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中国企业家论坛深圳高峰会 > 正文
 

分论坛二实录:两岸四地经济的角色和作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 15:3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05年8月27-28日,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届深圳高峰会在深圳召开,主题为“面向全球竞争的大中华区域和谐经济”,本届高峰会由中国企业家论坛、香港总商会、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深圳商报共同主办。新浪财经对此次论坛进行全程图文直播,以下为分论坛二现场实录:

  李罗力: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我是李罗力,我来主持今天下午的第二届论坛,我们这些论坛的题目呢?是未来十年两岸四地经济的角色和作用。参加我们这一节的演讲嘉宾,我就简单的来介绍一下一个就是我们林江教授,是中山大学的教授。那一位是我们的石滋宜先生,是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的董事长。再一个是香港总商会的总裁,再一个是罗安琦先生它是香港的商会的会长。我们刚才上一节大家都听到了,张树新女士主持的非常活跃。我想我们这一节也继续发扬这样的精神,让大家能争取,也让大家得到更多的灵感、信息、收获。我想我们这一节的主题是未来十年两岸四地的经济角色的作用,我想我们每一位在台上嘉宾都把自己的观点说一下。每一个人不要超过10分钟都讲一讲,然后我们再留一些时间跟大家进行互动,进行讨论。我们台上的这些嘉宾也可以互相之间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总之我们希望这一节给大家能带来更多的收获和知识,下面我们就请林江教授开始,用10分钟来讲述一下自己的主要观点。

  林江:谢谢李罗力先生,我想跟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就是广东、大陆跟港台,两岸四地的人在一起我们现在在深圳,在广东。我想从广东的一个角度来探讨一下未来两岸四地在经济政策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不仅是因为最近的“油荒”,以及因为底价的小幅度升值,虽然幅度很好,但是它预示着趋势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所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广东的大陆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仍然还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而外向型经济说透彻一点还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而加工制造业面临着我所提到的油荒的趋势是甚感不妙的。接下来我们怎么办呢?我们自己也在探讨,心理面也很着急。作为学者我也非常的关注,自己也做了一些研究。比如说我们做东莞,因为东莞是珠三角最重要的地区。当然也有一些美资、日资的一些企业,我自己分析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就是说以东莞为例。不同的资本对于东莞产业的发展,虽然今天它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东莞作为制造业务的中心,能够发展成为今天一种我们称为东莞模式的现状,还是有他独一无二之处的。其他地方也不可能去拷贝去仿制,我自己对东莞的一种观察所得是什么样的,不同的资本有不同的操作,在前期的80年代的时候港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了98年开始,台资越来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是之前说没有台资,也有台资。像玩具业、纺织业这里面,台资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到了98年,由于台湾大地震以后,台资在东莞就形成了一个集体产业的集群效果。尤其在IT行业,在电脑网络行业,这些但大家都知道,这里面有什么特点?我们讲未来的发展怎么办?未来的发展不管是广东,还是整个大陆,都有一个产业升级。我们要找一个产业升级的主题,这个主体是谁?