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论坛演讲实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 12:55 新浪财经 | |||||||||
由中国市长协会和义乌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05中国市长论坛”于8月28日至29日在义乌市召开,以下为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论坛发表演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由中国市长协会和义乌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05中国市长论坛”于8月28日至29日在义乌市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发展·节约·效益”,议题是当前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宏观思考与建设实践,调整城乡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综合效益,区域资源节约、产业群建设与中国城镇化道路。新浪财经作为独家网络支持媒体对此次论坛进行了图文直播,以下为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论坛发表演讲。
吴蔚荣:非常感谢周日良总规划师的答疑。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演讲。昨天晚上林毅夫教授粉尘扑扑的赶到义乌,下面请林毅夫教授。 林毅夫:感谢吴市长的介绍,有感谢罗书记的参加,我也非常感谢各位嘉宾来参加市长论坛,并且邀请我来这边做一个报告。这是我第二次到义乌来,去年7月份的时候第一次来,距离去年的时间非常短,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一面也看到了义乌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变化。 回想义乌改革开放之前是一个穷乡僻壤,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义乌人民的努力下,把义乌建成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商贸中心,这样的成就确实让研究经济学者们感到目瞪口呆。一方面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希望,所以我再次向义乌市委市政府和义乌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次市长论坛在义乌召开我想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向义乌人民学习义乌发展的经验,二是交流各个城市自己发展的经验,以便制定“十一五”规划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今天早上想从经济比较过程中怎么样达到效益和公平的结合点,在“十一五”计划当中怎样来实现,从五个方面谈谈我个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第一个方面就是怎么样发挥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形成各个地方的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可以讲是经济学当中最古老的概念,在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国务论当中这个概念已经在很多地方利用,但是提炼提出来的是吕佳图,认为是各个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最主要原因。这个理论被提出来以后不断发展。现在经济学里面讲的比较优势是按照各个国家的经济要素比重结构来谈,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地方拥有的资本量多少,我们知道资本现在的概念是拓宽了一点,二是各个地方拥有劳动力有多少,三是自然资源。如果一个地方劳动力相对少,资本相对多应该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生产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品,用劳动力相对密集的技术。反过来如果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少,就应该发展资本相对比较密集的产业,生产资本比较密集的产品,用资本比较密集的技术。同样道理自然资源也是这样。 按照国际非常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适用的一个概念。但是最近几年美国哈佛大学又有一位教授迈克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这个概念国内国外都非常盛行,有不少人就认为比较优势理论是200多年前提出的理论,现在竞争优势是新提出的理论,因此应该用竞争优势理论替代比较优势理论。