、食品饮料等稳定成长的行业在2005年会继续受到市场的追捧,而化工、电子软件等板块部分高成长的个股也会受到资金青睐。 统计沪深两市净利润环比增长率超过200%的公司结果显示,多家电力公司跻身高成长性公司行列,如桂冠电力、乐山电力、桂东电力等,其中桂冠电力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达210%。与电力公司的高成长对应,动力源、国电南瑞等与电力设备有关的公司也有较高的增长率。此外,科技类公司的成长性还是普遍较好,清华同方、浪潮软件、航天通信、风华高科、科大创新均榜上有名。有较高成长性公司的股票也有前期机构所看好的二线蓝筹股,如海油工程等,但所占比重不大。占比重较大的部分倒是业绩突然转好的垃圾股,如ST丰华、轮胎橡胶、*ST华发、ST光明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本轮反弹中低价超跌股涨幅最好,说明市场还是最看重股票的成长性。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相当一部分股票净利润大幅增长并不是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上得出的,在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其主营业务收入甚至下降,像深物业A、ST丰华等净利润非正常式暴涨的,主要还是因为非经常性损益,能否实现持续增长还有待观察。投资者应该多加关注的是像清华同方、国电南瑞这样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同比、环比同时增长的公司。这批高成长上市公司不仅经受住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严峻考验,而且其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还在不断增强。 绩优股的投资机会分析 从投资价值的角度出发,应该说绩优公司是每一轮行情炒作的重点,重组题材看中的是其业绩的大幅提升以及公司能够进入绩优股的行列,网络科技股等的炒作也是对于业绩良好的预期,应该说在每一轮行情中对于业绩预期的炒作均不会寂寞。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重组以及预期变化的公司往往难以把握,从以往公司的业绩表现中发现白马类绩优公司成为较为安全的投资选择。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投资者对于绩优公司的标准也会有所差异,但稳健成长以及业绩的提升是投资者考虑的重点,相对投资价值或者绝对投资价值决定投资者的参与热情。 在绩优公司的把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关注一些业绩有望出现向上拐点的绩优新贵。其次,对于原有的绩优公司应该区别对待。被市场大幅炒作而业绩出现下滑趋势的公司需要警惕,甚至可作减仓的考虑。第三,应该从行业特点、市场相对定价以及近期市场表现等多种角度出发选择潜力公司。 值得指出的是,45家试点股的行情虽然主要是源自股改政策的推动,但与其良好的基本面也有很大关系。根据半年报统计,45家G股公司(不包括清华同方)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同比增长47.82%,高出公司整体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近24个百分点;净利润总额同比上升24.39%,领先整体公司净利润增幅20个多百分点;每股收益(摊薄)超过0.15元的占75.6%,而整体公司的这一比例仅为24%。 但就已推出的G股而言,在经过前期的炒作后,估值水平已不具有优势,由于经济前景依然看淡,很难再从业绩方面赋予做多机会,这使后续资金的跟进意愿大大减弱,而前期介入的资金由于获利丰厚,兑现的欲望也非常强烈,这种博弈状态使G股推出后面临较大的抛售压力。截至8月31日收盘,较之G股首日的收盘价,41只G股中只有7家上涨,34家下跌,也就是说,G股真正推出时再参与投资的风险是很大的。从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估值水平看,G股的内在价值走向尚不具备支持其行情发展的条件,除了少数具有较强的抵御经济周期能力的股票,大部分G股短期内仍以调整走势为主。 绩差公司投资机会分析 自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由于受股改条件的限制,绩差公司的股改工作成为盲点。两批试点46家公司也仅仅涵盖业绩相对优良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及中小盘民营企业。日前公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对绩差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于绩差公司,鼓励以注入优质资产、承担债务等作为对价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由此可以判定,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绩差公司只要拥有良好的重组方案,吸引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注入优质资产,使公司业绩有提升预期,从长远发展考虑,流通股股东对重组方案给予认可,对价方案就易于通过。因此,在股改全面铺开之后,绩差公司随着重组的提速,伴随基本面发生重大改观,其投资机会自然显现。近期沪深本地股和ST类个股的大涨即是对股改预期的炒作,尽管其中投机的成分较多,但投机和投资在不同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换甚至替代的。以投机的名义投资,相机而变,实现收益的提升才是硬道理。 统计显示,目前两市2004年年报每股收益不足0.1元的公司多达500余只,其中ST个股近100只。在围绕绩差股的寻宝过程中,宜遵循以下几个条件:1、净资产不宜过高。这样可减轻重组成本,增加重组方动力。2、存在一定产业基础。易于进行资产置换,增加重组成功的砝码。3、非流通股本占比较大。由于绩差公司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均较低,所需要支付的对价水平更高,如果重组方(将成为非流通股股东)想要在支付对价后保持相对控股,非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要比较高,最好应在60%以上。4、地方政府支持。目前上海、深圳和辽宁等地政府对股改的支持力度较大,其地域内绩差公司相应将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重组成功可能性大大提高,投资机会也将得到大的提升。 作者:华泰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咨询部 (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