很显然我们不能靠国有企业,因为整个中国大陆我们所奉行的叫做国退民进。虽然现在在某些行业对于国退民进的提法不太强调。但是毫无疑问,国有企业已经不再作为一种产业升级的主体里看待了,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其他的资本,接下来就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张维迎教授也做了精采的演讲,我觉得目前的情况跟将来的情况相比,目前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还不足以成为产业升级的主体,虽然说它很尤为优越,或者将来应该成为产业升级的主体,民营企业为什么没有发展,这些我们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想再多讲了,所以民营企业也不能成为一个主体,接下来就靠外资,广东其实一直都是靠外资,它的外相型经济是靠外资发展的,外资企业我们习惯港台资本,我们来统计,很显然日资、美资、欧资这些应该来讲不是广东的作为产业升级的一种主体,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更多的会选择长三江,接下来就是港资和台资。港资由于这几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它不能在制造业的领域里面,大规模的在珠三角进行投入,当然服务业它有优势,但是服务业由于个各种各样的原因。它进入珠三角有很大的困难。比如说他不大可能去聘请香港的会计事务所去做帐,除非中山企业要到香港上市,如果一般的企业都会去找本地的企业。第二个原因是本地政府的官员由于政绩的考虑,因为引进一个制造业的企业,需要用几亿美元,所以这样的话它就没有太大的积极性。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港资在未来的时间作为产业的主体是比较有难度的,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排出掉以后。我个人的观察尤其是我对东莞经验的考察,台资应该是产业升级的主体,而且台资作为一个主题,不止是东莞的升级的主体,包括珠三角,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不仅仅是98年以来,台商在珠三角的一些地区在IT行业形成了一个效应,在也已经有集群的效应存在,但是更长远来讲,如果我们不靠台资,靠民营企业、靠国有企业,也估计是靠不住,接下来就是靠台资。那么台资能不能胜任这样一个主体角色,我个人的看法就是台资可以作为主体,但是光靠台资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台资到目前为止,它的产业集群也只是局限在台商本身的一个集群,今天上午还有刚才那个论坛里面神州数码我刚才听了里面有一个合作,我觉得这还是非常好的一个开始,当然这种成功的案例不是太多,但是主要的情况来讲现在的产业集群不仅仅局限在台商本身,台商能不能跟国企,能不能跟民营企业进行产业一群,能不能和当地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一点非常重要。按照我对东关的经济的观察,东莞的政府,还有东莞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也好,跟台商的沟通还是有限的,地方政府的官员对台商来讲是又爱又恨,爱是什么呢?它是对解决地方的就业问题,对创造当地的出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恨是什么呢?恨是如果你跟台商打交道,台商很现实,如果你不能够解决它的问题它就会告状,这样的话地方政府对台商很有看法,所以我惹不起我躲得起,所以台商也说你们这些不是为我解决问题,所以大家在文化上都是同文同种都是中国人,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家在观念上在文化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在这里面怎么样能够通过一些这种公开的一些讨论,心平气和的讨论一样,地方政府的官员以及消费者,包括老百姓也包括民营企业,大家能够理性的讨论让大家都知道对方的边界在哪里,这样的话很你地方政府官员在跟台商讲的时候呢?台商也会有一些不必要的猜测,这样的话这种猜测这个疙瘩不解开的话,要使台商作为真正的产业升级,尤其是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主体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觉得未来一段时间应该是在有为在油价不断的攀升的时候,在