这个概念我在各个地方听的非常多,我想进一步分析一下,并且说明各个地区只有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形成竞争优势,如果不发挥比较优势的话,那么竞争优势是形成不了的,为什么这样说。 迈克教授所讲的竞争优势理论到底是什么?他讲一个地方要形成竞争优势必须符合四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这个地方有什么廉价的要素,生产当中就要多利用这些廉价的要素,其实这一点也就是前面所讲的比较优势的概念,比如说为什么在劳动力多资本少的地方发展劳动密集的产业,因为那个地方劳动力相对便宜,资本少,资本必然要相对昂贵,所以迈克讲的竞争优势的内涵其实是比较优势。 当然迈克教授所讲的竞争优势还有三点,第一是市场规模。一个地区生产什么产品、发展什么产业,只要这个产品和产业在国内市场有很大的市场规模。二是发展的产业最好是在当地形成一个产业群,很多企业生产这个产业各种不同的部件,各种不同的生产环节。三是这个产业是竞争性的产业。迈克讲的后面三点和前面讲的发挥结构优势到底是什么关系,可以说市场规模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市场规模是决定这个经济里面有多少人口,你的购买力有多高这和发展水平相关。同样的人口、同样的规模,那你的交通信息条件好不好,给了人口规模、收入水平,如果交通运输好的话,市场涵盖的范围就比较大,当然这一点对企业,对政府来讲基本上没有多少选择权,唯一能选择的就是把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一点儿,上市场规模大一点儿。这一点和前面讲的要素结构没有什么关系可以独立思考。 但是其他两点产业群和市场竞争是怎么形成。形成产业群聚的前提是要发展的产业一定要符合这个地方的比较优势,如果没有比较优势基本步可能形成产业群聚。我们以美国为例,今天人均收入达到30000万美元,主要是人均资本拥有量非常多,造成劳动力相对昂贵,资本相对便宜。美国这样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资本非常稀缺,非常昂贵的国家,美国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基本上不会有几个工厂在那儿生产,因为它赚不到钱,只有在政府补贴保护下才能生存。不像浙江这个地方,浙江这个地区是可以利用非常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在市场当中有很大的利润,可以吸引很多企业。所以如果发展产业的水平和我们的发展阶段和我们的要素结构水平不一致的话,在美国那样的地方也没有办法靠扶持的方式让纺织业在美国任何一个城市形成很大的纺织业的中心,有各种不同的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这个道理在国内也是一样的。 比如说国内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昂贵。尤其是50年代我们还是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家,我们推行过重工业优先发展,汽车是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和我们50年代的生产要素结构相比完全不相符合,所以要建立一个汽车,比如一汽在长春,基本上长春就是一个一汽,武汉也只有二汽,只有国家保护补贴才能扶持起来,当然就不会有很多企业进入就不会形成群聚。同样道理,在开放的市场当中国家保护补贴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国家保护补贴的结果肯定是限制介入,给予市场垄断就不会有竞争。所以这样讲起来,竞争优势的概念是很好的概念,任何产品到市场上要占有市场,获取利润一定要有竞争力,可是竞争力背后的来源是什么?首先是比较优势,不符合比较优势就不可能形成竞争优势。 前面讲到结构和市场规模这两个似乎是相对独立,总的来讲还是比较优势比市场规模更重要。我们首先从历史实证来看,比如美国是一个大国,当然它有国内市场规模大的优势,但是在发达国家当中也有国内经济规模非常小的国家,比如瑞士、西欧的很多国家瑞典、比利时、荷兰都是很小的国家,但是也发展的非常好,国内的市场规模肯定是很小。最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经济当中,交通运输条件,现时条件已经大量的发展,国际的规模在全球化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这样讲起来,固然大国在发展某些产业上似乎有一点儿优势,但是这个优势也完全没有办法来补偿比较优势所带来的问题。 搞清楚了这样的概念以后,各位是市长,我是经济学家,我把理论讲完以后就可以了,你回去要做规划,要指导各个地方的产业指导,怎么按照比较优势的概念指导。我作为经济学家可以讲中国这个阶段是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短缺,应该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型的产业或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当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可是符合这两个概念的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当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可能有成千成万个,你们地方的资源不可能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所有产品都生产,只有选择一些符合的,能够发展起来,能够形成产业群聚的产业发展。 