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贸关系何去何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 09:15 中国经济时报 | |||||||||
见习记者 庞皎明 8月25日下午,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中国俄罗斯联合军事演习在山东潍北地区落下帷幕。 “军事演习是结束了,但在另一个‘战场’上我们双方还在加紧合作。”北京一位俄
其实,就在军事演习即将开始的时候,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大将也坦言:“俄罗斯联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作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积极,也越来越具有计划性。” 据了解,截止到2004年,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第四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也进入中国十大贸易伙伴的行列,名列第八。 6月30日至7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邀请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不但深化了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经贸关系上,也明确了两国的目标。胡锦涛曾对媒体表示:“中俄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双方已经商定,要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到2010年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 俄罗斯方面的反应也较为积极。除了两国元首在会晤期间所希望达成的一系列合作意向之外,普京总统在本月也再次强调了俄方的态度。 据俄塔社报道,8月9日,普京在接见新任驻华大使拉佐夫时,叮嘱他与中国同事一道工作,积极开展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合作。尤其是,“应该将发展中俄之间的经济关系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不难看出,中俄两国都在较为积极地同对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建民对中国经济时报说,“尤其在经贸问题上,双方都摆出了积极的姿态。” 那么,中国与俄罗斯在经济上都具有什么样的互补性?在双边经贸交往中,可能会存在哪些障碍、遇到什么样的新问题?两国的经贸关系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 中俄两国处在“蜜月期” “这两年,中俄两国高层的姿态都比较积极,双方的关系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俄罗斯/独联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孙秀峰教授对中国经济时报说,在经贸关系上,说中俄两国处在“蜜月期”是没有问题的。 8月12日,中俄总理会晤委员会经贸分委会第八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议上,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表示,中俄两国已经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而令人鼓舞的阶段。 200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提前实现了2003年3月两国元首确定的发展目标。 除此之外,中俄成功地结束了俄罗斯加入WTO的双边市场准入的谈判,并且,双方相互承认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俄罗斯是我国十大贸易伙伴中率先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 这些成果,不但加深了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为双边的经贸合作走上正轨、驶入快车道准备了条件。 截至2004年12月末,经中国商务部批准备案的中国在俄投资的项目协议额超过6.8亿美元,而俄方在华实际投资额也将近4.5亿美元。 去年,中俄经贸分委会下设的投资常设工作组召开了首次会议,“中俄远东投资合作论坛”也成功举办,双方企业商定了总额近7亿美元的投资项目——目前,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圣彼得堡综合社区开发,以及在俄远东建设纸浆厂和木材加工厂等一系列大项目在按计划逐步落实当中。 “这是在战略协作框架下,实现两国政府制订的目标比较出色的一年。”李建民说,从今年上半年的形势来看,中俄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得还是比较顺利的。 这样的判断是有依据的。虽然今年发生了温州鞋遭遇“灰色清关”事件以及远东石油管道等问题,但中俄之间的经贸关系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相反,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满洲里海关统计,今年1-7月,经该口岸向俄罗斯出口的汽车达2912辆,贸易额达2558万美元。而在6月份的时候,中国一汽集团首辆在海外投产的SUV已在俄罗斯下线,即将批量投放市场——预计在俄年产量达3000-5000辆。 与俄罗斯贸易往来较为频繁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也有新的突破。据哈尔滨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对俄出口额6203万美元,同比增长32.2%,进口3569万美元,同比增长14.7%;俄罗斯因此从哈尔滨市第七贸易伙伴上升为继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之后的第五贸易伙伴。 除此之外,8月2日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召开的“俄罗斯-中国边境铁路会议”上两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就外贸铁路运输、商务等问题进行了洽谈。双方特别强调增加边境货物运输,其中,今年上半年,边境铁路戈罗捷克沃-绥芬河线出口货物运输增加16.3%,总量达到350万吨。