人民币升值这样一种不利于外型向经济的情况底下,在产业升级的这种迫切性非常明显的情况之下,如何使得这种理性的讨论能够在我们社会上形成一些共识,包括台商在内也包括其它的资本在内能够有一种共识,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主持人:印江教授主要提了一个他从广东的角度来讲,广东是很有名的一种专家,他更多的是从广东的角度,他提出一个观点,这个观点也很鲜明,国企靠不住,民营企业还不足以靠得住,港资可能也不能成为主主体,这也是自己很鲜明的观点,下面咱们就请石滋宜先生讲讲他的观点。

  石滋宜:大家好,我想我们讨论的主题就是未来十年两岸的定位在根据主办单位,台湾在未来十年大概是香港是金融中心,澳门是服务中心,我们中国大陆就是世界的生产基地,毫无疑问中国大陆是世界的生产基地。但是,事实上我们最重要的大陆必须要慢下来创造基金。但是我们台湾、香港、澳门、这三个要地方,你就不能自满。因为,在过去,做三个区域的理由,使它享有的世界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自由开发。我们从人类开发经济发展的一个历程来看的话,我们知道,从1865年美国加入了英国的首位贸易自由俱乐部之后,美国的基金就蓬勃发展起来,成为现在的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今天可以说25年来持续的每年的GDP的增长率平均超过了28个底线,这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历史中,找不到任何一个地区和国家有这样成长的事情存在着。那为什么?它会发展得这么快就是邓小平先生的决策,改革开放四个字尤其是开放这两个字。所以现在深圳在整个中国地区来讲,可以说是生活水平GDP最高的地区。你想想看,这种进步的情况现在的整个大陆都已经开放了。那我们这三个小地方就要战战兢兢的来谈。我从台湾的角度来谈,我在1982年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要求回台湾服务,我回台湾那是82年,但是83年开始的台湾经济奇迹的发生变化,就是台湾人观念的改变,而且政府事实上可以说有很多人都是以经济为主力的发展模式实行的。这是以政治不干预经济,这样发展到了1996年,在96年的12月份,当时的领导李登辉先生宣布了借己用人,从自由开放的经济里、环境里变为在台湾的企业家敢叹气不敢说的。但是我公开的批评这种错误的决策会影响台湾,理由非常非常简单,是什么?就是因为把原有的经济的自由用政治的手段去阻碍它,这是台湾所面临的。香港、澳门也是同样的。我认为,因为我们这三个小地方事实上是大中华的一个小地区,而上海、长江三角洲也好,中关村的北京最新区域的高科技逐渐的发展。而且中国大陆也是直接的开放,加速的在开放。所以我们在每一个地方过去所拥有的优势,是否能持续的拥有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各地区的人懂得自我的检讨。我讲过一句话,他说问题在哪里?自我认知的状态和勇气,也就是说台湾也好,香港也好,澳门也好就要懂得自我认知的障碍存在和欠缺的勇气。所以我想最重要的我就回过头来谈论一下,我们大陆说以世界的工厂为自由,认为这是很了不起的。那我认为你错了,我告诉你假如说我们自以为世界的工厂都在生产投资的话,我们将把中国变成全世界的劳工。因为你看看今天,哪一些企业赚钱越来越多了,或者越少了,是面临着生产过剩的时代。我们不懂得,我们没有自我的认识。所以自我的原始的没有,核心专长也没有,然后我们做OEM,所以在这一个范围里面,我们早期在台湾的深圳隆董事长他就谈,一边这个深圳的地方要去谈,另外一个方面就要谈深圳的领土技术,而且最低下的电脑是组装,电脑现在的利润是多少呢?我告诉你两个到三个不限,是电脑业所谓高科技,所以我们重要的是什么?教育人才,教育人才的改变,我们现在教育的方式是错误的。就是以动物的刺激以反应应用在人身体上,是完完全全错误的,90年代我们已经开始是对脑科学做了全面的技术推进,96年也有人说过这一系列的理论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学习。每一个人从小孩子开始,能够发展个人的个性,他喜爱的东西是那一个领域的积极的发展。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石滋宜先生,石先生也是全球有名的华人,培养CEO基金会,培养重要的企业家,所以刚才石先生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从前景上来看,如果我们大陆或者说我们两岸四地,如果我们不重视教育,不重视学习的话,即使中国大陆现在是世界工厂,也可能最后成为一个劳工营,而利润都在别人的地方实现了,我想这是石先生提出的很重要的观点。下面我们就请翁先生来发表他的演讲。

