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股改攻略:胆大心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0:18 东方早报 | |||||||||
尽管监管层一次次出台“利好”消息,国内股市却仍不见牛市抬头。 然而,股市的“温吞水”并没有冲淡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国内A股的投资热情,自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来,QFII不仅频频出击入股上市公司,还显现了更加大胆的投资风格,投资范围日益广泛。除了资源类蓝筹外,在中小板块、甚至ST板块中都出现了QFII的影子。
随着股改的全面推进,与两年前初涉A股市场时的低调谨慎相比,QFII已经在市场上大胆地跳起了“探戈舞”。 二季度QFII投资额猛增 截至今年8月25日,沪深两市已有1122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5半年报,17家QFII现身其中74家的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合计占有134个十大流通股东席位。记者按照当天个股的收盘价粗略计算,光现身的QFII资金就已高达43.6亿元。 据财华数据的统计,从今年1月至6月,在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席位上,QFII合计持股为5.544亿股,以这74家公司2005年以来到昨天二级市场的均价计算,QFII投入股市的规模已达43.6亿元。不过,这还不包括尚未公布年报的200多家公司的情况。另外,未能进入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的QFII持股情况也未计算在内。因此QFII实际的入市资金肯定还要大大高于以上的数字。 相比2005年一季报,QFII的身影还没有这么活跃。 今年1月至3月,这74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仅56家的89席被QFII所占据,持有股份3.1746亿股。也就是说,仅从74家公司情况看,各大QFII在3月到6月之间就增持了2.3694亿股,增幅超过70%。 从投资公司的集中度看,QFII的投资偏好也较为一致。“扎堆”现象最甚的是中小板的瑞贝卡(600439),野村证券公司、瑞银UBS、德意志银行、摩根斯坦利、汇丰银行、美林国际等六家QFII在列,合计持股占瑞贝卡总股本的2.88%。 此外,G龙盛、*ST酒花、长春燃气、古越龙山、广州药业、海螺型材、九芝堂、龙溪股份、南海发展、南宁糖业、通威股份、锡业股份、新钢钒、新兴铸管、兖州煤业、益佰制药、珠海中富等18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的名单上,也都至少出现了3家以上的QFII面孔。 有趣的是,此前QFII一直被认为偏好业绩稳定、有较好盈利预期的蓝筹股,但近期QFII却一致看中了一家ST公司。*ST酒花(600090)是QFII唯一现身其十大流通股东的ST类上市公司,美林国际、香港汇丰、瑞银UBS分别持股1.14%、0.4%和0.16%。 大胆之中有细腻 从QFII投资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看,金属、非金属行业最为集中,福耀玻璃、邯郸钢铁、华菱管线、山东铝业等14家该行业的上市公司受到QFII青睐。此外,机械、设备、仪表有中捷股份等8家中选;医药、生物制品业中,QFII队伍在广州药业等7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席位上驻足。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同样有G龙盛、海螺型材等7家受到垂青。此外,交通运输、仓储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达到了6家。 北方证券分析师莫光亮认为,从QFII集中投资的以上五大领域中可以发现,大分散小集中是其主要的投资特点。生物医药、金属、非金属、能源电力等行业已经逐步替代了先前主要集中的周期性行业;此外,机械、设备等和消费相关的行业已开始占有较大比重。 尽管QFII所涉足的公司所属行业较为分散、市值也大不相同,但业绩优良、盈利能力稳定是共同的特点。 根据半年报数据可见,被QFII看中的74家公司的2005年上半年度平均每股收益(摊薄)达0.2332元,最高的是中集集团达1.02元,登海种业以0.96元位列第二,而每股收益超过0.25元的有24家,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相比之下,截至8月25日,已经公布半年报的1122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摊薄)仅为0.103元,平均每股收益仅为上述公司每股收益的一半不到。这说明QFII秉承了投资各行业“龙头老大”一贯理念。