怎么样选择呢?我根据到国内不少地方考查访问得到的经验和各位交流一下。我觉得有四个参考,一个参考是选择当地有传统的产业,当地在生产某种产品上或者某中产业发展上已经有历史传统了,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扬州市有一个“杭吉镇”是全国的牙刷之都,他说如果杭吉镇牙刷厂不开工,全世界的牙刷都要贫瘠。这个镇从清朝道光年间就开始生产牙刷所以有历史传统。6月份我到南昌考查,有一个“文港镇”是全国的铁笔之都,70%国内生产的只要用铁的笔,那个地方生产的达到70%,“文港”这个地方也是从宋朝之前就开展生产笔了,所以也是有历史传统。还有一个例子山东潍坊生产蔬菜,即使我们以粮为纲的时候那个地方的农民也一直种蔬菜。反过来说义乌的小商品城也有历史传统,我们这个地方有“鸡毛换糖”专门做小生意的传统,这是第一有当地传统。 第二我提的建议是当地有国有企业。我们在50年代的时候,国有企业很多产业不含比较优势,当时我们是一穷二白。我们50年代汽车产业可能是美国最先进的产业,但是现在美国出现了信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这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度都比汽车产业高多了。我们改革开放这20几年经济基础条件变化也非常多,我们改革开放26年平均每年经济增长速度是9.4%,26年的时间我们的经济规模提高了10.3倍,我们现在资本拥有量、技术拥有量和50年代时候比较起来已经改善非常多了,在这两个条件下很多原来是不符合比较优势,需要政府保护补贴才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现在其实可以焕发活力。 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个重庆,原来是我们的工业基地,是老工业区,重庆现在是全世界摩托车生产之都,全国摩托车每年生产一千多万辆重庆生产400多万辆,因为在过去的重工业基础下,打了很多装备业的基础,原来是国营厂现在民营化了,很多小厂各种零部件都能生产。我三年前到重庆访问遇到力帆集团的“李明善”,他50多岁从杂志社编辑下海只有20万块钱,怎么进入摩托车行业呢?而且十几年的时间里面发展到现在年产超过100万辆,个人资产超过40亿。他92年进去的时候,最重要的本领是他很会画图,他可以把零部件拆开以后按照尺寸画出来,因为当地的装备业的基础非常好,所以他可以外包生产,先不给钱,等人家做好以后一组装就可以卖了,他就靠20万这样起家,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当地有国有企业形成的产业群聚,这个产业群聚基本符合我们的比较优势,所以他可以用比较少的资本加上他的才能,所以他现在发展的非常好。 我上个月到青海又看到一个让我感到非常惊讶的例子,我到西宁看到当地有一个环境卫生设备厂,生产垃圾车,为什么生产垃圾车可以呢?同样,因为改革之前西宁那个地方环卫车一年国内需求量不多,上千辆都是组装的,主要零部件都有,关键的设备从国外引进,我们劳动力便宜加上当地有一些零部件,基本上现在可以占国内30%的产量。 第三,当地有独特资源。大家知道很多,宁夏的“果籍子”,新疆哈密的葡萄干。我们知道江西有铜,“文港”镇这个地方就是把铜的下脚料以及生产笔的传统,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生产出来。 第四是当地已有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比如说义乌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农区,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但是现在义乌有很多工业,比如织袜业、文具业,因为义乌这个地方有市场,有很多销售,然后从销售往会延伸到生产,生产的东西还是劳动力比较密集,技术相对比较传统,符合我们的比较优势,又有市场经验所以结合起来。如果能够比较好的选择,按照前面四点,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来发挥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利用国内的市场形成产业群聚,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其实如果能这样做的话,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里面的很多目标都能够自然而然的达到。 我们发挥比较优势,变成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形成竞争优势以后,这样的产业首先是不需要政府扶持,其次可以占有很大的市场获取很大的利润,有了利润就能够再投资,就能够进行产业的产品技术升级,它的发展就是可以持续的。所以发挥比较优势同样可以达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同时发挥比较优势还有利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当经济发展好了以后,蛋糕做大了,永久的资源多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就好了。