  翁以登:其实十年并不是很长的时间,如果你记得1997年就是香港回归祖国,现在已经八年多了,那个时候呢?97年秋天的时候亚洲风暴已经来了,那个时候在香港已经有人提出来香港未来的定位是什么?中国现在经济发展是很快的,我们作为中间人的角色是不是慢慢就消失了,香港的一些历史古城慢慢就日落了。可是现在八年多,我们看香港的情况都是不错的。刚刚第二季的经济增长,星期五刚刚公布,超过大家的预料,今年的GDP增长可能是6-7%左右,包括了香港总商会的预测,可是现在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再做十年香港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不可否认中国内地的经济应该是可以继续发展的。不过也要看十年以后,你先要分析一下香港现在的定位。然后再看一看现在的经济支柱里面呢?有什么可以继续维持,什么可以改善的,有什么可能会消失,而且看一看现在香港以后会不会有什么新经济的发展。现在要么还没看见,要么就是很退步。最后也要看看一些挑战,而且这个挑战是从外面来的,而且香港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所以变成你也要看一看香港在内部的一些挑战。对十年以后的定位,如果你看看这四个支柱,香港经常会说一是物流中心,物流是我们经济的支柱之一。二是金融业,金融业是我们支柱之二。第三个是旅游,旅游是我们支柱的。大概三个礼拜以后,大家都兴奋,期待着这个迪士尼乐园开门。然后海洋公园也正在进行一个很长期的改造计划,是不是在理由方面可以维持很重要的定位。地四就是专业服务,服务业在香港占80%多的,将近90%的GDP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专业服务的角色是不是能够维持。另外,现在香港其实有两个角色,刚才我说的是支柱,这两个角色一是慢慢香港成为中国一些经济政策的一个试点,这个试点的角色可以维持多久?然后要将香港不能离开珠江三角洲。我们现在在深圳,所以就变成香港跟珠江三角洲的关系,这十年有什么变化。我就简单的讲一讲这四个支柱我的看法,第一就是物流,物流我认为香港作为一个物流中心,其实这个地位在某些程度上已经慢慢的在退步。因为如果你光看港口,现在盐田它们运货量,追香港追得非常的快,我想再过两年就会追上香港的量数。可是,这个也不用太悲观,物流不是一个码头,不是一个仓库,物流是包括贸易、会计、法律、推销、宣传。所以就这些与我刚刚说的这些专业服务有关系。在这方面,香港还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如果要看物流这一个行业的话呢?不应该光看硬的东西,就是货进跟货出,应该看整个的就业情况。包括刚刚我说的一些软的服务业是怎么样的。机场也是一样,香港的机场现在面临跟深圳机场的挑战,而且是广州白云机场的挑战。这就像我刚刚说的,是不是就表示香港机场降低它的地位,这也不是。而且在物流方面香港人也非常聪明,包括你的机场,包括一些像地铁,已经是往外投资,投资到中国内地,投资到外部。前天“中田”刚刚宣布了它们的业绩,结果发现它们自己的收入都是从外面来的,这也帮助了它们本地的行业本地的营业。所以说回来这个物流呢?我不是这么悲观,我觉得物流中心这个位置还是会保持,至少在物流方面香港还有一定的用处,在金融方面呢?我更加乐观,刚刚李行长也说了很多香港界的一些优势,我认为这些优势是在短时间不会被任何内地的城市,或者东南亚的城市取代的。包括新加坡、上海。刚刚他说的透明度、法制国际惯例公司的管理法,或者是一些严格的规定都是世界水准的。所以你现在看的话,那些大的投资银行在上海、北京有很多的资源。可是他们在大中华总部还是在香港。人民币一旦自由对外之后,香港变成一个金融中心,这个远景是非常大所以作为总的界来讲呢?香港在这方面也是非常乐观的,在总的方面一些景点现在也在改善,内地游客今年大概有一千二百万,总共游客是60%。所以内地很多人都去腻了香港,有些人腻并不表示所有人都腻,可能是消费很高。但是到现在为止,香港旅游局的统计还是内地的游客来香港,每个人每一次的消费是超过任何国家。包括日本,包括美国,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香港的售货员对讲普通话的人特别客气。因为知道他们的消费能力现在是不小的。所以这就变成作为一个旅游重点,不但是还会继续吸引东南亚人,特别是迪士尼乐园,内地游客我认为也还会继续来香港。第四就是专业服务,专业服务我认为会继续的发展,而且不但像以前一样帮助外国的企业。或者是中资来到香港再回去,投资到内地,慢慢的现在香港的专业服务是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帮助中国的企业融资,帮助中国的企业在香港上市,帮助中国的企业到国际各地。因为香港有国际的关系,国际的网络,所以在专业服务方面呢,我认为应该在这方面还会继续发展。虽然是专业服务,如果进入到中国市场不是很乐观,而且中国现在在服务业方面,GDP只占33%,美国将近80%,刚才我说了香港是90%,任何发达的地方,服务业的成分是非常高的。所以中国在这方面是需要把他们的服务业水平提高,虽然我刚刚同俞教授讲的,服务业的投资跟就业的能力远远抵不上一个工厂。可是很多的市长和省长都知道,如果他们要把他们的整个经济要提到更上一层楼,他们要做现代服务业,在香港来讲,这个是非常成熟的。所以我认为这方面的角色也不错。所以有什么样的问题会导致我刚刚说的定位会在10年以后面临的危机呢?你要注意到的就是香港的特色就是一个字“流”,物流、人流、金钱流跟信息流。如果这个这四个“流”塞住了,或者是流得不通了就会对香港有很大的影响,人流不光是游客,还包括人才,香港的游客不光是从澳大利亚过来的,不光是从别的地方过来的,所以这个流也一定要保留,物流也是跟刚刚我说的和过关有关系,另外就是一些内部的问题。因为时间的关系,等到会讨论的时候我再提一提,总的来讲我们也不要天真,香港面临很多的问题,可是总的来讲,如果做得好的话,不应该10年以后,香港不会像现在这么发展落后,应该情况还是会比较不错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先生作为香港总商会的会长,为继续发挥四个中心的这方面,阐述了自己很精辟的主要观点和理由。下面我们就请罗先生,罗先生是香港的台商协会的会长,