另外没有一家为负值,每股收益最低的是*ST酒花,为0.01元。 此外,2005年一季报时,74家被QFII相中的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1291元,平均净利润为1.1902亿元,净利润总额169亿元。两项相减,2005年二季度,这74家公司完成的每股收益为0.1041元,二季度实现净利润185.53亿元,这一组数据与今年一季度的水平基本持平,也由此体现了这74家公司稳定的盈利能力。 汇聚“G股” 值得注意的是,QFII的身影还频频出现在G板块中。所谓G股,就是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股票。 统计显示,G传化、G华靖、G龙盛、G申能、G中化、G紫江、以及尚未复牌的中捷股份等7家G板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名单上,都有QFII驻足。比如,截至今年6月底,美林、瑞银集团(UBS)分列G龙盛的第六、七大流通股东,持股数分别为267万股和263万股。 还有些G股是在股改的股权登记日之时才意外发现了公司已受到QFII的青睐。流通盘仅3500万股的中小板股———G亨通在今年7月19日股改的股权登记日时发现,雷曼兄弟国际以近40万股的持股量成为其第一大流通股股东,这也是该公司首次获得QFII的青睐。G凯诺也在股改期间发现,摩根士丹利和雷曼兄弟已进入了公司的前二十大股东。 分析师认为,在人民币利率提高和股改寻宝的双重利好下,QFII已经表现出了对G板的投资热情,但QFII在这个板块中也非“马虎选择”,选中的个股基本面在整个G板中均处于较高水平。 上投摩根总经理王鸿嫔告诉记者,QFII在股改股中的大量现身不是炒作。自从上世纪90年代外资借道B股、H股市场参与中国资本市场以来,QFII对中国国内上市公司一直保持相当的关注度,对股改自然不是“全然不知”。 “全流通后,A股市场的法制化和市场化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QFII资金汇聚股改板块,是一种长期投资的理性表现。”王鸿嫔表示,目前A股市场处于低估值水平,再加上股改中的对价又是稳定的利益,所以QFII就趁机加快了在国内A股市场上的投资步伐。 广发证券QFII销售总监陈志云还表示,从近期一部分美林、高盛等QFII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发现,QFII对股改的评价都比较高,认为在支付对价后,股价的重心进一步下移,更加接近港股同类行业股的市盈率;再加上国内人民币又进入升值通道,A股的投资价格也就日益凸现。 陈志云向记者透露,目前各家QFII的额度已基本用尽,都在努力申请总共约100亿美元的新额度,但近期证监会正忙于股改,无暇顾及QFII,这让这些“外来和尚”颇为烦恼。 QFII思路如何“拿来”? 巨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姚欣东认为,QFII投资的方向会有一个很强的引导作用,他们的投资理念把市场导入了一个健康的方向,市场从投机盛行逐步转向投资有价值的股票,其投资方向会成为国内机构投资者、乃至中小投资者的一大重要参考指标。 但姚欣东也同时提醒道,对于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比如十大流通股东中的QFII席位,投资者仅能作为一种参考信息,而不能统统拿来照搬。“这些信息往往比较滞后,而且我们也无法获知QFII建仓的确切时段,所以不能一看到有QFII驻足的股票,就认为是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姚欣东对记者说。 分析人士还指出,由于QFII机构数量繁多,在指导投资的时候,不能单纯地以“群体”来分析QFII的选股思路。有些QFII背后的客户喜好稳健长期的投资风格,有些则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导致两类QFII的选股思路会有很大差异。 比如,今年上半年航空板块受到油价的肆意打压,业绩下滑,股价也严重缩水。但记者在上海航空的半年报中却发现,花旗环球仍在稳步“吃进”该股,6月底时已成为上航的第二大流通股东。同期,中集集团在被国内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抛盘的同时,也出现了QFII接盘的现象。 对此分析师认为,QFII更为看重企业的中长期盈利能力,或在市场上的资源优势,其投资周期也比国内基金机构更长些,可能不是以“月”,而是“年”来计算,所以会造成与国内机构投资者思路“错位”的现象。还需注意的是,由于QFII的总额度较大,而进入某单个上市公司的资金究竟占其投资比重有多大,究竟是这家QFII的重仓持有股,还是仅仅为分散投资的选择,也值得关注。 “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可以学习QFII的价值投资思路,但仍应有符合自己的投资风格,投资自己较为熟悉的行业股票,并严格锁定收益回报率。”姚欣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