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比较好,也可以讲东部沿海地区在社会问题上解决的比较好,城市里面的就业问题、救济问题、农村的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的问题都解决的比较好,这是和经济增长有关和政府财力越来越多有关系。 其次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收入分配总的来讲也会在经济增长过程当中越来越好。我们看看穷人和富人的差别是什么。穷人只能用自己的劳动力赚钱,富人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还可以用资本雇佣其他人赚钱。穷人赚钱的来源有一个,富人赚钱的来源有两个。如果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可以想象目前我们这个阶段有比较优势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或者资本相对密集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沿着这两个方向发展,能创造的就业就非常多。让只有劳动力的穷人可以得到充分的就业,首先有工资收入。而且按照这样一种方式,我们的经济会最有竞争力,资本积累的速度会最快,这样就会造成劳动力由现在的相对多,相对剩余相对丰富,逐渐变成劳动力相对少、资本相对少,我们知道什么资源少什么价格会上升,所以劳动力价格会不断上升。 反过来资本,当我们很穷的时候资本家的资本是优势,随着经济发展资本又相对稀缺变成相对丰富,资本回报不断下降,劳动力的回报不断上升。穷人具有优势的资源不断上升,富人具有优势的资源不断下降,在经济发展当中也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但改善。所以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抗社会的前提按照比较优势发展。 除此以外我想谈四点。第一点除了按照比较优势之外还要重视技术创新的重要。全国符合同一比较优势,又有历史传统的地方非常多,各个地方在竞争当中怎么样脱颖而出,关键在于能不能掌握技术的不断创新。这里面可以拿山东潍坊“寿光”县的例子,寿光历史上有种蔬菜的传统,我相信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区县里面有种蔬菜传统大概非常多,每个省、每个地方应该都有,为什么潍坊成为北方的技术中心呢?主要的是技术创新作用。80年代中前到北京去,冬天有一个景象是冬储大白菜,蔬菜非常单一。当时潍坊看到这种情形,知道国外有一种新技术是塑料大棚,因此潍坊率先建设塑料大棚可以种反季节菜,就是靠种反季节菜,北京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对蔬菜需求比较多了,它靠种塑料大棚提供给北京市场,因此就发展非常快,形成了一个中心。后来塑料大棚这个技术也很简单,从北京到潍坊的距离七八个小时非常远,从交通地理上没有什么优势,很快北京近郊也用了塑料大棚,河北廊坊这些地方都用塑料大棚,潍坊能生产的蔬菜其他地方都可以生产了。潍坊又一次进行技术创新,大部分人都用塑料大棚的时候,他从国外引进新的蔬菜,新的品种,现在潍坊种的蔬菜基本上都是十年前不曾看过的蔬菜。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一直到今天继续发展。 科学家讲技术创新一般讲是新的发明,但是作为企业家,和经济学家讲技术创新,其实只是说在新IT生产的时候比上一级的技术好这就是技术创新。对于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如果了解技术创新的含义其实对我们有很多便利之处。因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技术差距。很多在发达国家也许是已经过时的技术,拿到国内来都比现有的技术好很多。只要拿过来就是经济学上或者企业所讲的企业转型,这一点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讲特别重要。比如为什么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出现了几个奇迹式的经济,一个是日本的奇迹,它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用了40多年的时间,到1988年人均收入赶上美国,第二是亚洲四小龙奇迹,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增长,80年代人均收入水平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二。再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连续26年平均9.6%的经济增长,主要原因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比较好的引用技术。我们知道IT业研发费用是非常高的,在最前面研发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失败的概率也非常高。一般是人家研发以后有专利费等等收益非常高,其实我们看到研发成功有市场的技术有很大的回报率。可是按照统计学研究95%的研发没有取得任何可用的技术。5%可以有技术被研发出来,可以申请专利的,到最后十项当中真正有市场价值的大概只有一项。也就是说如果在最前面的技术上做研发,很可能一百项到最后只有一项是成功的,如果你看到一项成功回报很大,可是别忘了其他的99个失败也是取得成功的成本,这个角度上讲研发其实对于最前沿的国家和企业是不得以的事儿。