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经济爱国主义是一面张牙舞爪的贸保旗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02:31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对美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而言,“自由贸易”和“经济保护主义”好比两副球拍,在针对别人、利于自己的时候就使用“自由贸易”拍将球打出,然而一旦出现所谓的威胁因素,便使出杀手锏———“经济保护主义”拍接招,百试不爽。就在这一来一去间的过招中,欧美一些国家可谓是“打”出了万人膜拜的大师级水准。光看近来备受世人关注的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以及前不久中海油对优尼克的收购案因惨遭美国政界野蛮干预而半路夭折、以法国总理为首的政坛巨擘联手击退百事可乐并购达能浪潮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法国进入“敏感期”

  今年7月,百事有意收购达能的消息一传出,便引起法国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法国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更是亲自披挂“上阵吓敌”。他公开警告达能集团潜在的外国竞购者,达能集团是法国工业的瑰宝,法国政府会尽全力保卫本国的利益。法国总统希拉克也表示,在达能这件事情上,法国政府会保持“特别的警惕”。这些政界大腕的轮番轰炸果然奏效,百事终于明确无意收购达能。当然,此时的法国早就把自由贸易规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世界经济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杨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国政府之所以在对待百事收购达能上体现出如此强烈的‘经济爱国主义’,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还是一种文化诉求。奶制品在法国可以称之为文化,就像中国的茶文化一样。法国政府认为对达能加以保护,就是对其饮食文化的保护。”法国的奶制业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在那时,法国就有了最古老的奶酪之一的康塔尔奶酪。现在的法国人平均每日三餐中就有一顿离不开面包和奶酪。而且在当今法国,时尚的晚会是“

葡萄酒和奶酪”式的。如今奶制品加工已经成为法国经济的主要部门。

  杨剑还指出:“法国政府对百事收购达能一事反应如此强烈,还和法国近一年来在国际社会上不断受挫是分不开的。2005年可以称是法国的受挫年。2005年5月29日,法国全民公决对《欧盟宪法条约》说“不”的结果,在整个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使法国在欧盟的地位有所下降;同年7月6日,巴黎在争夺申办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的竞赛中失败无疑又给法国当头一棒。接连不断的事件,使法国有了深深的挫败感。在这种敏感期,法国政府阻止百事对达能的收购并不奇怪,法国认为,对达能的保护也就是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但当一个国家在发展的繁盛期时,对这种跨国的收购往往比较开明,当一个国家陷入了低谷期时,它对这种收购往往比较保守。”

  法国的选择是否明智,这样做对法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杨剑认为,百事作为全球著名的企业,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而达能本身已经常年亏损,如果被百事收购也不失为一件好事。重组后的公司也可以为法国带来更多的利益。其实百事宣布退出收购,也并不见得让法国人多高兴,就像中海油宣布收购优尼科的时候,美国政府百般阻挠,然而一旦其阻挠见效,中海油黯然离去之后,美国人又十分失落,觉得没卖给中国自己很亏。这就好比美国在人民币升值前,一再施加压力,希望人民币尽快升值,可当人民币真正升值之后,美国又觉得人民币升值对亚洲市场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让美国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使其备感不适。而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是,美国想借助中国发展自己,可又无法适应中国的强大,所以需要一个调试期。法国也一样,阻止了收购后,他们也不一定是满心欢喜的。

  经济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从2003年法国政府以国有机构名义收购阿尔斯通的股份,挽救了这家濒临破产大企业开始,“经济爱国主义”在各个国家就屡见不鲜了。意大利央行行长在两起银行收购案中袒护本国竞标者,美国阻止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都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尽管美联储主席曾发出警告,要人们谨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但美国政府还是推出了不少贸易保护的措施。比利时《回声报》就指出,经济上的民族主义非但没有死亡,而且还是个不断被强化的价值观念。

  对于此种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刘平安博士认为,“经济爱国主义”现象是伴随贸易自由化和经济、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才出现的,这是在全球化、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必然现象。“经济爱国主义”也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永远存在下去。

  他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爱国主义”,是本国各利益集团打着“爱国主义”旗帜以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经济行为,就其实质而言,是贸易保护主义,金融保护主义。可以肯定地说,只要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步伐不停止,这种现象就会存在下去。

  显然,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这是违背自由贸易规则和自由贸易精神的。但为什么这种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行其道呢?

  刘平安认为,“经济爱国主义”是“国家民族主义”在经济上的体现。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点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但政治、文化、习俗以及人们的思维习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左右着人类的经济活动。只要民族国家的界限还存在,这种意识就不可能消除。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由于自由贸易规则并没有像国家法律那样的约束力,所以各国是否遵守只能根据自己的经济利益作出选择。当然,从长期竞争均衡的观点来看,各国无疑会逐步减少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但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在今后的跨国并购中,随着全球能源的减少,像能源及一些真正重要的战略资源,政府的干预程度还会加剧。自由贸易永远是全球化的美好前景,但实现它还得假以时日。

  全球化与经济爱国主义能否并行不悖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超越国家界限的经济因素和经济理念,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深入人心的理念;当今商品已经成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力量,资本的流动也呈现出超越国界的态势。但也有人认为,所谓经济全球化将使民族国家的时代结束的观念,不过是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狭隘利益,向全球扩张其经济势力而制造出来的一种舆论,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更要追求爱国主义。

  对于此种现象,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学博士后杨涤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实现资本、人才流动的过程。贸易自由化有WTO推动,而资本自由化还没有组织领导,所以就出现了许多公司并购的情况。“经济爱国主义”,也就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经济自由化的冲突,虽违背贸易自由化的准则,但是可以理解。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反应说明,这些国家在面临新崛起的国家时,心态没有调整好,他们不能正视这个事实。西方国家对于自由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那种所谓全球化,完全是说给他国听的,各国政府对于关系国家核心地位的行业和产业都很关注。

  杨剑表示,全球化与“经济爱国主义”本来就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当一个国家能在全球化浪潮中获利,且自身经济利益不受损害的时候,这个国家会对全球化表示赞成。当全球化涉及到该国的核心部门时,这个国家就会比较敏感,例如美国一直极力主张经济全球化,但是它对中国仍采用技术封锁的方式就说明了这一点。任何一个跨国企业都是具有本民族概念的,尽管它在各个地区设有不同的分公司,但它的民族概念不会弱化,一个国家同样对企业有民族概念,所以当它的民族企业要被收购时,就会有所表示,美国国会反对中海油收购尤尼科的事件,也说明了这一点。

  首都师范大学王锐生教授曾在《哲学研究》1999年第7期上撰文指出,尽管经济全球化有超越国家界限一面,但仍可以做到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点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不能笼统说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民族国家的时代就完全过去了。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观念并存的时代。只要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利益依旧存在,那么对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意识以及立足于其上的伦理价值取向———爱国主义就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可见,世界经济全球化格局的产生决不是在抛弃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是世界各国对于各民族、国家之间利益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的共识,这并没有抹杀国家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界限,相反,它恰恰是出于对本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问题的关键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各民族国家如何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实现本国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9月02日 第十五版)

  作者:本报记者 程慧 实习生 赵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