  罗安琪:今天的题目是讲未来十年,我们有一句成语,就是早知就没有气概,要知道未来不容易,我们有一些讯息,如果早一点知道的话,回去买

股票明天就涨了,你到澳门去,你知道那个轮盘一分钟就会停到哪里你就会赢,所以未来不容易预测。所以今天在台上有六位诸葛亮要谈未来的十年是不容易的,两岸四地这个题目在这么多年来,到处都在谈,台湾谈、香港谈然后现在不管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全部都在谈,谈来谈去最重要的是落实。我是香港台湾工商协会的会长。我是1996年从台湾到香港工作。在香港住了13年之久。所以我们这个协会也变成了两岸四地,也可以讲两岸四地在经贸方面,在咨询方面,流通、复活每一个平台,我们常常会组团回台湾,或者组团会大陆,或者到香港我们也跟总商会办过一些活动,讲到未来的十年。我另外一个诠释就是说,因为现在讲的是十年,所以我会介绍一下台湾的过去,我中午吃饭的时候,跟我同桌的一些朋友,他们也对台湾非常的好奇,台湾什么时候开始跟中国大陆没有往来,就是1949年,什么时候开始往来呢?就是到了1987年。所以将近有50多年的时间是没有互对的。1987台湾解除了戒严,台湾解除戒严之前台湾有暴行。87年之后就开放,开放了以后就返乡探亲,香港跟台湾大陆互动的是1987年就越来越密切。各位知道在广东的深圳跟东莞,如果早一点去大概就是1990年,所以90年到2001年这11年中,台湾人可以说在东莞打了一个阵。相对的我们在香港呢?也是一样,一点一滴,也是从1990年开始,驻足香港放眼大陆,这是我们自己本身的状况,我们同台湾的经济发展最早的时候也是靠民营企业,尤其是钟表企业,我们到03年和04年的时候,台湾的钟表企业所占的比例是百分之多少?各位知道吗?是97%。所以在中国大陆的台商,我们现在都知道有10万家台商在大陆,有100万个台商长居于大陆,投资总额比民间估计应该有上千亿美金的投资总额,因为有很多投资是不进香港的。这些都是钟表企业本身在大陆所打拼的。但是时间过得很快,十年过后,大陆本身的钟表企业也跟着起来了,台湾也面临到了竞争的压力。台湾本身跟台资企业在中国有互相的竞争,台湾的企业在中国也有跟民营企业有互相的竞争,所以这一个竞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早期走出来的,从90年代走出来的台商,我们叫顶天立地的行业。那时候台湾顶天立地讲的就是做雨伞,做帽子,顶天就是做帽子,立地就是做球鞋、鞋类。所以在广东省最早开发的台商大概是这一类的,有一家台资企业是专门做球鞋的,它占了全球市场的70%。台湾有什么经济可以做?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台湾经济何去何从?主要的产业全部跑到大陆了,为什么?因为这是市场的供应问题,有便宜的土地有廉价的劳工,剩下来的是什么产业留在台湾?我们现在的台湾还有机会在贸易上还有顺差,因为台湾在1980年当时的政府设立了一个叫做新竹科学园区,那时候我们现在想起来是很有远见的,现在的科学园区大概有三百四十几家的厂商,在园区里面全部都是从事IT行业的,在04年它的营业总额有340亿美金,我相信这是台湾政府在1980年设立的时候所希望预期的一个结果。所以台湾何去何从?从这些IT产业目前支撑台湾的外销,台湾的产业台湾的工作,十年后怎么办?现在珠三角是劳力型的工业比较多,台资企业在长江三角尤其在苏州,现在所移过去的也好像是这些厂商,现在中国大陆外销前三米全部都是IT产业,所以IT产业将来也会由台湾的强项变成台湾的弱项。那剩下的又是什么呢?这是台湾的政府和民营企业要想的一件事情,要打造成什么样的一个中心?所以我们的预期台湾会叫做营运总部。我们希望它成立一个营运总部,成立一个研究中心,成立一个营销行业中心。只有靠这个部分,才可以把台湾未来的定位放得比较远一点。各位都知道,我们现在全世界生产IC芯片有一个叫“英钛”,以后的台湾在一个整体的里面会研发重要的部分和专业的部分,将来就可以持续不断的在专业领域,在营销领域,在服务领域去生存求发展,我相信两岸四地的互补是一定的。各位知道我刚刚讲的是两岸没有三通,没有三通的条件下,台湾是靠民营企业自己打拼,如果两岸三通会更好,各位知道我们一个在上海的台湾人,从台湾几点钟起飞要到上海,从台湾坐几点的飞机飞到香港,到香港的时候可能到了中午,要赶下午两三点的时候赶飞机再去上海,原来一钟头的时间,结果现在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将来的发展会更客观。我就讲到这里。

