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全春泽的三国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02:42 每日经济新闻

  一个韩国人,在美国读书成长,在汽车行业奋斗了二十多年的人,却把自己比作三国时代的刘备。这个人就是德尔福全球副总裁全春泽。

  全春泽笑称自己一个脑袋套了3顶帽子———德尔福公司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中国区总裁。刚从北美回来,还未能倒过时差,全春泽笑着用略显生硬的中国话说:“很累,很想睡觉。”

  自从今年1月兼任中国区总裁一职开始,他每月必飞来上海一次。

  “我喜欢《三国演义》,前前后后读了7遍。”全春泽对《每日经济新闻》说,“在德尔福,我有很多兄弟,我是大哥,亚太区每个部门的领导,分别扮演着张飞、关云长、赵子龙等角色。”

  8月24日,全春泽从德尔福总部直接飞到上海,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8月8日,德尔福北美发布消息称,必要时将会申请破产保护。当时,他就在风暴的中心。

  “我们就要开员工大会,给大家打打气”,全春泽微笑着说,“我要告诉他们,中国依然是德尔福关注的快速增长点。”

  重新回来后的改变

  曾在通用集团工作的全春泽于1998年进入德尔福,是一次让他感到全新且兴奋的职业生涯转换———从整车企业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转换。“从整车技术来讲,就是选取很好的零部件供应商,就是买技术,买来运用到整车里。”全春泽认为,零部件企业就是要创造技术。

  1999年,通用汽车将整车与零部件业务剥离开来,成立单独的零部件公司,就是现在的德尔福集团。因为这样的背景,全春泽习惯说,“德尔福公司是6岁,但是有100年历史”

  但是,全春泽并不认为德尔福中国是一个美国公司,他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个中国公司,“要做一个完全本土化的公司,这就是德尔福在中国的定位。”

  在公司本土化方面,全春泽显得格外自信。汽车零部件三强中的另两家———博世与伟世通在中国的高层基本都是西方人。博世中国高层几乎是清一色的德国人,伟世通的公关都是澳大利亚人,领导人也是美国人。“我是韩国人,在地理位置上离中国和日本很近,有24年美国的生活经验。”全春泽用中文笑着自我调侃,“跟北美总部沟通,我就是桥梁。”

  “你看到我会不会觉得比较放松?”这时,全春泽忽然反问旁边的助手,很自然。

  德尔福把亚太分成五个区域,分别是日本、韩国、中国、印度、东南亚。“中国汽车在研发设计上落后日本大概20年,落后韩国10年,但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舵手对于自己的航线和航行节奏都会有自己的把握,对于最近大受全球汽车零部件商追捧的印度市场,全春泽认为:“印度市场潜力很大,但要真正起飞还需要5到6年,印度将是下一个中国。”

  目前德尔福之所以仍将亚太总部保留在日本,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日本的汽车企业在美国有强大的攻势。而日本本土企业的规划策略,大部分还是在日本完成。“这样类似于双亚太总部的结构。”全春泽身边的员工说。

  但是,“德尔福各系统分布的亚太区总部全部放在上海了。”全春泽表示,他也希望尽快能到上海来办公。

  “早年离开通用,是因为通用太大了,有很多我不喜欢的地方。”全春泽说,“现在,我觉得可以重新回来改变一些东西了。”

  “我并不是一个平静的人。”全春泽认真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说。当年在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他是负责操控性小组的总工程师,担当这个职位必须要有赛车执照。“开赛车要非常放松,因为速度很快,要时刻保持头脑灵活。此外还要看得非常远。”他深深的吸了口气,他想说的是,开赛车的感觉真的很好。

  从读《三国》到处身“三国”

  蓝色衬衣蓝色领带,金丝眼镜,平静儒雅,他一笔一划地用中文写下自己名字的由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这个名字,是父亲取自陶渊明的《四时诗》。

  他出生在朝鲜平壤,5岁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幼小的全春泽跟着父母辗转到南朝鲜。由于父亲是很好的生意人,全春泽家境不错。20世纪70年代,战争阴影虽然已经散去,但当时南朝鲜经济发展仍然无法与欧美相比,全春泽感到他需要去一个更广阔的环境学习。

