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复旦:百年筹划焕光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02:31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9月1日,正值百年校庆的复旦大学迎来了2005级的3700名新生(包括近300名留学生)。与传统的院系划分不同———这些新生将被分成42个班级,在“混编”的书院中接受为期一年的文理综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

  据悉,复旦学院将为学生提供人文、法政、经管、自然、技科、数学、医学七大类基础知识教育,首任院长为熊思东教授。复旦大学的有关人士介绍,复旦学院是百年复旦在新
生管理模式上的转变,是学校推进全面学分制建设、实施“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步骤。

  其实,至迟在前任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福家任职期间,类似的想法就已经被提出和酝酿。杨福家认为,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交叉学科越来越多,只有知识结构多元化才能产生较大的创造力。耶鲁、哈佛这样的世界名校,他们的学生刚进校时就是不分院系的。

  选择耶鲁、哈佛这样的参照系,无意中也表明了复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这也是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国内众多大学的宏伟目标,北大甚至还提出了2015年的时间表,并为此在两年前就展开了“教师竞争上岗”、“学科末位淘汰”、“杜绝近亲繁殖”等激烈的改革。

  而复旦给出的答案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长石磊告诉记者,复旦书院的做法只是学校早已启动并且至今正在进行的改革的一部分。

  “等不及”的改革2003年10月,复旦对外宣布进行人事改革,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职务晋升方面切入,分文、理、医三大类84个专业,拿出102个教授岗位和200多个副教授岗位,进行全球招聘。

  这次改革紧跟着北大当年5月的人事改革,后者正值SARS病毒在北京肆虐未见消减之时,改革方案在燕园引发的震动被称为“燕园地震”。面对各种质疑乃至反对的声音,北大校领导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北大等不及了”的声音:不改革可以活下去,但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将是镜花水月。这句话或许也同样注解了复旦的改革。

  1993年,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院士在制订复旦“211”方案时,第一次提出“把复旦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的目标。1998年5月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时,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我们国家要重点建立若干个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可以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复旦人坚持不懈的追求。

  或许有点尴尬的是,很多权威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榜上有名的大学基本被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包揽。仅仅一两个排行榜也许会令人质疑,但是众多世界一流大学排名中的中国大学缺失现象,或许应该让中国的教育界深思。

  复旦大学的现任校长王生洪就毫不讳言地指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复旦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缺少一流大师,本科教育创新不够,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国际化程度不高等等。

  制度的救赎

  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石磊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问题存在却又找不到责任人,那一定是制度之过。要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从高等教育的投融资体制,到学术评价体系的确立,都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复旦的上一个百年,出了很多大师;下一个百年,我们更应该靠制度建设”。

  一个简单的比较就可以证明此言不虚。1998年,剑桥大学的科研经费为1亿英镑,合13亿元,复旦大学当时的科研经费是1.3亿元,为其1/10。但是剑桥科研经费的90%是用在人员的工资上,仅用10%购买设备,而复旦的全部科研经费几乎都用在了仪器设备上。也就是说,两校的设备投入几乎相等,但剑桥是从世界范围招聘英才,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当然就不一样。差不多的硬件条件下,剑桥大学那里却有11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两家大学的科研能力之差距显而易见。

  石磊认为,钱从哪里来,用在什么地方,对于一所大学是非常重要的;而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就要靠一个有效的机制。

  杨福家院士把国内外大学的差异归结为八个方面。第一是学生进校门的途径;第二即有没有严格的淘汰制;第三是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育策略和办学定位,对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要求;第四个差异是高校的内部结构,这一差异导致了学生培养方法上的根本不同;第五个差异是研究生的培养;第六个差异即是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此外还有师资的来源和宽容的育人环境。

  其实上述中外大学所有的分歧都可以归结为制度的原因。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说得很明确:制度是未来大学竞争力之所在,复旦面临的任务就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靠制度创一流

  熊庆年告诉记者,去年他在日本访问的时候,提起“现代大学制度”,日本大学的同行们都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在国外这一制度早已成型和成熟,但在国内却仍处于探索期。熊庆年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就是大学治理结构,此外,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还包括人事任免、教师聘用制度等事关学校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制度的完善,以及程序和规则的安排。

  熊庆年说,在现有体制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建立权利制衡的以学术为主导的大学治理结构,而其共同原则就是尊重学术权威。

  他介绍说,一些国外的大学设有评议会,由教授甚至是部分学生组成,院系的一切重要事务,都由评议会决定。现在复旦大学也开始试行这样的制度,物理系的教授会,生命科学院的相关委员会,都是这样的试点。此外,学术评价体系方面,复旦已有1/3的院系推出了校外及海外学者评议制度。记者获悉,有关学校日常运行的一些新制度也在酝酿之中,将会不断推出。

  石磊告诉记者,复旦正在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创新、大学制度建设、品牌战略和立足上海、服务全国五大战略,在大学建设的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以前我们不足10人不能开课,后来只要有5个人选修,就必须开课,现在,只要有一个学生选,我们也会单独为他讲这门课的”,石磊说。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曾为复旦的名校之路作过规划:2005年建校100周年前完成奠定基础的第一步,实现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转型;2010年左右完成第二步,若干学科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形成向世界一流大学冲击的强劲势头;第三步从2011年起,再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快速发展,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有关课题人员指出,产生世界著名大学(世界前200名)的基本条件是GDP总量超过3000亿美元,产生世界一流大学(世界前100名)的基本条件是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上海、北京等部分发达地区在2020年前后GDP总量将超过3000亿美元、人均GDP将接近或达到2.5万美元,再加上政府对名牌大学的重点支持,北京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上海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完全可能在2020年前后进入世界大学百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9月02日 第十七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李芃 发自上海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