因为他不研发技术他是等死了,他要研发技术很可能是找死。 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很多技术是过了专利期的,我们引进是不要用成本的。就要用成本付专利费只需要研发费用的三分之一就够了。如果很巧妙的利用专利技术,发展中国家可以维持相当长的技术变迁,亚洲四小龙、日本和我们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这么快,这都是因为这个因素。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发展中国家不要研发了,什么状况下我们必须研发呢。也就是说某个产业上我们有比较优势,没有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在同一个产业上有比较优势。在这种状况下通常我们必须研发,为什么发达国家比较研发。因为发达国家有比较优势,但是没有比它更发达的国家在这个上面有比较优势,研发是成本最大,风险最大,只有资本最丰厚的国家在这个生产活动上有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其实也有一些产业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有比较优势,但是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都不生产,比我们落后的国家也开始进入生产,但是比我们落后当然不会研发,这种状况下必须自主研发。比如前面讲到的重庆,现在是全世界的摩托车之都,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基本上不生产摩托车了,这种状况下摩托车当然还要技术改进,当然还要新品种出现,我们国内就必须自己搞研发。我了解到重庆市现在在摩托车上面每天所取得的专利平均五件,一年是一千八百多件专利,因为没有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生产摩托车,所以我们必须自己研发。 这是关于研发的技术来源。在这里我强调技术重要性的时候,想再强调一下,技术很重要,但是必须清楚技术也不是越高越好,技术也不见得越高越好。研发新技术的原因是什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其实只要在质量相同状况下成本越低越好。我这里举几个例子说明,前面提到在扬州“杭吉镇”是全球的牙刷之都,一个很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历史传统,和它在90年代的时候“三笑企业”,在70年代的时候是下乡到山东,改革开放以后80年代初也生产牙刷,可是山东那个地方没有产业群聚没有市场规模效益,所以经营的不成功,后来回到“杭吉镇”和其他四个兄弟开始生产牙刷,当地有产业群聚所以赚了一点钱。90年代初他发现,他的牙刷和“杭吉镇”的牙刷是同一水平的竞争,价格非常低、利润非常薄,市场规模扩张非常难,93年的时候,他看到一个报道,北京开一个国际机械展,介绍材料中有一家德国的牙刷制造设备,这个设备一套是300万人民币,然后“韩国平”决定买,当时其他兄弟都认为他发疯了,按照他们的计算,把设备买回来以后,每只牙刷的成本要增加两毛,他们当时卖的牙刷也不够两毛怎么卖出去。何况当时90年代初有300万家产日子已经很好过了,所以兄弟们都反对,但是韩国平很有眼光,他下定决心把这条生产线买回来。我觉得他的成功不在于把这条生产线买回来。当时的牙刷有几个特点,一刷毛就掉,一刷牙龈就出血,韩国平就想为什么国外的生产线生产的牙刷不掉毛,而且牙龈不出血,引进了以后发现他们的设备在牙刷要磨光,毛安装的比较牢,他发现这个设备和质量有关只是一道工序,如果拆开买最后一道工序只要80万,最后他买了几套最后一道工序所以就大大节约了成本。为什么这样呢?国外人力资本比较高,都是自动化生产线,而我们是人力资本密集的,所以我们前面的工序都由工人完成,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我7月份大宁夏参观又看到同样的例子,宁夏有一个制造胶囊的企业,这家企业有两条生产线,一条国外的生产线,一条国内的生产线,这两条生产量差不多,国外的生产线只要一个工人,国内的要两个工人管,仔细计算一下用国内这条线效益远远高于国外这条生产线。国外引进是120万,国内引进的是60万,60万每年按照利息计算5%就是三万,一条设备顶多用四五年,国内生产线就省7万,多一个工人的工资成本也是比较低的,所以用国内的还是比较省。所以引进技术的时候一定要以技术为最重要,另外不要认为技术越高越好。 通常地方邀请我看都会比较热情,经常跟我讲这个生产线是德国引进的、意大利引进的,只要一个工人就可以,我经常有疑问,经济上是不是核算,只要不影响质量成本越低越好。国内引进的设备是尽量不用劳动力,而国内劳动力非常便宜,所以引进技术的同时考虑如何增加更多劳动力。 第三就是人才的重要性,这个大家已经讲的非常多了。因为要把资源技术市场结合起来,总是要靠人才能结合起来。我们想想全国著名的“大丘村”“华西村”背后都有一个老庄家,这都是人才。其实我们看任何一个成功的地方,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群人才。比如说我们义乌,小商品能够发展起来,还是说义乌这边有一群能够掌握市场经济规律,能够组织市场资源的人才。通常各个地方的人才在第一代,80年代涌现出一批,有不少是原来走街串巷的,义乌是因为戚继光打倭寇的时候就有跑到全国各地,这个地方比较穷,所以鸡毛换糖。