  主持人:现在台湾的很多产业都在向大陆转移,未来十年他认为台湾将成为营运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可能是台湾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最后请我们的毛先生再来发表一下他的观点。

  毛振华:我们回忆了也就在十年前我是去香港工作,我在香港是95年到98年,大体经过香港的一个周期。有些人说大概是香港以前到中国10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走过了一个周期。所以我们的经济还是在上升的通道里,出新了一个危机,应该说我去的时候香港还是有朝气的香港,当我98年离开香港的时候经济上应该满目疮痍,满目这句话反过来看,香港走到今天这个样子,我看现在的房产已经到达了一定的低线,当然股票还差一点点。我今天想说的是我在北京、在国内的工作。俄罗斯的改革没有今天,香港的经济现在是什么?两岸三通到底会发挥什么作用,现在我们看香港是一个中转地,这个中转地从能源的角度来看是被迫的,两岸三通从能源的角度来讲是有周期的。刚才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就不说这块了,我觉得类似的情况是可以比较的,在20年前,我研究武汉的战略,我当时研究,进去看的时候我很反对,这一看没有关系。香港的地位在未来两岸经济三通的情况下,它还能起什么作用呢?当然我们不能把香港的因素建立在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上。所以我从香港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是起什么作用?我自己在香港有一个很独特的说法,我说香港一手两院,我说香港像一只手是个完整的,他的手心这一面是外资,什么美国人、英国人包括台湾人。一看这个法律、语言、习惯文化各种等等都找到认知,基本上是一样的,这是外资出香港的时候。因为香港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换地,它把巨大差异的法律、语言、文化进行发展,香港是一个很灵活的城市,在未来香港还会不会起这样的作用呢?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探讨香港前途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现在大陆经济发展,上海是中国内部的金融中心,深圳有些人搬去香港,深圳负责大陆也有很方便的条件,现在看起来,大陆的成长、上海的成长、深圳的发展并没有影响香港的发展,因为这是增量,是存量的问题,在这个里面香港审视的是什么呢?是成本的因素。所以我觉得从未来的阶段来看就要看香港能不能抓住这样的角色,包括香港现在比大陆有很大的优势。即使大陆的改革,最终整个大体之下,没有太大的差异情况下,香港也仍然具有历史的传统优势,像法律的优势还是可能存在的。所以从香港的角度来说我觉得香港经济进入到了一个低潮之后,中央政府给了很多的支持,给香港的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这里有一个问题还是要值得注意的,就是有一些香港同胞,大陆该给我们什么?其实香港是一个宝地,他在做什么的时候能够创造自己的价值,在未来这一点,在走在经济关系的合作中,我想台湾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时已经具有了竞争的优势,这个优势不光是面对中国大陆也是面对世界的,中国大陆的制造优势我想已经是客观主义的优势了,香港地区作为一个金融、信息、和交易的优势我认为是客观存在。在世界的金融中心里面大概有两类:一类是东京,纽约是以一个市场为核心的,伦敦是以跨国交易为核心的。香港跟上海应该是这样一个关系。香港这样一个优势对整个大中国区域,就是我们讲的两岸四地的成长应该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的优势会进一步发挥。我们来深圳开这个研讨会,我想说两句对深圳的建议,深圳的发展面临一个新的时机的时候,也要跟香港对接,香港的优势不是珠三角的优势而是全世界的优势,香港在这个当中崛起也不是相对的。它是拥有中国大陆的这样一个市场,所以深圳在这一块的配合里面还是有所不为,有所为,完全是竞争的,一种配合形成自己的特色。这点香港还是有机会,比如说把金融的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他们至今形成一个好的工作关系。这样也可以降低香港的成本,和国际上的成本对深圳某一方面营造,这样一个方面的业务不可小看在未来的服务业利民是一种很高端的,也很有前景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毛博士,他是从内地到香港工作,然后来看香港未来发展的作用。他和翁先生讲的还有些区别,他也讲到他说实际上可能香港应该在融合内地和国际的因素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最后他还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深圳的发展是离不开香港的,再反过来说,香港的发展也应该是借助深圳的优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想法。我想因为我们这次企业家论坛我们各个演讲嘉宾都从比较宏观的角度讲了我们两岸四地未来十年发展的作用,既然我们企业家论坛可能再讲一点微观的观点,各位都要用几句很简短的话,你们各自都谈一谈在未来的两岸四地的角色、定位、作用中间企业家还做些什么?他们的责任是什么?