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旅游局与俄罗斯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决定于2005年8月25日起,开展中国赴俄罗斯旅游的业务。 而俄罗斯方面提供的统计数据也在表明,中俄两国的经贸关系在顺利发展当中。据俄罗斯中央银行公布,今年上半年俄罗斯对外贸易额增长35%,总量达到1660.7美元。伴随着这种增长,俄罗斯对华的贸易顺差也在逐步扩大。 俄罗斯铁路公司8月12日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俄通过铁路向中国出口440万吨石油,比去年同期增长23%。去年俄通过铁路向中国出口了约600万吨石油,与2003年相比增长68%。而根据两国达成的协议,俄今年通过铁路向中国出口的石油将达到1000万吨,2006年将增至1500万吨。 今年上半年,仅俄罗斯托姆斯克州向中国出口的木材总额就达到了7.0765亿美元,与2004年1-6月份出口总额(4.0328亿美元)相比较提高了2.06亿美元。 在投资领域,双方也进行了深入的合作。据李建民介绍,6月10日在俄圣彼得堡市举行的中俄第二届投资促进会议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了7个投资协议,总金额达到15亿美元,比上一届增长1倍多。其中,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综合社区开发项目总投资超过13亿美元,是目前中国在俄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 “这只是一些较为典型的双边经贸情况。”孙秀峰说,“良好的合作背后,是双方在逐步开发对方的市场潜力。” 两国间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自普京执政以来,中俄两国的经贸关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过10多年的合作,中俄经贸关系已经进入增长期,双方都在努力挖掘对方的市场潜力。 “俄罗斯作为一个转型中国家,随着经济制度的完善,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对我国有很大的吸引力。”孙秀峰说,目前,中俄双方在经贸上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孙秀峰向本报分析,同为发展大国,中俄两国在经贸问题上有若干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的地方。 俄罗斯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俄政局局势的逐渐稳定,市场经济秩序有了根本性的好转,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普遍认为,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天然资源的开发与出口。目前,石油、天然气等部门正逐渐成为俄经济发展的支柱部门。 而这两年,能源紧缺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中俄两国在能源问题上可谓“意气相投”。 去年,在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121亿美元货物当中,石油产品几乎占了1/3以上的贸易额。 7月4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表示,中国是俄罗斯在东方最有前景的能源合作伙伴,“俄中能源合作潜力巨大,加强这一领域的合作有望推动实现两国领导人提出的双边贸易目标。” 根据中俄双方1996年4月签署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2000年7月续签),两国相关企业进行了中俄原油管道、中俄韩天然气管道、萨哈林天然气等项目的合作研究。 中国除了需要俄罗斯大量的能源以外,对其他资源也是“胃口极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地大物博”的中国正日益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的问题,而俄罗斯却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中国面临的压力。 从目前中国对俄进口产品的情况,不难看出中国的需要:俄罗斯目前向中国出口,仍以资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为主,比如:燃料能源产品、贵重金属及制品、机器制造及运输工具、原木及纸浆制品等等。其中,俄对中国的木材出口,已经成为了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据满洲里海关提供的资料表明,在俄对中国的出口中,机器设备、矿物燃料、木材、钢材、肥料、化工产品、海产品、有色金属、纸浆处于前9位,占95%以上的贸易份额。 而俄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有机器设备、皮革制品、鞋、纺织品、针织服装、化工产品、肉类、玩具和体育器材、裘皮、果蔬制品、干果制品、粮食、陶瓷、水果、矿物燃料,这些产品占其进口总额的85%。 “我们需要俄罗斯的能源和尖端机电技术产品,而俄罗斯受前苏联畸形的‘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经济结构影响,决定了他们需要大量的轻工业产品。”孙秀峰说。 现在,俄罗斯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品进口国家,市场潜力很大。其中,食品、纺织品、家用电器等需要大量从中国进口。 除了轻工产品在俄罗斯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之外,如建筑市场、种植业、养殖业等市场潜力也不小。俄罗斯在核电、航天、电子及军工等领域,对中国也比较具有吸引力。在去年7月份前中国花费1650万美元从俄罗斯引进的32项技术中,核电、航天、电子等领域的项目占了半数以上。 “中俄两国在产业结构方面的互补性是显而易见的。”孙秀峰说,要实现这种经贸合作的“互补性”虽然还需要各种条件,但足以看出“两国间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俄方已经有人意识到,他们的商品出口结构对自己十分不利。”李建民说,虽然双边的市场潜力都比较大,但俄方已经感觉到目前中俄贸易方式对他们自己提出的挑战。 双边经贸关系面临诸多挑战 “今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比重较小,估计仅占出口额的3%。”李建民说,以前,这类产品大致占出口额的30%。 李建民向本报分析,目前中俄贸易所遇到的挑战之一,就是进出口商品结构的问题。 