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建行上市 > 正文
 

瑞士一波拿下建行大单 股权换承销游戏终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02:38 每日经济新闻

   专家分析,国有银行上市情势迫在眉睫,谈判条件趋于不利

  唐赟 每日经济新闻

  继中国银行正式选定境外首次公开发行(IPO)主承销商不过2天,中国建设银行海外上市承销商的名单也露出冰山一角。

  昨日有消息称,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下称瑞士一波)已获得委托,成为建行海外上市承销商。此次建行上市规模达50亿美元,预计上述协议能让瑞士一波分享1.5亿美元承销费。建行一位接近引资谈判的人士昨日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表示,该行境外IPO主承销商的名单已基本确定,很快就会对外公布。

  尽管投行界不少人否认,但不成文的规则是,投入巨资购买股权能使投行赢得中资银行IPO承销权。汇丰银行在交行与

平安保险首次公开发行前,分别对它们投资了17亿美元和6亿美元,也就相应在交行、平安IPO时,如期被选为牵头顾问。而反例也近在眼前,花旗集团背弃诺言,没有购买建行股份,结果就被排除在建行50亿美元IPO之外。然而,这一不成文的规则最近却似乎被打破了。此次美林入股中行却被高盛夺得中行IPO承销权,瑞士一波也在没有入股的前提下,出人预料地获得建行IPO承销权。那些以获得承销权为目的投资中国国有银行的战术投资者们,或许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孙立坚表示,入股才给承销权的确有利于中资银行吸引境外投资者,但对华尔街投行和它们的股东来说,关键的问题是,除了承销权,投资中国的银行是否有经济上的收益,毕竟投资协议里最重要的条款就是战略投资者必须持有所购买股份相当长的时间,而不是在短期出手盈利。而且对于中资银行来说,战略投资者和承销商的选择标准是不同的,选择战略投资者看重的是其所能给予的管理经验、技术支持,而选择承销商的侧重点则是更丰富的客户层面,这样才能避免承销商垄断定价话语权。

  孙立坚指出,国有银行上市迫在眉睫,使其谈判情势趋于不利,并让各投行逐步改变与中资银行的谈判手法。股改、上市必须在汇改全面铺开前完成,否则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话,打包资产中的

不良资产价格也随之上升,将更不利于股权转让的价格。另外,从公布的中报来看,如果排除汇金注资的影响,各银行的坏账比例其实是上升,而并非下降。用注资来托高资本充足率,使各行达到上市标准这一做法,治标不治本,估计无法支持太久。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99,1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