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禁 宜早不宜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 09:59 人民网-市场报 | |||||||||
厦门市新添1000辆出租车实行招标,鼓励使用2.0以上的车,有人算过一笔账,千辆新车相对于稍小排量的,每月多喝54万升油。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无独有偶,北京市交管局一位负责人日前表示,近期内限制政策不会动摇。
对于小排量汽车,限与不限,不同城市各有各的说法:有的城市以保障交通畅通为理由,有的地方以维护城市形象为理由,有的甚至说,就是不限,消费者也不愿意选择小排量。 这些说法乍看起来似乎不无道理,但却经不住推敲:试想,保障交通畅通为何偏要限小,而不是限大?维护城市形象难道要老百姓埋单?确实,有部分消费者不愿意选择小排量,但我们的主管部门选择限与不限标准是什么?我们的主管部门应该体现怎样的“消费引导观”? 归根到底,老百姓花钱买了国家产业政策明文支持的产品,地方主管部门有什么过硬的理由横加限制? 还有一组数据同样让人触目惊心: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汽油总量的85%和柴油总产量的20%被汽车烧掉,随着汽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预计到2010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将在目前2500多万辆的基础上翻一番,汽车对燃油的需求也将翻番。能源紧张与汽车行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而限制小排量车将会导致汽车制造商纷纷上大排量汽车,这将造成中国汽车产业在车型结构、汽车排量、尺寸、重量上都将不合理,从而不利于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 由此看来,限制小排量汽车的片面性是一目了然的:只强调个体,不顾全局,只考虑眼前,不思量未来。 在对待小排量汽车的问题上,也有成都这样的“正面典型”。不“限小”的“私家车第三城”,不仅车多,还得到了“环保城市”和“畅通城市”的荣誉。到去年底,成都市私家车已达118万辆,其中60%多是5万元到10万元的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其实,成都人的可支配收入仅是北京、上海的2/3。 对此,成都人自豪地说,他们享受的是车,而不是车的“身价”。在成都人的心目中,“车”就是一种交通工具,买车、用车都以方便生活为主要目的。 今年6月30日,温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 现在,许多人认识到,历史是螺旋形上升的。告别短缺后的节约已经不再是那种被动而无奈的节约,而是主动抛弃浪费,崇尚“够了就好”、“简约是美”,追求可持续的消费。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地方的主管部门是不是太不“与时俱进”了? 《市场报》 (2005年08月29日 第十版) 作者:国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