重要的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了,原来在市场竞争当中涌现出的一批人,会继续有这样的人用这样的方式涌现出来,更多是从正规的学校教育里面培训出来。学校教育也是一个进程,市场里面是面对竞争,学校里面通过考试也是一种竞争,在这种竞争中也是不断的淘汰人才,选择人才,各个地方对人才该怎么办。尤其是21世纪,一方面是当地培养,另一方面是从外面引进。有时候外面引进一个人就会形成一个产业。 我们说一个例子生产毛笔的,历史可以上述一千年,毛笔最有名的应该是梧州的,为什么南昌那个地方就有毛笔呢,宋朝的时候他们娶了一个媳妇,她原来在梧州的把家里的工艺带过来,所以后来我们这儿生产了毛笔。我们目前义乌这个市场非常好,怎么样进一步提高,要技术,技术通常在人的脑子里。蒋市长跟我们说日本在小商品上也做的比较好,但是他们有一批老艺人、老工匠,他们到了这个地方,把他们引进来以后,工艺稍微改一下我们的工艺就会提高,所以人才是关键,要从外面引进是非常划算的。美国和日本的竞争当中美国的优势是开放经济从全球引进人才,日本是相对封闭的经济只用当地人才。 第四点是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前面讲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的话,相当重要的必须发展劳动力相对比较密集的产业,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以中小企业为主。但是我们现在的金融结构还不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一方面的金融机构先天的爱富嫌贫,二是国内银行目前还是以四大银行体系为主,大银行对小额贷款通常是不愿意做的。这样给我们发展中小企业带来了困难,在这点上困难是现实,但是不能在困难面前止步,必须想方设法克服困难。 我上个月到山东考查龙头企业,山东在农业产业化方面龙头企业发展不错,他们在扶持龙头企业方面,有一些顺口溜很有意义,比如解决资金问题靠五个一点,企业筹一点,外资引一点,银行出一点,农民补一点、政府补一点。这里我想谈一下外资的作用,国内资金很重要,外资也很重要,引进外资不仅引进资金,也会引进人才、技术、市场。我们在国内发展比较好的两个区域,珠三角、长三角,珠三角发展起来主要靠香港和台湾,长三角的发展除了当地的产业基础和台湾的资本和发达国家的资本也是息息相关的。 最后我讲一点儿,虽然是最后一点,但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政府的作用,研究经济学的人受到主流经济理论的影响,一般总是认为政府的干预越少越好,政府只是做基础设施、安全、财政这些服务,这对发达国家来讲是很适合。但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政府在发展中要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发达国家的技术往哪个方向发展是未知的,政府没有办法干预。但是我们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转型国家来讲,如果我们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产业的发展的轨迹是可以预测的,我们这样一个转型国家市场体制极端不完善, 需要政府积极参与才可以。在这里引用亚瑟的一本书《经济增长理论》当中的一段话,基本结论是这样,如果你看到一个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你可以看到它背后非常明智的政府。但是遗憾的是更多的政府是不明智的,造成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而且这个故事可以成本的书。 那么怎么做一个明智的政府呢?我提供三点意见,第一点意见一定要对经济的发展方向把握好,顺着方向推动是利半功倍。这里以义乌的例子说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市场发展是方向,可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市场的概念在当时还是很有争议的。但是义乌县82年就提出四个允许,允许农民进城,允许长途贩运,允许打破城乡界限,允许多渠道竞争,就靠这四个允许形成的政策环境,才把义乌人从历史上积累下来的“鸡毛换糖”的人力资本释放出来,在这样交通不发达,穷乡僻壤的地方建立了商贸中心。不仅是开始的政策正确,每个阶段都有很多正确的政策,很多地方85年以后看到了市场,义乌从街边摆摊变成大棚,又进入室内又到现在的第一期国际商贸城、第二期国际商贸城。 我去年考查觉得很值得学习,义乌市场这么好,摊位的价格会涨高,就会有人来投机,有人来炒摊位,如果炒摊位,这个地方批租一亩地22万块钱,一个摊位100万轻而易举就可以卖出去,如果允许这样做的话,义乌的小商品的展销交易的成本就要大大提高,和其他地方的竞争力相对就要下降。所以当时就制止了这种行为,不允许这种炒摊位的情形,这是政府的作用,如果不作为的话可能像炒房地产一样。这是第一点政府要适时干预。 第二要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因为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话这个产业就有竞争力,政府把条件设计好这个产业就发展起来。如果不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话,这个产业发展不起来,政府就要保护补贴,必然有很多干预市场发展不起来,变成政府代市场做决策。政府的角色在市场经济中应该是搭台,企业上去。