近年来,能源/资源在中国从俄罗斯的进口商品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使俄方感觉到了“危机”——俄方更希望自己的机电产品、机械设备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商品占有更大的比重,不愿意石油、天然气等初级产品大量输送到中国,而成为“世界经济中的燃料和原料供应地”。 “中国出口俄罗斯的产品同样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李说。目前,中国已经注意到了对俄出口商品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并在逐步调整当中,正“努力使高附加值的产品占据更大的比重”。 进出口商品结构需要调整,这仅是中俄经贸关系中遇到的挑战之一。要想实现两国元首制订的战略发展目标——双边贸易额到2010年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2020年中方向俄投资达120亿美元——前面并非坦途。 李建民、孙秀峰等专家向中国经济时报分析,中俄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与障碍还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经济体制不完善。由于中俄两国同属经济转型国家,在管理体制方面均有许多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俄罗斯不但法律多变、政策不稳,而且执法腐败现象十分严重,这就加大了中国与俄罗斯进行贸易、投资合作的风险系数。 第二,经济实力限制。从俄罗斯的情况来看,其经济总量较前苏联而言大大缩水,外贸发展潜力也受到制约;中国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西部大开发”及“振兴东北”的长远计划,中国资本“走出去”会受到一定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欧洲部研究员李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未来影响中俄贸易规模的因素还包括: 贸易方式。目前中俄两国的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辅以边境贸易,贸易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双边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 贸易制度。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而俄罗斯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由此造成两国在贸易制度上的差异,将影响双边贸易的发展。 “俄罗斯的贸易制度是影响中俄两国贸易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障碍,是所有因素中的重中之重。”李说,“如果贸易制度不改变,两国间无法按照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原则开展贸易和投资活动,两国的贸易关系难以深化,贸易规模更难以扩大。”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专家则向记者表示,“中俄两国间存在的一些不信任行为”,是影响双边经贸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各种复杂的因素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到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后劲。 利用“政治热”改变“经济冷” “目前这种经贸方式,短期内恐怕难以根本扭转。”孙秀峰说。 虽然,两国元首已经协商了中俄经贸的战略发展目标,但由于缺乏大的投资项目的推动,中俄经贸的发展后劲显得较为疲弱。 由于中俄两国都处于经济转型期,资金短缺是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虽然,中国近20年来吸收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但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能力相对有限——俄罗斯的企业情况可能更糟一些。 “中俄双方相互投资规模较小,水平较低。”李建民说,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迅速扩大贸易额难度不小。 目前,中国对俄罗斯累计协议投资额不足7亿美元,两国相互投资也仅10亿美元。而在去年中俄总理第九次定期会晤中,两国总理首次确定到2020年实现中国对俄投资120亿美元的目标。 这些年来,中国一直把投资的重点放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俄罗斯有实力的企业,眼睛也大都盯住西方——中俄之间的贸易,绝大多数集中在远东一带。 据李建民介绍,中俄两国都相互进入了对方的十大贸易伙伴行列,但却都没有进入对方十大投资国家,“这是比较罕见的”。 在双边投资方面,中国对俄累计协议投资额相当于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8%,相当于俄累计外资额的0.8%;俄对华累计投资额相当于俄对外投资总额的6.3%,相当于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0.089%;两国相互投资也仅相当于去年双边贸易额的4.8%。 “加大中俄相互投资力度和规模,是两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到了一个特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趋势。”李说,“到2020年对俄投资120亿美元的可行性不需要再讨论,而是要探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为了鼓足后劲,李提出了“加快立法,促进对俄投资”,“建立跨部门的领导协调机制,制定对俄投资的整体战略,全面指导对俄投资工作”,“政府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积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等七条建议。 孙秀峰则认为,中俄双方应当充分利用目前的“政治热”,抓住机会,加大力度,改变“经济冷”的局面。 “然而,我们最需要的是俄罗斯的能源、高端的机电技术及军工产品;而我们现在给人家的是轻纺、家电等低端产品。”孙不无忧虑地说,奉行“双头鹰”政策的俄罗斯能否愿意配合中国,“还比较难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