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平板电视成彩电业新金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5:5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伴随着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战,平板电视在逐渐走下贵族舞台的同时,也迎来了上半年销售的井喷式增长。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估计9月份后会掀起新一轮的增长,随着面板等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明后年平板电视产业将会进入全面繁荣期,海通证券家电行业研究员顾青说。

  彩电企业业绩喜人

  受上半年平板电视热销的影响,各大家电制造企业的半年报全线飘红。

  海信电器、四川长虹、厦华电子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三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都有大幅度增长。几家公司不约而同地把业绩飙升的主要原因归功于平板电视的销售增长。

  四川长虹上半年72.21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中,作为核心业务的彩电47.25亿元,同比增长21.15%。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认为,彩电业务增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平板电视的高速扩张。他说,长虹大平板战略已经步入实效期。长虹在今年上半年密集推出了近50款新品,平板电视的大幅度降价也拉动了销量增长。

  上半年,海信电视销售在国内市场上同比增长了47%,在国际市场上增幅超过了140%。目前海信电视高端产品的销售额超过总销售额的40%以上,大尺寸高清平板电视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并且平板电视的收入占到出口收入的60%以上,上半年出口增长90.25%,主要是平板电视的增量。华夏证券家电分析师陈远望表示,虽然平板电视在海信电视销量中只占到20%左右,但是平板方面的毛利率较高,因此海信平板的畅销大大拉动了其电视机毛利率增长。

  来自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也表明,2005 年1至6月份,中国大陆市场

液晶电视机销售总量为37.6万台,已经超过2004年全年的销量,比2004年上半年增长432%,而
等离子
电视机销售总量也达到21.7万台,同比增长为227%。

  平板电视发展潜力巨大

  据业内人士分析,平板电视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大幅降低、厂商积极推广市场以及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由此带来消费者对平板电视的认可度越来越高。2005年6月相比2005年1月,平板电视行业平均价格滑落20%至30%左右,其中以大尺寸

液晶电视降幅最大,37英寸降低28%,42英寸更是降低了30%。

  从成本方面来看,液晶面板从去年开始的价格下降,也使彩电生产厂商有了降价资本,海通证券顾青认为。受TFT-LCD产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从2004年下半年以来,TFT-LCD产业步入低谷期,至2005年第一季度行业仍然处于低迷状态,虽2005年第二季度开始价格有所回升,但截至目前价格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平板电视目前虽然还处于市场开拓期,但是其巨大发展潜力却广被看好。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公布了《2005年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研究第二季度报告》。据课题组有关专家预测,2005年全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规模将达到185万台,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在特大城市,平板电视的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传统的CRT彩电。

  赛诺市场研究公司也预测,2005 年全年液晶电视市场规模可达95 至100 万台,等离子电视达48至50万台,平板全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 万台。未来3至5 年的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

  由于目前生产企业本身的产能和规模有限,平板电视目前在上市公司净利润构成中尚难担起重任,但随着市场的扩张,这种状况会逐渐改善,顾青认为,在市场开拓期,平板电视价格会继续走下降通道,但是厂家也会吸取教训,不会像以前那样单一靠惨烈的价格战来竞争,未来拼的是品牌、质量、服务等综合实力。

  逐渐掌握核心技术

  尽管平板彩电引领国内彩电市场,但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国内企业目前还与国际巨头存在差距。

  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认为,目前我国的平板电视仍以制造为主,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外资品牌手中。当然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并非没有作为,例如今年CES展上,海信推出了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芯片,打破了自中国生产彩电以来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历史。

  随着平板电视时代的到来,国产品牌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布局也进一步加快。据悉,在京东方、上广电集团两条第五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的同时,中华映管、友达光电、瀚宇彩晶、夏普、索尼、三星、日立等世界知名的平板模块生产商,已将模块和配套元件生产线转移到苏州、南京一带的长三角地区。专家认为,生产基地向中国的转移,将直接促使上游产品成本降低,加速平板电视在普通百姓家庭中的普及。

  作者:记者 周韬

  (来源:上海证券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