  林江:我认为企业家的角色,我觉得在中国的土地上他还是离不开跟政府的一个关系,因为只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一个提法,政府是离不开的,虽然我们不能说深圳和政府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要保证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怎么样来做良性互动关系呢?我说的良性互动我举一个例子大概在半年以前,“曾清鸿”副主席,带了一个团到别的地方访问,有一大批的企业家跟她签了很多的协议。后来我看了这个协议是关于某企业的开发,我们的企业家跟中国政府的企业一起去美洲,他们得到了很多优惠的项目。如果说没有政府带队,这个企业家自己去跑市场,我估计是不可能拿到这样一个优惠的待遇。作为政府来讲,它体会了这样的条件,让企业家得到这样一些优惠进步的条件。另外一个角度你帮助政府来做这件事情。因为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到了南美洲做什么事呢?是解决了中国能源的短缺问题,通过他的投资,通过他的项目的一些进入,能够帮助中国解决能源紧张问题,这样的话等于说你帮助政府做事,政府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你。所以我认为在未来的十年我们的企业家和政府还是在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下不断的发展。虽然说在这样的互动里面会有一些障碍,会有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良性的互动向前发展谢谢。

  石滋宜:每一个企业家创造企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利他,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简单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知道有一些顾客被满足,所以我创造这个企业来满足这些顾客。所以是利他的,这是一种哲学。也就是说你的顾客都会满意,别人也都变成你的顾客的话,这就能够有竞争力。而能够有序的竞争下去,经营下去你最重要的就是社会责任,以及所谓的企业里自主的你一定要做得非常的好,因此你应该做真、爱美最后企业的文化,你想想看这对于我们大中华区域的和谐经济一定能够达得到。还有我最后的希望能够在21世纪,我们周围人,我们大中华的民族,这一个民族是世界上最大贡献的一个民族。谢谢各位。

  翁以登:我认为有三点要注意,一是中国,二是国际,三是增值,中国的意思就是香港的企业家应该是多多了解中国、内地,这句话可能有些人认为是讲得很奇怪,因为香港已经是跟中国内地的经济融合已经这么多年,可是,有人有一次告诉我们,他说很多香港人用英文讲,他们知道怎么运作,可是他们其实对中国不是太了解。所以现在中国慢慢开放,你还是在做一些游戏规则,中国还是很不同的地方,可是如果慢慢开放的话,你一定要多多了解中国的政治情况,重中国的经济情况,跟我们刚刚那个环节提过的就是在中国做生意一切的环节,一切需要知道的事情是很不同的,而且中国企业家内地的企业家在中国做得这么成功,他们不光是要会做生意而且对整个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这一方面要多多的注意。这二个是国际,回归以后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香港社会比较内向,意思就是忘记了香港的角色,英文的水准下降了,在学校里面,国际视野也慢慢的比以前慢了,这个是一个奇怪的现象,香港的居民也经常到外面旅游,可是无可否认,香港的社会这个是香港内部的政治很有关系,跟香港的政治很有关系,就变成了如果香港的企业家要真的有用处的话,一定要维持国际的视野国际的水准,说到水准,第三条就是增值,你如果不增,人家都不太喜欢中介人,因为中介人是在如果不增值,你不光是在行行业上怎么增值,另外一个是你一定要维护社会的价值,就是刚刚毛先生说过的,法制新闻自由,这些一定要在这里谈大中华都我们都避免不了谈到中国,所有的台商在这里做生意都是在中国有一个公平的营商环境,我们都希望中国的政府对于营商的条件创造自己的信誉管理,他应该创造一个世界性的先进的透明的一些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