怎么只做搭台,就像前面说四个允许,后面制止炒作摊位,然后让企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组织市场、组织产品、组织资金资源,前提还是按照比较优势。如果违背了比较优势让企业发展,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你都保护补贴,政府就理不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我讲的这几点希望给各位市长在思考下一步经济发展的时候有所贡献。谢谢! 吴蔚荣:林毅夫不仅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的副主席,所以他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也有很深刻的了解,正因为这样今天他的演讲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把握的非常好。深入浅出的论述一些经济理论,尤其是如何发挥比较优势的问题。也对我们经济发展当中如何发挥比较优势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在座的市长们很有价值。他今天提出了很多问题,资金问题、人才问题、技术创新问题,我感觉很有新意,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下面是提问时间。 提问:我们主要是制度经济学研究义乌的发展轨迹。但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地域的,我们该如何利用保罗的空间经济理论解释义乌发展奇迹。 林毅夫:空间经济理论并没有固定的规矩。空间经济理论来讲日本在亚洲是边陲,在太平洋也是边陲,属于单单讲空间经济理论的话,日本好象发展经济条件也不好,可是当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就变成中心了。比如现在全世界的航线有多少要到东京去,东京变成亚洲航运还有货运的中心城市。所以边陲和中心的概念是按照经济活动量、经济中心来决定的。 比如说义乌这个地方,现在经济为什么这么大就是是经济中心,其他的地理、空间可以坚的,比如航线可以建。那么怎么样在义乌现有的产业、经济活动的特性基础上,沿着比较优势方向发展。现在是小商品交易中心,可以变成比较大商品的交易中心,变成整个国际的各种商品的交易中心,潜力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很可能这个地方的成本竞争力不如其他地方,慢慢你的优势会丧失,我觉得重要的还是找准这个地方的优势,利用现有的基础继续发展下去,只要继续发展下去,你本身就是一个中心,反过来讲的话,你就是边缘。 提问:义乌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我始终认为进行自由经济,政府在和平时期主要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义乌这是一个偶然现象不是必然现象,你如何看待呢? 林毅夫:你所根据的理论是最发达的国家提出来的。世界经济学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所以现在读的经济学基本上都是最发达的经济学家根据最发达国家的经济现象提出来。最发达国家的产业和技术都是在全世界最前面,它的产业和技术下一步往哪儿发展谁都没有办法判断出来,因此在那种状况下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企业在市场竞争海洋当中自己游,生存下来就继续前进,死掉就死掉,因为政府干预不会比企业自己摸索更好。 但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发展、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有迹可循的。第二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是转型中国家,我们很多制度的建立是需要政府参与的。其实义乌不是例外,比如说寿光塑料大棚的引进是当地政府的行为,第二点是当地政府农业推广部门推广的,第三点不仅是蔬菜要生产出来,还要把蔬菜卖到北京去,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非常不好,当时的关卡非常多,也是市委市政府到北京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谈好建立了绿色通道发展起来的。 我觉得也许等到一天我们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水平,或是说我们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70%-80%水平,那时候一个国家自己的产业要不要搞研发,要不要搞新技术、新产品创新,相当大程度取决于你所在产业有没有比你更发达的国家有这种技术,如果有可以靠引进。可是当我们人均收入提高了以后可能七八层的技术都是你的国家最发达,就需要自己开发了,也许那一天信奉的理论适用,可是今天还不太适用。我们必须先过好今天的日子才能讲将来怎么过日子。如果脑子里想的都是现在怎么过日子,现在又穷又饿把自己饿死了,就不会有明天了。 吴蔚荣:再一次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对林毅夫教授的演讲和答疑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