  于是,20岁的他到美国继续读书,读完博士。

  从布朗大学毕业后,全春泽先后在美国福特、戴克、通用三大汽车公司工作。1995年,他回到离开了25年的汉城,担任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常务副总裁,1998年,辞职后的全春泽加入了德尔福。他笑着说:“想家了,父母越来越年长。”对于职业生涯的“大迁移”,他总是轻描淡写。

  在和员工交谈时,他总喜欢问员工,“你希望自己十年以后做什么?”全春泽说,自己的使命之一就是给自己的员工指明一个方向,告诉他们公司的前景在哪里,帮助员工个人设计一个比较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全春泽的信念很坚定,领导者必须要爱自己的手下,要有爱才的精神,要充分放权,让他们去做,结果往往超越管理层的预期。“这点像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全春泽说。对于他的企业和他的员工,全春泽总是习惯用三国时代的蜀汉相比附。

  在父亲的影响下,幼年时的全春泽开始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兴趣,一部《三国演义》读了7遍。

  渐渐地,全春泽不仅是单纯读史,而是将史书中的战略布局实践到商战中。“每个时代都会有新的英雄诞生,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也是这样,

汽车行业也可以这样理解。”全春泽说话语调平缓,不紧不慢。以史为鉴,是他企业谋略的根基。

  “汽车行业最近几年发展有些放缓,但我们不能只看今天。经济不好的时候,要习惯看长远。”这话似乎有点“逃避现实”的嫌疑,因此,有些人说他大智若愚。

  全春泽常常喜欢说:中国的好日子在后面。“2004年,中国

汽车产业增速有些放缓。但往远看,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都将为汽车工业带来很大的刺激。”

  但是,对于目前的全春泽来说,汽车零部件市场上的三家分据之势仍不可回避。

  博世(Bosch)、伟世通(Visteon)是德尔福在全球市场最直接竞争对手,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更是狭路相逢。这似乎应了全春泽沉迷的三国时代。

  决胜“三国”从“修身”开始

  2005年6月,美国第二大零配件生产企业———伟世通公司在中国并购组建了三家新的合资企业,这家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德国博世于2003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含出口)为13亿欧元,同比增长25%。博世公司亚太区总裁孔陆德,也曾公开表示,到2007年,在中国追加6亿美元的投资。

  群雄逐鹿中原,也显示出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

  据毕博管理咨询公司的市场调研显示,2010年中国零部件产业规模将达到约8000亿元左右的规模。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去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到了4400亿元,接近整车水平,但参照国外同行业的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大概在1∶1.7。在“0.7”的发展空间中,全球各大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涌入中国。

  在车市寒流的舆论下,德尔福、博世和伟世通仍然积极地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例如,德国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已经有1/6在中国生产。各大零部件企业在化迅速扩张,竞争在加剧。

  面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三国鼎立”格局的逐渐形成,德尔福也是野心勃勃。对此,全春泽意味深长地说:“我可以告诉你,我们的目标很远大。”

  1993年,以通用汽车零部件业务部身份跨进中国市场时,中国市场只给德尔福带来2000万美元的销售额;1994以后,德尔福在中国以年均24%的增长率快速前进;2003年实现了6.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比2002年增长近50%。“德尔福进入中国以来,基本保持30%的增长速度。”对全春泽来说,中国仍然是个很大的机遇。

  “一个市场不可能被一家企业独霸。”全春泽解释道,“整车厂也不希望某项技术仅仅掌握在一家公司手中。”

  全春泽的办公室里赫然悬挂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字画。

  “我很喜欢孔子的这句话,这也是德尔福中国的战略。”全春泽向记者解释,“现在缓一缓,积蓄力量,迎接大时代的到来。”

  去年7月,外高桥保税区,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破土动工。2004年,德尔福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了20亿美元,在业内是科技投入最高的企业。德尔福集团在中国本土的首家技术中心的建立,意味着美国德尔福本土化研发战略正式启动。

  今年7月,全春泽已经坐进科技研发中心三楼的办公室里了。这两年要苦练内功。“我们的技术中心有很多年轻的工程师,要把他们培养出来,等待行业的快速上升期。”全春泽的目光显得很深邃。

  虽然说到长远目标时,全春泽会再次指指墙上的“平天下”。但全春泽将德尔福中国目前定位在“修身”阶段。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