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点价”真的点到中国企业的“死穴”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8:55 中国经济时报

  见习记者 刘文元

  “其实中国企业向国外贸易商采购大豆的方式很多,可以直接报价,也可以买期权避险,可是国内企业只认准了‘点价’这一种方式。所以今年到现在,国内油厂都没有赚到钱。”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宣生在“2005中国饲料企业增利避险经验交流大会”上发出这样的感叹。

  最近两年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幅度很大,国内企业在采取点价方式进口商品时,损失不小。

  点价:“大棒”还是“胡萝卜”?

  李宣生所说的点价,是目前中国企业在进口大宗商品时惯用的定价方式,指在进口商品时,并不直接确定商品价格,而是只确定升水多少,然后在约定的点价期内以国外期货交易所(通常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等)的某天的期货价格作为点价基价,加上约定的升水作为最终的结算价格。国内进口商通常要预先付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履约保证金。点价这种贸易方式最初为中国企业带来滚滚利润,而后又让中国企业受尽苦头。

  据介绍,最初中国企业采购大豆的方式并非点价,而是传统的由国外贸易商直接报出CIF价格,油厂如果对价格满意,就签订合同,开出信用证。1999年以后中国大豆需求量增加,国外贸易商看到中国巨大的市场,于是开始互相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开始逐渐采用“点价”方式。由于竞争激烈,国外贸易商开出的条件很宽松,最初装船前必须结价,而后发展成到岸前必须结价;保证金也一降再降,由最初的20%降到5%。

  “当时的市场在跌势之中,我今天买了一船五万吨的大豆,不和你结价,可是我已经把豆粕卖出去了,跌价了以后,再和你结价,我怎么做都赚钱。这种局面维持了近两年。这两年,油厂赚足了钱。”李宣生说,“这个办法只适合熊市,价格下跌的时候可以;价格上涨的时候,情况就相反了,所以这两年国内企业吃亏了。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国外贸易商会不断提高保证金,国内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补充保证金,就要被迫砍仓结价,被迫购买高价大豆。”

  据了解,2004年上半年,由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价格波动剧烈,导致中国企业亏损严重,甚至出现大面积“洗船”(违约)事件。点价也让国内企业在其他大宗商品的进口上吃亏不少。

  经易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曹胜对记者说,“点价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遭遇滑铁卢。”

  国外贸易商:旱涝保收

  国外的贸易商利用发达的衍生品市场,通过点价这种方式向中国出口大宗商品,可以实现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稳定收益。以大豆贸易为例,美国的大豆贸易主要被嘉吉公司、ADM公司、邦吉公司等几大公司控制,他们在美国粮食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国外(包括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农民将大豆卖给嘉吉等贸易商,再由贸易商将大豆运到港口或者仓库,这个过程产生的储运费等费用就是所谓的升贴水,也即从产地到港口的费用。李宣生说,国外贸易商买入大豆后,为了防止价格下跌,通常会做期货的卖出保值,那么国外贸易商就没有风险了。

  曹胜详细介绍了国外贸易商的操作方式。国外贸易商从农民手中购买大豆后,会立即在期货市场做相应的卖出保值,然后核算储存、内运、装港和大洋运费等成本,加上套保基差和预期利润,得出所谓的升水,然后将这个升水卖给中国企业。在中国企业点价买进后,国外贸易商会立即在期货市场平仓,获得预先确定的利润,而此时的大豆价格是多少对其利润没有影响。

  练好硬功,不怕“点穴”

  反观中国企业,在同国外贸易商的博弈中,就显得稚嫩很多。很多企业缺乏利用衍生品市场的意识和经验,发展滞后的国内衍生品市场也缺少丰富的衍生工具供企业利用。中国企业从事境外衍生品交易也存在很多困难,包括交易成本、资金承受能力和交易人才等因素。中国

证监会期货部副主任张邦辉在今年6月份曾表示,国务院已经批准试点国内符合条件的期货经纪公司代理国内企业从事境外期货交易,这或许能对进口商有所帮助。

  “不要抱怨国外企业狙击中国,其实和我们自身有关系,形势不同了,我们的企业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思路来应对。”李宣生说,“在熊市中,点价对我们有利,而现在形势变了,价格不断上涨,我们就不能抱着点价不放了。我们可以继续采用传统的由国外贸易商直接报出CIF价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国内的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或者利用国外衍生市场的期货、期权等工具来规避风险。”

  曹胜说:“有些油厂在点价进口大豆时已经开始利用国外的期权保值,降低自己的风险。”他向饲料企业建议,在进行国内贸易时也可以借鉴点价方式,作为供应方,利用大商所的期货合约做卖出保值,同客户签订升水合同,实现稳定的低风险利润。

  事实上,在国内的铜市场,贸易商已经开始利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货合约进行点价交易,金瑞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南昌营业部总经理杨建辉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国内铜加工企业都是以点价的方式购入原料的。”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