  罗安琪:我们有很多的台商在大陆做生意常常有很多不可预期的费用发生。在最近,台湾现在的税收也减化了,但是中国大陆的税收各省各市中央有中央的规定,地方有地方的,乡村有乡村的,这是我们做企业大陆投资,将来是规范简单。不要以政府干预,政府应该是帮助企业走向国际,而不是来干预企业的生存企业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我们所说的希望,企业家们在大陆营商的希望之一,那么他应该做什么呢?一个起企业在未来的十年,应该去培养他的人才,我知道有一个台商是做贸易的,大现在的商品是90%,80%是OEA,10%是OEM,10%现在叫ODM,自己设计,结果自己设计的商品毛利是比其它90%差不多。所以一个企业要创造自己的产品,他的企业要有续金,才有这个机会。如果一直做的话我想很快就会被淘汰掉了,要走向全世界就要创造自己的品牌,台湾现在有一个瓶颈就是我们知道全世界知名的品牌有很多,台湾知名的品牌不多,走向国际是未来企业家要去注意的要去投资的。我就讲这些谢谢。

  毛振华: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最宽容的是中国的企业家,在社会里面中国企业家的看法就是宽容。我觉得从两方面说,中国需要一个企业家生存的环境,我们讲没有一个企业。中国的经济就不能成为强国,在中国开发20多年中国有这么大的经济成就,我们有一个伟大的政府,每一个人都知道邓先生,中国没有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我觉得深圳还是不错的。

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大,企业家在哪儿呢?是谁把企业做起来的呢?没有,这样的国家真正能够产生一种企业吗?所以应该是有很多的企业,实际上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复杂。

  主持人:请各位提问题。

  嘉宾:既然是预测未来的十年,我想讲一个疯狂的想法,为了香港的前途,我过去听过一句话,广东省的人民被香港的不朽资本主义严重污染,为什么那么容易严重污染呢?那是因为香港的同胞和广东省的人民有纠缠不清的血缘关系。另外台湾和福建更有纠缠不清的血缘关系。有人提过“大香港”的概念。那只是把香港和深圳的来合并,我的意思是整个广东的合并,“大香港”的概念这是十年以后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个“大香港”的概念可能把海南算在内。至于澳门那不过是大香港的红灯区。至于台湾和福建也有纠缠不清的血缘关系。所以,也要有“大台湾”的这种概念,是十年以后我认为会达成这样的。不信你们拭目以待。这样它才有广大的地区和人民让它持续发展。否则的话我们在小小的一千平方米里的香港土地上今时不同往日,恐怕碍手碍脚非常难以发展。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在香港各大商会里面呼吁我们一天一万八千吨的垃圾,他们说要把它烧掉,我说为什么不运到珠江三角洲,维持好这个地方呢?我和朱市长已经谈过这个问题,在那边共同来处理珠江三角洲一块的垃圾,这才是共鸣,因为有机垃圾可以做肥料。它的无机垃圾可以铺路等等。香港怎么办?这就是重复浪费,现在广东省已经是和香港重复浪费投资得不得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150平方公里有五个国际机场,没有这回事只有在我们这里发生,所以是我的意思。我相信会出现,不然的话大家拭目以待。大家准会看得到谢谢。

  主持人:还有哪一位想讲一讲,提问题。再一次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台上的五位嘉宾给大家做的精采的演讲,谢谢大家。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